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學問君 人氣:3.27W

按創新創業型人才素質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應是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以此爲中心依次設定專業基礎課程、普通教育必修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

談談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摘要]

本文依據對創業者素質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國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並以創業爲導向對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以提升學生能力爲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及內容、改革教學執行與考覈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措施。

[關鍵詞]

創業導向;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實現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國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創業可以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所以倡導創業、特別是在青年人中倡導創業對實現充分就業具有非凡的意義。最早對“創業”一詞的解析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JeanBaPtistesay),1800年他提出“創業是將經濟資源從生產力低的地方轉移到生產力高的產出多的地方的過程”。此後不同的理論學家從不同的考察角度對創業一詞進行了定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比較有影響的觀點。一是創業是新企業的創造及過程(代表人物Macmillan,Dessetal.等);二是創業等同於創新(代表人物k-er);三是創業是捕捉新商業機會的過程(代表人物Shane)等。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教授(2008)認爲創業是開創新的事業。其本質在於把握機會、創造性地整合資源、創新和快速行動,創業精神是創新的源泉。早在2010年5月,爲了激勵大學生創業,人社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規模”。可見創業早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作爲向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普通高校在全民創業的浪潮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創業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二、從創業者素質要求看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按創業的創意來源不同創業可分爲複製型創業、模仿型創業、演進型創業和創新型創業四種。複製型創業是創業者對其所熟知的企業經營模式的完全重複與翻版;模仿型創業是創業者對已取得創業成功企業經營模式的模仿。嚴格意義上講這兩種創業屬於生存型創業。演進型創業是創業者以自己擁有的專業特長和技術成果爲核心競爭力所進行的創業。這種創業難點在於組織創新,具有風險高收益大的特點,是一種機會型創業。創新型創業是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有創造性地開發和引導市場以滿足顧客現有需求及潛在需求的創業。這種創業同樣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但能創造較大的社會價值,是一種開拓型創業。一般來說演進型創業和創新型創業是社會倡導的創業主流,這也決定了普通高校對創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創新型和開拓型創業人才爲主要規格。一般來說創新型和開拓型創業人才應具有冒險精神、首創意識、協調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特質。具體到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還需要具有理財能力、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決策與判斷能力等。上述素質能力的特點決定了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應具備較紮實的財務管理、會計、稅法、審計、金融證券、工商管理、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以及將這些知識轉化爲實踐的能力。按照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需求的素質反觀我國目前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會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缺乏創新創業知識要素的融和。

目前雖然不少高校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課,但多是獨立課程,並且側重於理論,從財務管理專業所設定的系列課程看,形式上其與創新創業課是相互割裂的;在內容上其尚未引入創新創業理念,未與創新創業知識要素相融合。

2.課程體系結構以理論教學爲主。

目前我國不少普通高校在課程體系設計上理論課仍佔較大比重,比較忽視實驗實踐課程的設定。不但實驗課程門類少,且所佔教學課時也較少。影響了學生對理論的消化理解以及動手能力的提升。

3.教學方式、方法及考覈方式過於單一。

目前不少普通高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課仍以教師爲中心採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同時制訂嚴格的教學計劃對授課內容及進度加以約束;考覈方式仍以考試爲主。這些方式方法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規劃設計、分析總結、求異思維、創新創造等多種能力的提升。

4.專業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較差。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有理論紮實和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做引領。縱觀我國普通高校教師絕大多數受過博士或碩士教育,理論功底較厚、科研能力較強。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普通高校教師畢業後直接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缺少在企業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及財務管理的工作經歷,擁有創業經驗的更是鳳毛麟角,這不利於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三、以創業爲導向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針對前面所論述的問題,結合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建議完善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以提升學生能力爲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及內容

1.圍繞提升學生專業素質構建多層次的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型人才所需求的知識與能力是多方位的,所以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應圍繞提升學生素質需要區分出不同的課程層次,並按不同的原則加以設定。按創新創業型人才素質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應是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以此爲中心依次設定專業基礎課程、普通教育必修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在設定原則上專業基礎課程爲必須;普通教育必修課爲夠用;素質拓展課則爲寬泛並可跨專業。每一類課程又可以區分設定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類。必修課應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選修課應具有多樣性並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個性及職業發展。

2.以提升學生創業素質爲核心設計課程內容

爲了提升受教育對象的創業能力,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應注重所傳授知識的前瞻性、實用性和深度性。所以建議財務管理專業在設定理論課程時應在現有的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進階財務管理、證券投資學、項目評估、跨國公司財務、會計學、財務分析與評價、經濟法、稅法等核心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可將企業運營管理、工程預算、納稅申報及稅收籌劃、管理資訊系統等納入到核心課程之中。同時在非核心理論課程中加上常用辦公軟件、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電子商務、經濟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導向及風險管理、創新創造學、大學生創業指導等。爲了適應知識不斷更新的需要建議設定涉及財務管理、風險投資、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經濟法、稅法及創業經驗等專題講座課。

3.加大實驗及實踐課力度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創新創業人才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和求異性思維,所以建議各高校應將現有的財務管理實驗、會計學實驗、ERP、TOP-BOSS、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做實做強,在此基礎上應增加實驗的種類和數量,建議增設投資學實驗、項目管理實驗、財務分析與評價實驗、納稅申報及納稅籌劃實驗等。爲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建議增設集財務管理、稅法、投資學、項目管理、財務分析與評價、會計、內部審計、專業英語、電子商務等爲一體的財務管理專業的綜合實踐。在實驗實踐教學順序上依次是課程單項實訓、課程綜合實訓、TOP-BOSS、ERP企業模擬實踐等。建議採取交叉方式安排實踐課與理論課的課序。即一段理論課後即一項單項實驗,理論課結束後即是課程綜合實驗。全部理論課結束後是專業綜合實踐。同時建議每學期以上述系列課程爲知識基礎舉辦大學生創業賽、創業計劃賽、創業知識賽等,將專業知識與創業元素相結合並加以強化,以此強化能力,提升創業潛質。

(二)改革教學執行與考覈方式

1.實行彈性教學計劃

爲了突出教學活動的人性化、提升知識的傳播時效和成果,建議在規範教學計劃的前提下賦予教師一定調整計劃的權利。不但教學時間可以一定的調節,同時教學內容根據最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可以一定的增減。這樣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接受知識的能力方便採取差異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有利於將最新的知識吸納入課堂。

2.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爲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改革過去填鴨式和教師一言堂教學形式,變教師主體爲學生爲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發揮好引導和督查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先透過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的部署讓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之後在課堂上透過反饋交流、案例設計、實景參與、小組討論與對抗等形式完成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在教學理念上完成學生從過去知道什麼及爲什麼到運用知識怎樣去圓滿完成任務的轉化。

3.改變考覈方式

樹立過程考覈理念。改變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做法,學科成績的評定兼顧期末考試、期中考試等試卷成績同時重點向學生整個學科學習期間的表現傾斜。如教師佈置任務完成程度、解決問題質量、課堂上的活躍度等。同時還要綜合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定,如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發表的相關學科的論文、參加相關學科的賽事、創業經歷等。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高深專業知識和具有創新創造思維和能力的師資隊伍作爲保障。針對目前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的狀況,建議高校老師應透過參加短期長期培訓、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及到國內外大學訪學等形式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知識儲備;同時創造條件激勵高校教師透過到企業掛職鍛鍊、參加社會職稱考試等途徑讓高校涌現出更多的雙師型教師。此外高校應改變過去的用人觀,可以聘請校外創業成功人士和優秀的企業家以及投資理財、稅務、工商、銀行等各界專家到學校擔任兼職導師和客座教授,讓他們將創業和經營的前沿知識與理念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可以透過訂單式教學、校企聯合辦學等模式讓更多的企業界精英擔負起高校人才培養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