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育與德育外國文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9W

一、外國文學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美育與德育外國文學論文

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的外國文學課面臨着課時壓縮帶來的教學困境。在有限的學時期間引導學生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實現高校的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目標,無疑給外國文學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對外國文學的教學模式轉換和改變提出了要求。

二、改變教學模式,滲透人文知識

爲提升外國文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在教學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讓對外國名著望而生畏的學生對課堂內容感興趣,找到學生學習外國文學的癥結,對症下藥。

(一)以人文知識促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

外國文學所以難,難在理解上。在課程講授時可以將人文知識滲透到文字的解說中來,例如:在講解緒論“中西方文化差異”部分時,可以插入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與古希臘雕塑等藝術作品,透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異國文化的衝擊力的同時,還可以啓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有助於消除學生在文學理解上的文化障礙,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活躍課堂氣氛。再如,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家斯丹達爾的《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但這部名著的政治色彩使學生難以充分理解它的時代意義、體會這部作品獨特的藝術技巧。針對這一問題,在作品講授中可將1830年前後法國的社會人文融入到作品的講解中,讓學生深刻理解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政治小說而不是愛情小說。

(二)以人文知識促美育教育,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拓寬視野

要想使外國文學這門傳統學科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發揮應有的精神價值和作用,那麼在教學中應注意發揮其美育和德育作用,而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手段就是將人文知識滲入到教學中去。因爲人文知識蘊涵了豐富的學科知識,包羅萬象,其中也囊括了許多美學觀點,這些都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挖掘作品的內在美,使學生對作品的文學性的賞鑑和批評更具理論深度,幫助學生理解作品,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和鑑美的能力,增加知識儲備,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古希臘文學時,可以讓學生欣賞以古希臘神話爲題材的藝術作品圖片;在講解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時,可以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把現實主義之前的古典主義畫家弗郎索瓦布歇的組畫《蓬帕杜夫人像》與現實主義畫風倡導者庫爾貝的《浴女》進行比較,透過對古典畫作與現實主義畫作藝術效果的強烈對比,提升學生對藝術的鑑賞能力,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文學特點以及作品在那個時代的重大意義,充分掌握現實主義的藝術源流,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三)借用現代媒體技術,濃縮教學內容,提升課程質量

隨着現代教學技術的日新月益,外國文學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在課程講授時恰當運用網絡及其他現代教學輔助手段能夠達到濃縮教學內容、提升課程質量的教學效果。課下借用網絡指導學生進行作品文字的閱讀,課上則可以透過多媒體技術選取適量的圖片、音樂和截取影視片斷,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能夠在課堂講授中創建一種“情境”,外國文學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間隔無法讓學生進入文學故事本身,但“情境”的創設,可以發揮發多媒體優勢,把學生帶入到作品文字中去,例如:在“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高老頭居住的公寓環境描寫”章節內容時,我們播放電影故事《高老頭》中的片段。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將巴爾扎克對高老頭所住公寓白描的文學語言以畫面的形、聲、言、行展現出來,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巴爾扎克藝術特點的瞭解。當然,我們在注意增強外國文學課程文學性的.同時,也應注意課程質量的提升。畢竟文藝學美學批評方法論對文學作品的闡釋和解說本身就是外國文學教學的一部分。但文藝方法的融入應當突破陳舊的社會學的批評模式,擺脫將文學史冠以各種“主義”。而應將新的文藝學美學批評方法論與外國文學教學融爲一體。嘗試將原型研究法、符號研究法、形式研究法、新批評研究法、結構研究法、現象學研究法、解釋學研究法、接受美學研究法等多種理論方法運用到外國文學文字的闡釋和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文學的多樣性。例如:在講授希臘文學史時可以在學生了解基本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明白那個時期出現的諸多文學原型(如“俄底浦斯情結”)是如何成爲文學傳統而被後人繼承下來的,它們的發展演變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從這個源頭走出來的神話等文學原型是怎樣作爲文學傳統並影響整個歐美文學的發展,從而使學生深刻地理解馬克思評價古希臘文化時所說“古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學的搖籃與武庫”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三、結語

在高校外國文學教學中,只有採用人文知識傳授與美育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在內容中融入人文知識,蘊美育、德育於知識傳播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