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跨文化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86W

【論文關鍵詞】 高職 教學 跨意識 應用

淺析跨文化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摘 要】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揭示詞彙的文化內涵,積極設定教學情景,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語言教學模式,促進對不同文化背景知識的比較與思考,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承載文化。“運用英語有效交流”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是我國絕大部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之一,可是目前中國的大學公共英語授課方式仍然是以語言知識爲主線,文化內容頗少。但事實證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的文化傳授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中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跨文化交際”的英文名稱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文化是具有獨特性的,不同國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人們在語言中儲存了前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態度,記述了和發展進程,後人透過語言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積累下來的整個文化。反之,語言及其運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獨立存在,不能脫離一個民族流傳下來,文化是決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風俗習慣的信念體系。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文化的發展,能夠推動和促進語言的發展;同樣,語言的發達和豐富,也是整個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
  二、跨文化交際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跨文化交際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學家拉多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而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仍然只強調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學生在交際中的`運用能力,沒有把文化意識的培養擺在應有的位置。這樣教學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只瞭解了一些語法知識和語言現象,卻缺乏對中差異的敏感性和識辨能力;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隱含文化內涵的語言現象不理解,甚至產生誤解。因此,在教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教師也應向學生講解相應的社會背景與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輸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係,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將跨文化的交際性作爲教學的主導原則,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並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以語言的應用及交際能力爲出發點設計教學,這樣才能真正使語言知識成爲幫助他們交流的工具,使他們學有所用,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跨文化意識的應用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詞彙教學中注意揭示詞彙的文化內涵
  詞彙教學的難點並不在於詞彙的讀音、本義,而在於詞彙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於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由簡入難地介紹英語詞彙的文化意義,讓學生了英語詞彙在許多方面與詞彙存在着不對應現象。在這類詞語中,以表達動物的詞最具代表性。
  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有關“owl”這個詞的文化含義。漢語裏“貓頭鷹”也稱“夜貓子”,與蝙蝠一樣是一種專門夜間出來活動的鳥類,由於其啼聲淒厲,人們把它的叫聲與災難和死亡相聯繫。教師有必要向學生解釋: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把貓頭鷹看作智慧鳥,是智慧的象徵。在兒童讀物和漫畫集中,貓頭鷹的形象是沉着、冷靜、嚴肅、聰明。習語“as wise as an owl”便是一例。由於貓頭鷹有夜間活動的習性,英語中owl的喻指“常熬夜的人”或“慣於夜間活動者”,這層引申義與漢語的“夜貓子”相吻合。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這些詞、句經常使用的場合,使學生會正確使用,培養學生正確、恰當地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際。
  2、透過日常教學滲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涵
  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內容很多都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教師應引導學生產生相應的思考,進一步引起他們的探討與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內涵,以教材爲線索,透過日常課堂教學隨時都能提供和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一單元(外研社出版)涉及到家這個概念,在學生學習文章的同時,就可以瞭解美國文化中人們對家的看法,並且教師可以更進一步的引申到美國人的觀,可以和中國文化中人們對家的看法以及中國人的教育觀進行比較。
  3、積極設定教學情景,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語言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知識,還要了解產生這種語言的背景和它所適用的情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網絡、多媒體、幻燈機、錄像機等爲學生設定語言,創設語言氛圍,結合聽說法、交際法等教學法使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相關的背景文化聯繫起來,迅速準確的選擇出適合語言環境的語言。
  4、發揮第二課堂的平臺作用,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
  教學如果只注重課堂講授,只重視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第二課堂應成爲第一課堂的延伸與擴展,應當作爲教學工作與大學素質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應與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有時候,第二課堂比第一課堂的效果更好。由於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素質,它包涵許許多多因素,除了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和實踐,還有一些適用於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際的習慣和技巧。因此光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
  5、促進對不同文化背景知識的比較與思考
  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西方國家的節日。例如: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等等。這些節日都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在學習這些節日的時候,可以一方面瞭解節日的起源、人們的慶祝方式等有關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們和中國的一些節日作比較。聖誕節與春節、情人節與“七夕”,鼓勵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同時也比較出兩者的不同,再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特別是那些文化影響行爲的地方。比如贈送禮物,西方人習慣於當面拆封欣賞;而中國人則恰恰相反,認爲當面開啟禮物是很不禮貌的。背景知識的比較與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化差異,轉換角度思維,促進英語學習。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有能力在不同文化場合下有效地與對方交流,達到互動,增加相互瞭解和信任;要讓學生“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揣摩對方的意思,這樣可以大大避免將對方簡單分類以及民族中心論的傾向”。因此,文化的融入和快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必須貫穿於整個英語教學中,成爲英語教學改革發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夠從根本上起到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 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4.
  [3]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Halliday,ing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London:Batsford Academic,1966.
  [5] 畢繼萬.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外語,2005(1).
  [6] 陳祖福.迎接時代的挑戰,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3).
  [7]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