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人才培養酒店管理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7W

一、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有關人才培養酒店管理論文

(一)學生層面

1、專業技能缺失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技能不足。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缺乏實際應用型技能,這種“蹩腳”的人才對酒店行業的貢獻有限。因此,由於自身能力的侷限性,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也必然受到影響。

2、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低專業認同是對所學習的專業和研究領域的一種認可行爲。專業認同包括對自己已經擁有或將會擁有某一羣體成員身份的認識,對所學專業,所歸屬羣體的態度情感以及相應的行爲表現,調研發現58%的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比較低。

(二)學校層面

1、教學與實踐脫節學生所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部分滯後。教學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所學理論空洞、滯後,與鮮活的酒店工作形成“兩張皮”。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產生恐慌心理。

2、職業發展定位模糊對本專業的職業發展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大多數的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改從別的行業,大多數在酒店基層幹1到3年後跳槽。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在酒店行業的職業發展定位的不確定性使很多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及今後的發展前景不被看好。

3、教學設施和師資水平不足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及教師水平有限,學校教師的“雙師”素質不足,作爲學校教育來講,想要培養一批優秀的酒店管理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對學校的硬件設施與教學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酒店實習管理偏差學校對學生的實習意願缺乏充分了解,實行“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行業就業意願學生的職業發展;實習目標制定不明確,透過實習想要學生達到什麼目標,學校方面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明確的'反饋給學生,致使實習流於形式,學生實習的動力不足。對處在實習崗位上的學生缺乏及時的指導、溝通、管理,導致部分學生對酒店實習滿意度低,甚至產生對酒店行業的不認同。

(三)酒店層面

1、沒有實現與學校的資訊無障礙溝通作爲學校培養模式創新的源頭活水,同時也作爲酒店業吸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酒店業沒有及時將最新的管理理念與用人標準傳達給學校。使得學校培養的學生與酒店業所需人才存在差異。

2、沒有提供給學生督導層實習崗位學生到崗位實習,主要集中在餐廳服務員、前臺接待、客房部服務員等基層服務領域,對於一些管理領域或酒店運營領域幾乎沒有接觸,使得學生即使身在酒店,但也難以接觸到酒店業發展的管理理念及行業資訊,更難以鍛鍊管理能力和專業素養。

二、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的歸因

(一)初級發展階段的必然性

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培養模式及指導思想一直處在探索和不斷優化當中,沒有形成科學和完全成熟的培養模式及理論體系,並且本科院校值得借鑑的成熟的理論體系甚少,導致在人才培養中產生諸多問題。

(二)文化背景的制約

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人們對酒店業行業服務性質認識不到位,很多家長依然抱有落後的觀念,直接影響孩子就業的積極性及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的正確認識。這種文化背景的制約使得部分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識不到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酒店業就業的動力不足。

(三)人才錄取話語權的缺失

學校在人才選拔上受制於相關政策的限制,沒有具備明確和完備的錄取標準,寬泛的標準使得招收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力水平、綜合素質、身體指標差異很大,增加了學校培養的難度和成本。

(四)忽視對學生職業發展的關注

缺乏對學生羣體之間共性與個性的認識,沒有做到對不同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學生進行分類,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發展的關注,使得探索出的培養模式缺乏靈活性和對不同羣體類別的適應能力。造成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脫離主流,產生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迷茫感及自身能力的懷疑。

(五)培養模式沒有明確的定位

由於缺乏準確的定位及對該定位的自信力,使得學校培養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沒有完全滿足酒店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標準,只能被酒店安排在基層,做較長期的基層服務工作,職業背離的學生非常多。另外,定位過高使學生過度高估自身能力,影響學生個體的職業發展,

三、酒店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優化方向與建議

(一)基於職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

以研究學生羣體爲基礎,以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專業素質等爲目標,幫助學生制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探索適應不同羣體的培養模式。職業發展核心理念主要由學生和學校兩個主體的相互配合構成。一方面,以突出優勢和統籌兼顧的理念爲基本思路,關注學生自身職業發展,關注學生個體能力水平及綜合素質的差異及其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同感,對學生進行動態分流,實現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差別培養的模式,將優勢教學資源放到綜合素質和能力突出的學生身上,同時兼顧其他學生職業發展的選擇和引導。另一方面,學生自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由學校專業老師及酒店高層管理人員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專題講座的形式對學生正確引導,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及行業,確保規劃本身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二)基於職業發展的培養模式優化方向

培養模式的優化方向上圍繞學校和學生兩個主體展開,酒店行業起到協調配合和檢驗的作用。優化方向主要有分析學生自身具備的條件,如身體條件、個人能力、專業認同感等硬性指標;學校根據其條件對學生進行甄選及動態分流;分流後實行差別化的培養政策,如酒店實習的差別化安排、由實習生組成的實習酒店參與者的差別化選拔、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綜合素質和專業認同感的學生羣體所提供的課程設定及鍛鍊平臺。

(三)基於職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優化建議

1、增強新生專業認同感要做好新生入學的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學生組織,有針對性的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關心並解決新生生活中的心理問題,引導其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偏差,調整心態,儘快投入到對該專業的學習中去。

2、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發展定位作爲學生自身,在學習專業知識及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發現自己的優勢及興趣所在,明確自己適合的崗位;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老師有效地引導學生設計切實可行和科學的職業發展目標;業內資深管理人員與學校專業老師交叉輪崗,業內人士在校授課,引導學生對職業發展的人生思考,正確對待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專業教師不斷豐富行業經驗,提高專業素養和水平。

3、結合學生綜合素質及專業認同進行動態分流動態分流的實質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職業發展規劃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師資力量和實習安排。分流後主要包括三種支流羣體,即專業認同感高且能力過硬學生流、專業認同感高但能力稍差學生流、學專業認同感低學生流。具體措施包括,每個學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認同感進行評估,對各方面素質達到相關要求的劃入重點培養範圍;對於不夠要求的充分調查其專業認同感,有強烈願望在酒店行業發展的,應將其劃入重點培養範圍,並在大學四年透過學校與學生共同努力彌補強化其能力。

綜合實習安排時對於專業認同感強並且各方面素質過硬的學生優先安排最好的酒店實習;對於專業認同感強但綜合素質稍差的學生根據其意願考慮安排其餘酒店實習;對於學習三年感覺酒店管理專業不適合自己,或者畢業後不打算從事酒店管理行業工作的學生,根據其意願自主安排實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