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育碩士論文: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情懷教育

學問君 人氣:2.24W

摘要:新課標中語文教學應從關注學生的人性和個性、學生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等方面進行教育活動,注重知識傳授學習與人文素養的提高並重,實現由學科爲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爲本位,注重學生的精神成長,使語文教學充滿人丈睛懷。

教育碩士論文: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情懷教育

關鍵詞:中學語文 人文情懷 教育策略

以學科爲本位的傳統語文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爲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徹底扭轉了目中無人的局面,有利於實現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學科爲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爲本位,注重學生的精神成長,使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情懷。

1.關注學生的人性和個性

首先要注重發展學生的人性。學生要成爲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的發展自己人性的成分,發現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由的人變爲自主的人。住、行、安全等是生存的需要,高層次的親情、友情、學習、進步、創造等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特別是從高層需要出發,爲學生創造條件使其有滿足的可能,這樣思想道德就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源自學生內心需要,這樣學生心中的真、善、美、責任感纔會強烈起來,要堅信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廣闊的世界,千方百計走進學生心靈世界,找出他們的需要,教學設計要圍繞需要進行。

如教學《父親的謎語》和《爸爸的花落了》時,我抓住了現在的學生感恩意識淡薄這一特點,讓學生讀課文感受文中爸爸的對子女的關愛,推想當時作者的內心感受,再聯繫自己現實從對比中感受幸福,理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進而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承擔責任。

另外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培養了多種多樣的個性。在課堂教學理念中,每一位學生都是關注的對象,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國家需要80%的學生將來成爲各行各業高素質的工作者、勞動者,並不需要一樣模式的人,這樣我們就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特長,就沒有必要逼着100%的學生進行統一模式的高難度訓練,而是積極的從學生的實踐出發依據個性雙基訓練,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尊重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心、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從而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提高教學、學習效率。

2.關注學生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斯賓基認爲: 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這就強調了教學活動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爲語文學習材料課文,本身就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是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爍着真理的光芒,或滲透着美好的人生,或瀰漫着溫馨的至親至愛??。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交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透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和言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披文人情,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元號體味其中的情和意,成爲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爲情不自禁的讀者。然後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隨着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 即與作者的心靈相互溝通,產生共鳴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作文課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能只從所謂的方法 、 技巧的細枝末節來指導,要做好文,必須首先會做人,即首先要從完善人性、提高思想文化品位、提高整體素質的基礎上纔可能寫好作文。正像世紀老人冰心女士所講: 人格是最大的`學問。也就是說,要想寫出真正具有一定價值的被稱得起有學問的好文章來,其基礎是首先構建自己完美的人格。作文課上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巧妙的借詩移情、借文移情、化境設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放手讓學生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美,創作出真情實感的作品。沒有情感的文章沒有生命力,沒有情感的課堂沒有活力,沒有活力的課堂難以激起學生的心靈漣漪,因此語文課堂必須進行情感加溫,使其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語文教學面向柔性研拋的NURBS 曲線插補算法研究潛藏着豐富的道德因素,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文以載道,作爲文化載體的語文飽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謝婉瑩女士水晶般的心靈、聖母一樣的慈懷,創作了 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三寄小讀者》,把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孩子們,用珍珠般的語言,連綴成塑造人的美好心靈世界的錦秀文章,在人格和文風上給人們帶來春風雨露, 一片冰心在玉壺 ,不僅是她自我命名的意圖和追求,更是他終生孜孜追求真、善、美的真實寫照。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龔自珍、 怒髮衝冠憑欄望的岳飛??,無不使學生感受到堅貞的民族氣節和熾熱的愛國之情,如此鮮明生動的形象不勝枚舉。在教學中倘能讓這些光輝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學生面前,學生自會嚴肅起敬,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道德行爲。語文教學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傾心傾力,感同身受地教,學生就會受到震撼、感染和薰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會變成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

雖然語文教育中蘊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基於系統集成優化的港口競爭力提升戰略研究但語文教育中的道德並不因而能自行實現,因此教師除教學語文知識外,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的道德評價和道德體驗。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評價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要密切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生活狀況,聯繫學生的生存環境和當前社會現實,抒發感慨,發表議論,展現教9幣的人格魅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之,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傳授學習與人文素養的提高並重,在科學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成爲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