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奏響“美育·德育”的和諧篇章

學問君 人氣:2.35W
奏響“美育·德育”的和諧篇章

        音樂作爲最高人類情感的藝術,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方面自然起着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能美化人的靈魂,還能激發人對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熱情。音樂教育可以爲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礎。音樂在實現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優美動聽的音樂本身,潛移默化地產生作用。因此,作爲音樂教師,要利用音樂教育,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豐富和拓展音樂的教育使命,使學生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和薰陶,使學生在情操、品格、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
        一、有關概念界定
        1.音樂審美教育的內涵
        音樂審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爲培養人感受、感知、創造美的一種教育,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審美情操的教育。審美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感性和理性的力量整體達到儘可能的和諧的高度。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知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審美教育已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爲培養個人的音樂感知、創造的審美能力,更深刻的作用是在無形中陶冶學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境界、完善意志品格。
        2.美育與德育之聯繫
        美育與德育猶如一對親姐妹,互相影響,互相包容,互相滲透。美育的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對於美的感受、美的鑑賞和美的創造的能力,它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使人們的思想感情得更健康、高尚。美育是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因此,又可以說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滲透在美育之中。中學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往往是運用生動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激動,思想上發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美育具有一般倫理教育所不具備的長處,能起到德育所難以起到的作用。
        審美能力作爲一種進階的文化素養,往往與人們的道德行爲連在一起,如談吐的文雅與粗魯,高尚與庸俗等。美育與德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不同的是運用的手段與方法的不同。德育往往透過說服、監督、獎懲等方式,而美育主要透過形象的魅力潛移默化,以誘發、感染、陶冶等方式訴諸人的審美情感,從而使人們樹立起高尚的審美理想。
        二、審美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爲最高任務和主要內容,確立以審美爲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類變得文雅和充滿愛心,是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音樂教育的基本價值在於透過感知、聯想、鑑賞、表現、創造與再創造爲主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增強審美意識和提高審美能力。
        1.挖掘音樂教材的內在思想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師應該牢固的樹立德育意識,以課堂爲陣地,以教材爲內容,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側重點。不少音樂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資訊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例如,教師在教唱革命歷史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時,可以引導學生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歌詞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使他們明白當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烈士前仆後繼用生命換來的,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和美好生活的熱愛。
        2.在音樂表演中體驗協調美,弘揚集體主義精神
        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爲一體,隱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潛移默化相互滲透。如在合唱、器樂合奏排練中,因合唱隊、樂隊由多人組成,相互間協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整齊,而且要求必須齊心協力才能表現好作品,在整齊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多聲部的唱、奏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
        例如音樂書第十四冊第一單元《黃河大合唱》,整部作品描畫了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中國人民頑強鬥爭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心,喚起了多少中華兒女的抗日熱情。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混聲四部合唱,運用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兩種作曲手法混合寫成,以號角性、戰鬥性的音調,象徵覺醒的東方巨人爲最後勝利發出吶喊,全曲氣勢磅礴。
        3.在歌曲學習中認識內涵美,陶冶學生的良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