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因材施教在品德教育中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7W

一、實施因材施教,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因材施教在品德教育中的運用論文

實際教學中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應經常深入班級和學生交流談心,根據瞭解到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基礎水平進行分層次教學。教學中儘量使更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穫,發展政治思維並對政治知識有較爲全面和深層次的感悟,力爭學生在原來知識層次上獲得提高,進一步感受到政治理論知識學習帶來的興致,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及主動探究的教學目的。如學習《機遇與挑戰並存》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本課教學目標,也就是在瞭解當代科技發展狀況和世界各國科技發展進程的情況下探索並思考人類社會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及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勇敢面對挑戰。由於學生在接受能力上存在差異性,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因材施教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基礎,透過講故事或者剖析政治觀念等不同形式引起學生注意,不斷感染學生,誘發學習因素,以迫切的學習願望學好這堂課。

二、分層設計問題,分類指導學生自學

教師就課堂學習內容和學生討論交流之後,都會透過思考題的形式讓學生對剛學的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而這些思考題的設計就成了引領學生思維和進步的風向標。這些思考題在設計時應考慮學生層次,注意與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一個梯度,一步一步剖析教學內容,讓不同層次學生分步驟、分層次完成教學目標下的學習任務。教師設計問題時應按照不同梯度多設計一些問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自行選擇不同層次問題進行思考並實現最低學習目標。如講述《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時,可以這樣設定問題:①有哪幾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最重要的法律是什麼?②消費者可以依法享有哪幾項權利?具體內容是什麼?③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應該如何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討論時,可以針對不同學生討論相應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教師進行分類指導,保證學生合理選擇目標層次。有時學生會避重就輕,選擇目標偏低的問題,這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高層次目標問題,在學習中獲得自身的價值體驗,增強成就感。

三、採取差異化教學,提高學習主動性

初中的政治課程教學中,政治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在理解概念之後對知識點的一個記憶過程。無論是什麼層次學生,對他們考覈與評價的方式都是對政治課本上知識的識記程度。這樣的教學和學習方式讓教和學陷入對政治課程知識點的單一學習狀態,教師的教就是灌輸,學生的學就是死記硬背,絲毫沒有注意到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現在在課堂上採用了差異化教學方法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較大改觀,爲了對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以因材施教作爲理論基礎,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類,教學設計時爲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出不同難度的學習目標,爭取對政治概念及內容的理解獲得相應提升。如講《公民的義務和權利》時,在讓學生明白了課堂教學目標之後,可以呈現出已經設計好的具有層次性的'教學方案,在不同教學環節和不同知識呈現時,用故事、哲理、競賽的形式讓各層次學生理解公民義務和權利的一致性。於不同層次學生都有不同問題進行思考,以不同獲得知識的方式最終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學會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分析和歸納問題。

四、理論聯繫實際,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很多教學內容都滲透着說理環節,目的是透過教材上理論知識傳授,讓學生明理,初步形成做人品德,形成高尚的世界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由不知到知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學生的變化過程與教師的說理過程密不可分。單純講述政治理論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枯澀難懂,這就要求教師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用生動豐富的生活中的實例剖析抽象深奧的政治理論,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識點,提高政治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做好課前充分準備工作,在認真研讀教學大綱,理解教材內容,理清教材知識結構的前提下,把握教材重難點,用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生活實例對理論進行剖析,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在教學方式上注意說理方式,觀察學生的感受和反應,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以學生最想了解和迫切渴求知識從心理上打動學生。初中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有時思想會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對他們健康成長尤爲不利,教師還應該提高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宣傳的力度,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爲了發展學生個性,應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對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共同提高,一起進步。教師應理論聯繫實際,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提升思想品德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