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能力

學問君 人氣:1.79W

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的所有內容都具有體驗性和操作性,不僅包括音樂知識傳授,音樂技能訓練這些外顯的方式,尤爲重要的是體現在音樂感受上,也就是體驗的方式。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能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能力

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能力:

摘要:情感體驗——聆聽音樂——體態律動——聽音視唱——演唱演奏——創作,乃是一個循環往復、循序漸進的教學結構模式,每一週期都使學習者遷移到一個新的音樂能力發展層次。在這一模式中,學習者的音樂情感能得到自然的發展。在與大量優秀音樂作品的接觸與交往中,音樂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在主體地位,能夠因爲對音樂積極自覺地參與而使自己成爲一個具有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創造性意識的人。

關鍵詞:音樂教學、音樂感受能力、創造性意識

一、音樂的情緒體驗

音樂的情緒體驗是一切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讓兒童接觸音樂之前,必須有一個讓學生體驗自然情緒的階段,詩意的朗誦,帶感情地講故事,都是發展自覺性音樂能力的條件,這些藝術性的活動都是與自覺性音樂能力最接近,或者說是最相通的。當孩子有了表現情緒的強烈願望時纔開始讓他們接觸聲音,告訴他們,聲音可以用來表現自己的情感。當我們快樂的時候,高亢明快、節奏活潑跳躍的聲音可以表現我們愉快的情緒;當我們憂傷的時候,低沉陰暗、節奏緩慢的聲音可以表達我們傷感的情緒。表達情感的聲音,我們稱它爲音樂。音樂還可以模仿雷聲、鳥叫、小溪流水等大自然美妙的音響。當孩子們有了這種認識之後,再告訴他們,音樂是他們生活中最親密的朋友,可以藉助極其豐富的音樂來傾訴內心的快樂和憂傷。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就可以開始接觸音樂了。

二、聆聽音樂

有了真實情感與音樂的聯繫,就可以進入聆聽音樂的教學了。最初聆聽的音樂,必須是具有鮮明情感選擇性的音樂作品,這樣才能在學生剛接觸音樂時,即對音樂情緒具有敏銳的感覺能力。但聆聽的音樂作品必須是完整或相對完整的,哪怕就是一段很小的片段。

因爲人們在掌握一定的視唱能力,或掌握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之前是無法完整地表現音樂的整體形象的,但人們卻能夠在聆聽音樂中完整地感受音樂。這種感受能力甚至在清晰的聽覺表象形成之前,就已存在於人的心理能力結構之中了。當然最初的音樂感受力是很模糊很粗糙的。但聆聽音樂所產生的對音樂感受的整體性卻是音樂整體能力結構發展的關鍵。因此許多成功的教學方法都把學會聆聽音樂作爲發展音樂能力的第一步。

三、體態律動

體態律動正是在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正確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作爲聆聽音樂者主動參與音樂的第一個最自然的行爲表現,體態律動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說體態律動在音樂運動覺發展過程中處於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但音樂心理學家認爲,正是“在音樂教學的初級階段上,未必可以找到比節律學更直接、更有效的發展音樂節奏感的其他途徑,這裏,節律學被理解爲以簡單的,兒童容易做到的運動表達音樂節奏”。

體態律動的基礎僅僅是人在生理水平上對音樂音響的反應,這些反應包含對旋律線條上升下降、節拍、節奏變化,肌體緊張鬆弛的本能感受,然而基本的音樂情緒在這一水平上已開始模糊地感受到了。音樂作品不是作曲家隨意編造的,它從本質上說是作曲家情緒體驗的外化形式,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一個完整的精神生命,一種情感的表現形態,體態律動促使人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深入到音樂情緒體驗之中。體態律動亦可以是對音樂作品非常高水平的反應形勢,猶如一個指揮家用準確簡練的動作把握了整部交響樂。體態律動並不是取代聽覺訓練,但它極大地強化了聆聽音樂的自覺意識,爲音樂聽覺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聽音與視唱

這一階段一般又稱爲視唱練耳,並結合着必要的樂理知識教學。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是沒有純粹的知覺的,知覺必須和感覺結合在一起,聽覺表象必須和調式感結合在一起。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培養進行音樂表演、欣賞及創作等各種音樂活動所必需的音樂聽覺能力。孩子們開始學着用自然的嗓音來再現他們聽到或看到的音樂形象。音樂心理學家認爲,爲了使兒童最初的音樂聽覺表象能在良好的調式感基礎上建立起來就必須從聽唱,或視唱完整的旋律開始,哪怕是最簡單的旋律片段,也應包含調式上從穩定音到不穩定音再到穩定音這樣一個體現“鬆弛——緊張——鬆弛”的音樂性過程,從而體驗最基本的情緒變化。音程的學習,也應該放到完整的調式旋律中去把握。唯有這樣做,聽覺表象能力才能建立在良好的調式感之上。音樂聽覺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能夠表現音樂情緒的形式也是極其豐富的,例如音色、節奏變化等,但在透過音高關係變化來表現音樂的範疇中,調式感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核心。

五、演唱、演奏

有了聆聽音樂與體態律動的基礎,有了最初步的、建立在調式感基礎上的聽覺表象能力,就可以開始發展學生的演唱、演奏能力了。演唱、演奏是運動覺的高層次能力。演唱、演奏都需要高技巧的運動覺能力,它是細緻、靈敏的局部機能運動。例如演唱的喉頭、聲帶、氣息運動,彈奏鋼琴的手指、手臂運動,這些能力是在一定的技能訓練中才能獲得的。但這種技能的訓練必須是在兒童具有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具有透過音樂來表現自己情感的強烈願望之後才能開始,而器樂的學習還應在演唱的學習之後,必須在學生已經有了“透過樂器來歌唱”的願望產生之後。

從運動機理看,演唱、演奏的運動覺能力是高水平、高難度的,而從音樂感受的心理機制看,演唱、演奏的肌體運動又是局部的、低層次的,它必須服從表演者對音樂的整體感受,服從因音樂整體感受產生的肌體緊張狀態的變化。當局部的緊張狀態在演唱演奏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時,這種音樂表演是缺乏表現力的。因此,在演唱、演奏訓練中,首先要求學習者學會肌體的放鬆與心理上的積極狀態。

六、音樂創造

音樂創造是高層次的音樂能力。狹義的音樂創造及音樂創作是指具有創造性的創作者運用想象力對大腦記憶的音樂材料進行新的組織和創造,產生出新的音樂形象。廣義的音樂創造還包括演唱、演奏等一系列包含着學習者運用想象力參與的音樂活動。因此,演唱、演奏往往被稱爲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無論哪一種意義的音樂創造,實質上都是人運用音樂想象力的行爲和結果。可見在一切音樂活動中,在一切音樂情緒體驗中,人的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感受能力,即音樂的情緒體驗能力。音樂教育從根本上說是藝術的、審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種純粹的技能訓練。音樂情緒體驗是引發受教育者對音樂產生興趣和熱情的關鍵,也是音樂技能發展的原動力並直接構成音樂能力的核心部分。

如何培養音樂鑑賞能力:

摘要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個體發展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透過傾聽、歌唱、律動、音樂遊戲等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音樂的音色美、節奏美、旋律美、和聲美、織體美等,從而培養其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並實現完善人格的`構建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文主要從傾聽活動、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和音樂遊戲活動四個角度,探討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音樂審美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學家管建華教授指出:“音樂藝術教育對發展人的直覺、靈感、健康的情感、文化修養、性情人格、思想行爲、民族意識、世界意識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樂在人的整體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美好的音樂不僅僅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樂趣,使他們身心健康,同時更能培養他們對一切事物美的感受。特別是音樂中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調式、調性及和聲的對比等,這些音樂表現手段無不呈現美的規律與特徵。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讓他們充分體驗感受音樂的音色美、節奏美、旋律美、和聲美、織體美等等,對於他們良好個性的養成、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和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以下將探討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

一、傾聽活動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透過聲音來反映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要帶領幼兒走進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首先要培養他們傾聽的習慣與能力。可以藉助音樂作品中的聲音形象,培養幼兒敏銳的感覺和細微的辨別能力,透過對音響的感知,走進音樂的王國,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可以透過以下幾種形式對幼兒進行傾聽訓練,激發他們愛聽、樂聽、會聽的情感慾望。一是帶領幼兒欣賞兒童歌曲,充分體驗人聲的美,比如《祝你生日快樂》、《找朋友》、《搖籃曲》等,這些歌曲歌詞淺顯易懂,唱的都是幼兒身邊的事,能夠激發他們傾聽的興趣;二是帶領幼兒欣賞一些描摹性的、形象鮮明的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音樂形象,體驗音符的美,比如《玩具兵進行曲》、《小狗圓舞曲》、《音樂童話曲》等等;三是欣賞中外著名的音樂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如《月光》(班得瑞)、《野蜂飛舞》(裏姆斯基)等。同時,來自於自然界的美妙聲響,如水滴聲、雨聲、雷聲、風的呼嘯聲、知了的鳴叫聲,都可以成爲幼兒欣賞的源泉。

二、歌唱活動 歌唱是音樂教學中感受、體驗審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歌唱可以使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養他們的樂感和美感,豐富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終生保持他們對音樂的熱忱。在歌唱活動中,要讓幼兒初步體驗歌唱的快樂,學習基本歌唱技能,初步理解和表現簡單兒童歌曲形象、內容和情感。演唱形式除全班齊唱外還可使用接唱、輪唱等方式。歌曲內容不能太難,主要是爲了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歌唱的樂趣,從而激發演唱歌曲的興趣。爲達到審美的目的,在歌唱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準確的咬字、吐字,恰當的運用氣息,讓幼兒清晰、準確地用歌聲表現內容並富於感染力的表達情感。

三、韻律活動 韻律活動泛指所有伴隨音樂進行的身體藝術表現活動,主要分爲創造性律動和集體舞蹈兩種類型。韻律活動的開展在於引導幼兒透過動作來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從而能有效地培養與發展幼兒的節奏感。當幼兒隨着音樂模仿或創造性地做出各種有節奏而富有形象的動作時,能很好地促進幼兒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而且在韻律活動中的各項身體律動要求能幫助幼兒學會如何協調身體各部分之間,身體與音樂之間,身體與其它人之間,身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教師應注重在音樂伴隨下引導幼兒隨着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用動作解釋聽到的音樂。在韻律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隨着音樂動起來;二是激發幼兒進行大膽思考,透過身體動作有節奏地將其對音樂的感受表現出來;三是運用幼兒自己在運動中吸取的素材,指導他們創編一些優美的動作。

四、音樂遊戲活動 音樂遊戲主要指在音樂的伴隨、指揮下做遊戲,既要保持遊戲的情趣性,又要發揮遊戲的音樂特點。透過音樂遊戲活動,使幼兒真正得到藝術享受,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其音樂審美能力。音樂遊戲的內容包括:以歌舞爲主的歌舞遊戲;帶情節和角色表演的表演性遊戲,透過聽聲音與音樂並作出快速反應的聽辨遊戲等。音樂遊戲活動的設計首先要注意律動性,用活動激發幼兒的形體動作,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地動起來,讓肢體和思維相應地都活躍起來;其次,音樂遊戲活動要注意情趣性,音樂、動作、活動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產生審美的體驗和審美的情感;再次,每個遊戲的動作,都要啓發幼兒自己創編,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