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1W

成功事業的前提是興趣,中學生學習階段興趣佔主導作用,興趣是指一個人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並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們對自身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使他不知不覺地心向神往,表現出注意的傾向,興趣可以孕育願望,可以滋生動力。根據在教學生涯中的仔細學習研究,發現一個基本事實:學生學習中感興趣的學科往往成績較好,不感興趣的學科,成績往往不理想。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是學生學好課堂知識的基本前提。作爲初中歷史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爲歷史教學中需要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文從課堂設計上大膽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法,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讓歷史課程有趣味性,學生們熱衷於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回答課堂提問,利用多媒體,將枯燥的歷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論文

一、樹立“學史觀”誘發興趣

我們許多學生認爲語文、數學和英語是“主科”,頗爲重視,而認爲歷史是“副科”,不感興趣,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上課不用注意聽講,考試前臨時背一背就能過關。其實並非如此,學好歷史對今後高中、大學乃至整個人生髮展都十分重要,因爲歷史課是我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觀察問題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陣地。歷史有着獨特的育人功能,讀史使人明志。人不同於一般的動物,人是社會的人。歷史賦予我們神聖的職責。儒家有其明確的義利觀,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喚人格的完善,還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等等。正是這些閃光的思想,感召着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柏拉圖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了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外,筆者認爲還要結合學情,立足實際,不斷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二、巧妙匯入觸發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中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一般爲2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如果能巧妙設計課堂的匯入方法,就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直接產生學習動機,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投入整堂課的學習。教師匯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在緊扣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設計課題,緊密聯繫現實說明現代事實的歷史根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趣味性

教師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歷史情境,並幫助學生以具體形象掌握歷史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情境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最直接最有效的是用多媒體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透過多媒體,可以將枯燥的教學內容以逼真的畫面和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透過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例如在講到《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歷史課中,在講到荷蘭的地方,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即使用再生動的語言描述也不比用多媒體播放的《大國崛起》影片更生動更具體。影片的描述不僅有激情洋溢的解說,還具體極富感染力的音樂效果和動畫設計,學生透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可以深刻體會“海上馬車伕”荷蘭當之無愧。這時教師可以提出課堂提問:曾經的荷蘭爲何如此強大;後來爲何又被英法等國趕超。讓學生聯繫課本認真思考並解答。又如,在講授《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統一》時,教師可以剪輯一段有關內蒙古的歌曲———《蒙古人》創設情境,學生們透過聆聽蒙古族歌曲,引發思考並激發學習本課歷史史實的興趣。教師此刻可以設計幾個課堂思考:(1)標記本課有關歷史事件的年份、人物、地點等;(2)成吉思汗爲什麼能統一蒙古;(3)元朝統一的疆域怎樣;(4)元朝爲鞏固其統治採取了哪些措施;(5)元朝爲什麼會出現民族大融合。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可以直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應用歷史故事,激發興趣

由於中學歷史課本只是一個大概,很多的歷史故事沒有具體體現,如果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就會使整個歷史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之間的條條框框失去原本的活力和激情。因此,生動的課堂設計是重中之重,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同時,可以引進各色各式的歷史故事,使歷史課堂變得不再枯燥,相反成就一門內容豐富、氛圍活躍的歷史課堂。除此之外,老師可以有計劃地將一些歷史資料、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歷史小常識等引進課堂授課。例如:在講解左宗堂收復新疆的內容時,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堂任務,在講解時提前讓學生查閱左宗棠的生平事蹟,並在課堂上展開討論,讓學生講解左宗堂的小故事,老師適當地補充講解,並總結,透過資料的補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由於中學生正處於發展階段,視野相對於小學生較開拓,透過歷史課的生動學習,學生們由衷地感到學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在歷史課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類文化寶貴遺產。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這種積極的情感有力地促進了他們知識的積累,推動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如在講“天京變亂”章節時,教師在講解剖析天京變亂的內因,從多方面分析:(1)楊秀清如何居功驕傲,生活腐化,脫離羣衆的史實;(2)太平天國領導人在定都天京之後如何嚴格執行封建等級制度,繼承封建帝王的妃嬪制度;(3)如何大興土木,進取心減退等。從多方面講解,使學生認識這些弊端是促使天京變亂的主要原因,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農民由於受到時代和階級侷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爲只有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獲得解放這一道理埋下伏筆。諸如這些史實,頗受學生歡迎。其實,這也是很久以前自己讀書時的心得體會,現在運用到教學中,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淺。

五、貼近生活,深化興趣

歷史學科是講解中國近代史、世界歷史等學科,課本中講述的歷史史實大部分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又由於初中生知識範圍狹窄、思考能力差,很多知識、歷史問題學生很難理解並體會,時間一長,學生會產生厭學的情緒。作爲歷史老師,應當準確、及時地抓住歷史和現實的連接點,只有將歷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會高漲,思維纔會活躍,學習氛圍才能濃厚,教師的教學效果就越發高效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與生活越接近,或者學生越喜歡關注的事情,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其實歷史與現實是緊密相關的,存在內在聯繫,既有不同之處又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學習歷史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和將來,所以歷史教學要聯繫生活實際,並運用鄉土資源,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及身邊所發生的社會問題,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教師要有效運用鄉土資源,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社會。鄉土歷史提供了一個好的優勢———“近水樓臺”。歷史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資訊交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在較大程度上語言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是透過語言這個橋樑傳遞給學生的,學生是被動地接受還是愉悅地接納取決於語言這門藝術的傳遞,教師只有吊足學生的胃口,用無窮魅力的語言藝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把教育意義蘊含其中,才能將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們才能做到心領神會。

六、精彩總結,延續興趣

筆者透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識瞭解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好歷史課的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學校都提倡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更是離不開這一前提。所以要想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我們從事教學的工作者必須意識到興趣在學史過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持久主動地學習初中歷史。作爲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只有持有一種對社會、對民族、對學生終生髮展的高度負責精神,才能將歷史教學做到更全面更具體地講解,才能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