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農村初中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1.7W

在音樂新課改大力推廣實施的今天,農村初中的音樂教育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是我們農村音樂教學工作者必須直面的一個重要問題。

淺談農村初中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對中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活動中非常活躍的因素,教師在教學時要選擇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透過多渠道、多內容、多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本文僅僅針對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音樂興趣之一問題提出一點淺見。

一、選擇熟悉的家鄉音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興趣的有效途徑。

新教材儘管完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模式來編寫, 但其內容是以全國甚至全球音樂作爲選材對象,有些內容對於視野開闊的城市學生而言,估計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對農村中學生而言,由於他們相對而言視野窄,不熟悉、不習慣這樣的樂曲而興趣大減,導致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按照教材上的內容來實施就難以達到授課目標。如果這樣堅持不改,學生的音樂習慣自然難以養成,音樂審美觀更是難以形成。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根據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更多的參照教材練習內容自己選題材、選身邊的'歌曲,選更貼近農村特色的歌曲,比如我們山東的《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五蓮山小調》、《大辮子甩一甩》、《大實話》、《包楞調》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家鄉歌曲。實踐證明,每當我在課堂上選用這樣的歌曲當範例時,學生一掃以前那種士氣萎靡、懶洋洋的狀態,更信心百倍、精神飽滿的跟着哼唱。這樣不僅能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於教學。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情感體驗,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程最核心的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透過有組織的聲音塑造音樂形象,抒發情感,並以此感染聽衆 、教育聽衆,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參與,強調感受和體驗,在感受、體驗中引起情感共鳴,孕育學習興趣,以達到音樂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初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急劇發生變化和學習壓力日趨加重的時期,他們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能與他們產生共鳴的東西,更需要積極參與一些娛樂活動以相互交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在音樂教學時,常常撇開課本上的歌曲,選擇一些他們喜歡的、貼近他們生活的通俗歌曲,如《校園的早晨》、《踏浪》、《同桌的你》、《童年》等校園歌曲來演唱,引導他們從音樂感知入手,透過聆聽音樂回顧童年、交流現在、展望未來等。從而引導他們開啟心扉,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讓音樂點燃他們情感的火花,開啟心靈之窗,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爲孕育音樂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就地取材、擷取民間音樂,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音樂本來就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農村社會生活常常伴隨着大量的音樂現象。民間處處有音樂,農村中更是隨手可取,如用於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的禮儀音樂;用於廣告、舞蹈的實用音樂;用於休閒、影視的背景音樂等,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些鄉村中常見的音樂形式不僅能塑造形象、表達情感,還能點綴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農村中的民間音樂雖然比較粗糙、但貼近生活。對農村生活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從小接受其薰陶,深受其影響。 對他們而言,不亞於是一場重回鄉村的音樂體驗。這樣,我們在教學的時候,結合農村生活中的這些音樂現象,引導學生從身邊的音樂藝術入手,誘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其音樂興趣的鞏固和提高無疑有百利而無一害。使音樂學習成爲一項具體的、藝術化的生活體驗。

四、營造音樂氛圍發展學生音樂興趣的終南捷徑。

身邊處處有音樂,我們的身邊不是沒有音樂,而是缺乏發現音樂、聆聽音樂的意識。作爲音樂教師,除了利用音樂課堂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外,還可利用形式繁多的課外活動營造、創建學習音樂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以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音樂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於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搞好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是首要任務。但在農村中學,由於條件的限制,觀念的落後等種種原因,農村中學生的音樂興趣在逐漸減弱,這就需要我們農村音樂教師隨時有意識的注意身邊的音樂現象,隨時隨地的信手拈來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學生興趣上來了,我們的音樂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