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發揮思品課主渠道作用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1W

一個人的思品是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認知能力,道德體驗能力和行爲能力。那麼,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拾級而上,充分發揮思品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筆者試就三方面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發揮思品課主渠道作用教育論文

一、明理--提高道德認識的能力

引導明辨是非是“明理”的有效途徑,教師應依據教材的特點,運用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已有的明辨是非能力,轉化爲對道德問題探討的能力,使學生自己形成一定的道德認識。

如在教學《勞動最光榮》時,我首先帶領學生參加一次義務勞動--植樹。在勞動中,有的學生不怕吃苦,表現得很積極,有些學生怕髒怕累,在勞動結束後,我組織學生談談勞動的感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後一致認爲,勞動創造了財富,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透過這次勞動和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討論,學生初步認識到.從小應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才能真正成/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動情--提高道德體驗能力

小學生愛聽故事,易被生動的故事情節所打動,在教學中教師可把一些課文編成故事,講給學生聽,從而使學生理解人物形象,促進思想認識的昇華。在教學《爲人誠實正直》時,我請兩個同學分別扮演彭總和一名大隊幹部,學生的情感隨着彭總的感情變化而變化,同時也爲那個大隊幹部的報喜而非哀,所以,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彭總爲人誠實、正直,自覺抵制浮誇風。同時也認識了社會上那些吹吹拍伯,不敢說真話,不敢伸張正義的人的卑鄙。在活動情節當中,學生透過親自體驗,動了真情,從而使道德體驗能力得到了增強。

三、導行--提高行爲選擇和自我教育能力

品德行爲是對情感的豐富和深化,對認識的鞏固和發展。它是思品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由於教學中學生個體的多樣化和複雜性,致使其行爲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注重對行爲深層次的分析,有助於提高學生行爲的選擇能力。如教《尊重別人講禮貌》,當學生懂得尊重別人講禮貌是文明的表現後,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思考、討論,明確在學校、在家裏、在社會上怎樣待人接物。接着讓學生開展“爭戴文明花”,“比誰最愛講禮貌”等競賽,同學們爭做尊重別人,懂禮貌的好學生,一些過去有些不文明、不尊重別人行爲的學生表示一定要改正錯誤的行爲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生行爲的選擇能力。

在思品課的教學實踐中除做到上述“明理”、“動情”、“導行”之外,在落實效果和真正把握好“尺度”上也是至關重要的。

1、落實“三個實效”。一是明理到位,達到該明的“理”真正明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二是激發真情,每教課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有機地採用一些教學手段,達到真正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以激發學生的真情;三是有效地指導道德行爲。教師應針對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處處爲人師表,以自己的形象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爲學生日後成爲各級各類複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矗 2、處理好“兩種教材”的關係。教學中要本着用好教材的精神,首先必須運用好主教材--教科書,憑藉主要教材,層層深入地強化對學生的教育、感染。

如果忽視發揮主教材的功能,熱衷使用大量活教材,則會嚴重影響課堂有限時間內整體效率的提高,當然在根據要求和學生實際充分運用主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充實挖掘一些內容,擴展教育因素,有機地用好活教材。

3、把握好“一個規律”。成功的教法都離不開一定的過程規律。以明理而言,它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因此,“明理”教學中必須遵循不同的階段,精心設計問題,採用由具體到抽象,由抽象再回歸到具體,由淺入深的方法增強教學的多層次性並擴大立體受衆面。此外,要遵循小學生心理特點與過程,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髮現、分析、歸納、總結,從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方而入手,弄清應該做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借鑑西方小學生能力與素質綜合培養的經驗,並結合我國當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現實,把握思品學習的規律,以促使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