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創建歷史高效課堂

學問君 人氣:2.5W
論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創建歷史高效課堂
        新課改下高效的課堂怎樣創建?這是每位教師所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我在長期的實踐中認識到高效課堂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最多的知識,透過多樣的教學手段,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追求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隨着初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線教師最欠缺的並不是專業知識,也不是責任心、愛心等,而是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因此,歷史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各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研究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成爲今天中學歷史教師必做的功課。“教學案”情景下的小組合作教學成爲我們轉變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的載體。把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法轉變到研究學法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編導、引導、指導上,編制“學案”的過程就是一個綜合的探究性活動,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師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有目的、有層次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從教體變爲導體,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指導學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整個課堂。當然,這是一個完美想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學活動。下面就自己對高效課堂的一些認識做簡單概括: 
        首先,認真備課,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 
        對於歷史學科來說,怎樣在課堂上恰當地處理基本知識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處理這些基礎知識呢?更對於每課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心中有目標,關注目標的真實達成度,並對教學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控,新課標確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課程的價值追求,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現實教學中,由於過分的強調了新課程,教師對後兩者特別注意,而對“知識和能力”不敢過度深化,似乎害怕過分強調就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了。而事實上,只有學生在掌握了知識後,才能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因此,全面正確的`理解教學目標就顯的非常重要。 
        其次,整合知識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爲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每種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功能和特長,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教學目標,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侷限性。如使用講授法就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於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 
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教得高效、學生學得高效的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在歷史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就是要改變課堂上不和諧的因素,讓課堂變得和諧起來,變“少、慢、差、費”爲“多、快、好、省”,變事倍功半爲事半功倍。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以現代教學論爲理論基礎,它體現了學生主體、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循序漸進等原則。
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緊緊圍繞着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按照教師最有效的自學指導所進行的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主學習;所謂“後教”,就是在課堂上,學生在“先學”基礎上,就不會的問題所進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實踐、相互學習;所謂“當堂訓練”,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爲了全面檢測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情況,按照教師的訓練指導要求所進行的進一步的自我實踐、自我探究、自主學習。像基礎知識是學習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實概念的識記、理解和掌握是學好歷史的基礎,在編寫學案時對於重要的知識點,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課下預習時完成,課上檢查。從而從結構和細節上對所學內容有所瞭解。學生看書做答的過程,也就是對所學知識的發現過程。對於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供學生在預習時思考,上課時老師再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同時,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也可以加入一些史實小故事以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興趣,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證。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創新空間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題可以以問題的方當堂訓練,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訓練題的設計,分必做和選做兩部分,必做題是對本課基礎知識的檢查。選做題屬於拓展延伸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選做,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學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能力。學案上,要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做小結的地方,以便學生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疑問,以利於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在完成這一部分時,注意異組間的交換批閱,小組長收發學案,公佈所批學案的等級,並發動組員對錯誤進行糾正改錯,這樣就避免了學生作弊的現象,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也可以在課堂上用總結的形式出現。多少年來都是先“教”,後“學”,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就明確地規定要先“學”,以後“教”,改變了“教”與“學”的主次,以自主學習爲主,而“教”爲次,合作學習爲次,擺正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因此,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能夠解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大難題,有效地把國家課程轉爲校本課程,並當堂教 好校本課程,達到教學目標。 
        再次,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以豐富學生知識 
        多媒體教學利用音頻、動畫、特效、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的歷史教學變的更爲生動有趣,突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聽、視、觸等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產生極大的作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條件、自身特點採用適當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爲教學錦上添花,而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爲了追求課程資源的豐富、新奇而忽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果從頭到尾演繹,很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不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另外,媒體利用時間過長、頻率過快也不利於師生互動,教師的精講、點撥以及學生的討論都會被多媒體的連續演示擠掉,教師沒有時間蒐集學生反饋的資訊,學生也來不及對知識內容作出深入細緻的思考,也就是說,教師引導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機會被多媒體剝奪了。這樣一來,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法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