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跨文化交際理念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1.51W

論文關鍵詞: 跨交際 中學教學 應用

淺議跨文化交際理念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摘 要: 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學英語教師應把教學與文化教學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做到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並重。本文主要論述了跨文化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及在具體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該着手的幾個方面。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英語中文化教學的可行性。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爲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既是中國國民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跨文化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
  
  文化是一種複雜的現象,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化”的含義很廣,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認爲,文化是一種複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風俗以及其餘社會上學得的能力與習慣。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紮根於文化之中,人類用語言創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又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它們之間的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決定了學習一門語言的同時,也是學習一種文化的過程。在語言教學中,文化的問題是極其重要的問題。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以前,這主要是文化人類學、民族學所關心、研究的問題。近年來,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關注。在中國,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的濃厚興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要求,也引起了人們從跨文化的角度對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從更寬泛的角度看,文化教學可以存在於英語教學的每個階段,甚至每個單元。教師在教學中,只要自始自終注意結合語用、文化因素,把語言形式放到社會語用功能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在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等語言知識和訓練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時,努力發掘語言形式的`文化涵義,結合文化知識講授語言的交際法則,促使學生把語言知識、技能和文化知識有機地“化合”成有效得體的語言交際能力,就能使語言知識“活起來”,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用能力。
  
  二、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1.結合教材,介紹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在我國當前的英語教材中,許多文章涉及英語國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內涵、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深度。教師在講授這些文章時,可以將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並指出其文化意義。例如在英語課文中,表示英美國家節日的詞彙出現頻率很高,遇到這些詞彙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如講Christmas時,教師可告訴學生聖誕節的由來;向學生介紹西方人如何過聖誕節時,教師可以講授一些相關的詞彙,如:Christmas Eve(聖誕前夜),Christmas tree(聖誕樹),Santa Claus or Father Christmas(聖誕老人),Christmas Card(聖誕卡)等,還可讓學生聽一些聖誕歌曲,感受一下西方聖誕節的氣氛。在高中英語課本的語篇閱讀中有很多包含着西方民族文化資訊,如、、價值、時空觀念、人際交往、民情習俗等的詞語和句子。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語篇的文化資訊,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文化視野。
  2.加強學生日常口語交際中的文化因素。
  日常的口語交際,儘管語言形式比較簡單,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與語言形式的難易並不一定成正比。如“Please”,“Excuse”,“Sorry”等形式上極簡單的表達,學生真正覺得困難的不是發音或拼寫問題,而是在實際交際中如何恰當運用。人們往往認爲“Please”,相當於中的“請”,但某些場合卻不適合用“Please”。比如請人吃飯、吃菜、喝酒時或請人吸菸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而不用“Please”,請別人先進門或上車,也不說“Please”,而說“After you”(有人常用You go first,這是不對的)。又例如對方說了“Thank you”之後,英語的回答是“Not at all.”,“Don’t mention it.”或“You’re welcome.”,但漢語中有人會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直譯爲“It’s my duty.”就會含有“本人並不想做這件事,但這是他(她)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的意思,與漢語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很大出入。恰當的回答應是“It’s a pleasure”等表示“樂意(效勞)”的客套話。這些並不是語言文字本身的逐字,而是包含着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3.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習一種語言就是體驗一種文化。《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瞭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予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爲英語的傳播者,英語教師就應儘可能通曉英語語言文化。
  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意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往往導致學生在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爲加強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爲重要的一點是要突破傳統的以語法教學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強口語教學。教師應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地投入交際練習活動。並且儘量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和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透過參加交際活動從而提高交際能力。課堂活動形式可靈活多樣,如扮演角色、情景對話、人物採訪等。此外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模式,走出課堂與外國人進行實際交流,或把外籍教師請進來與學生進行對話,也是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理想途徑。
  4.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真實可信的文化交際環境。
  多媒體教學已被教學界廣泛地接納爲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聲、像並茂的活潑而新穎的形式爲外語教學提供了生動而逼真的外語活動情景和環境,學生透過耳濡目染加深了對語言知識的認知,更爲直觀地體驗到利用目的語進行的交際活動,進而置身其中。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直接讓學生觀看英文版經典影片,如《哈里·波特》(Harry Potter)、《泰坦尼克號》(The Titanic)、《木偶奇遇記》(Pinocchio)、《白雪公主》(Snow White)等。也可有選擇性地讓學生聽世界政要、商業鉅子的等。這些內容本身就是英語文化某個側面的縮影。透過看、聽這些材料,高中生能夠從中瞭解西方國家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價值觀念等,瞭解和學到許多與目的語文化有關的語言交際的方法和手段,並正確認識東的差異。當然同時也可與互聯網絡交叉進行,學生們可以在教師的下在國際網站找到筆友,用郵件進行交流,或參加網上用英語進行的交流活動,增強英語的表達能力,把自己融入一個真實的英語世界,像體驗母語那樣去感受英語文化,從而拓寬文化視野,提高英語文化意識。
  總之,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但真正的交際能力既包括語言能力,也包括能力。因此,英語教學既應該包括英語言技能的教學,又應該包括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鑑於語言、文化和交際之間的密切關係,爲實現中學英語教學既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又培養其文化交際能力的雙重目標,中學英語教師應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做到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並重。這樣做既是由語言的本質內涵所決定的,也符合語言爲交際服務的思想,符合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宇蘭.論跨文化英語教學理念[J].科教文匯,2008,(2).
  [2]田青.淺論跨文化的英語教學[J].惠州學院學報,2003,(4).
  [3]李菲.跨文化英語教學[J].外語教學,2007,(3).
  [4]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