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W

一、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現狀

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論文

(一)研究的領域

隨着1950年底我國接收了第一批來自東歐的33名留學生,新中國的留學生教育事業開始起步,初步建立了來華留學生教育體系。改革開放之後,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接收來華留學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機構達746所,來華留學生人數從1978年的1200多人增加到2013年356499人,增長了290多倍。隨着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快速發展,相關的研究也獲得了發展,學術界開展了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管理工作和教學等方面的研究,一批高水平的成果相繼發表,如於福增的《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來華留學生教育》、董澤宇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但是,目前來華留學生教育存在注重專業技能教育輕人文教育,特別是輕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主要研究的領域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涵研究。關於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了探討和論述。曹亞紅率先提出了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她認爲:“對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主要是接收來華留學生的院校,透過知識的傳授,文化的傳播等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觀點施以一定的影響,以達到教育目標。”李本義,劉榮山認爲:“加強來華留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就是要在留學生教育中,堅持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教育的全過程,培養學有所用人才。”可以看出,理論界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用什麼名稱來形容,怎麼下定義存在很大的爭議,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國內理論界,充分認識到了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對此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劉世偉指出“: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是實現我國總體戰略目標的需要,是發展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需要,是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的需要”。關秋紅從國際政治局勢、培養國際化人才、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指出了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王春剛認爲加強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留學生教育大國、強國、營造和諧社會和校園氛圍、完善留學生教育和管理、提高留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3.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基礎的研究。對於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什麼這一問題,有的學者主張中國的傳統道德是其理論依據,也有的學者從更廣範圍進行探討。劉慶委主張儒家言語道德文化特別是禮、仁、忠、信之說是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呂萍認爲,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導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王春剛認爲,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政策依據、學科依據、研究依據、現實依據和歷史理論依據。可以看出,我國理論界對此問題研究剛剛開始,存在分散、不繫統、不全面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國外思想道德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

4.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研究現狀。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研究較少,相關文獻只有三篇。王吉芳認爲:“包括如何做人教育、關心他人教育、與人交往教育、享受人生教育和合作精神教育。”韓曉明指出:“應包括勤奮學習教育,團結友好教育,中國國情教育。”劉本義、劉榮山認爲“:包括法制教育、文化素質教育。”透過三位學者的認識,可以意識到學術界對此問題分歧很大,認識還不夠清楚,甚至存在一些偏差,缺乏一定的理論高度。

5.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的研究現狀。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研究的相關文獻較少,透過查詢只有兩篇。劉世偉率先提出了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他認爲:“應堅持積極影響與不強加於人原則;嚴格管理與思想教育原則;平等信任原則,針對性原則。應採取感染法,衝突緩解法。”王鳳麗認爲: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該運用滲透的教育方法,將其滲透到具體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看出,此問題是理論研究的難點,需要不斷探索和深入研究,需要更科學更完整的闡述。

6.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研究現狀。目前,國內相關文獻較多,該問題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崔永日,崔亨龍最先提出此問題,他們認爲:“應從教學和課外活動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金春花指出:“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依靠思想教育課和班主任”。關秋紅認爲:“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從重視課堂教學,豐富業餘生活,克服文化差異三個途徑進行教育”。從幾位學者的觀點可以發現,國內對此問題研究相對較多,較深入。但是觀點都趨同,缺少突破,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

(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人員相對較少,組成相對單一,成果較少,研究深度和廣度有限,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研究人員相對較少,組成相對單一。目前,我國從事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人員大部分是工作在留學生管理和教學第一線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其他領域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寥寥無幾。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進展。其次,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從中國文獻總庫和其他文獻上可查閱關於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文章只有20餘篇。最後,研究深度和廣度有限,大部分的研究還侷限於對策研究,一些問題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到問題的內部,對基本理論的闡述較少,研究的視角有待擴展。雖然,目前我國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剛剛開始,但隨着國家對留學生教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必將引起理論界的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必將成爲留學生教育研究的新領域,也必將向縱深領域進行。第一,研究的內容將更加廣泛,將突破原有領域的限制,從宏觀領域到微觀領域,從應用研究向基本理論研究拓展,從關注來華留學生總體人羣思想道德向關注個別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轉移。第二,研究方法將多樣化,從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到定量法、定性法等方法,改變研究過程中單純依靠一種方法,實現研究方法的現代化、多樣化。第三,研究範式將更加廣泛,實現社會事實範式、社會定義範式和社會行爲範式的'有機結合。

二、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價值

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動力。它對於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有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論意義

1.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領域。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是我國理論界研究的重點領域,形成了許多成果,並且有些成果已經開始在教育實踐中運用。目前,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教育基礎理論研究、思想道德教育應用研究等方面。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爲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課題,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向更深更廣的領域進行。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實現了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由單一關注本國學生向關注生活、學習在中國的留學生領域開展,推動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向前發展,開拓了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有利於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快速發展。

2.深化了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留學中國的熱潮,世界各地的學生紛紛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求學。在來華熱潮的推動下,國內理論界也開始關注這一特殊羣體的教育問題。目前,國內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學歷史的研究、管理的研究、教學的研究、招生的研究等方面。在思想道德領域則相對落後,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不足。透過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動留學生教育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3.推動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研究的快速發展。

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問題雖然較之其他方面處於相對落後,但隨着來華留學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留學生思想道德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開始引起相關教育機構和學者的關注。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研究已經開始起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發展緩慢,其原因在於受困於基本理論。

(二)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構建留學生教育強國。

目前,來華留學生逐年增加,2008年我國接受了來自189個國家和地區的22.35萬留學生,我國已經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留學生教育大國。我們在爲這一成績歡欣鼓舞之時,也要認識到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此領域存在很大的差距,還不是留學生教育強國。這種差距表現在諸多方面,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我們在留學生教育方面忽視了人文教育特別是思想道德教育。國內外教育家一致認爲,沒有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還處於初級階段。透過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研究,能夠喚起人們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推動思想道德在實踐中開展,從而促進我國留學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留學生教育強國建設的步伐。

2.便於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實踐將是盲目的。來華留學生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這樣,才能順利進行。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特點、內容、重要性、原則和具體途徑等理論的研究,將爲來華留學生的具體教學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3.促進高校的穩定和發展。

來華留學生日益成爲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生活學習的狀況,將會直接影響高校的穩定和發展。來華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留學生之間、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之間、留學生與教師之間、留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由於文化差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經常會發生爭議甚至衝突,以致嚴重影響高校的穩定和發展。透過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爲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借鑑,推動思想道德教育開展,透過思想道德教育,及時化解矛盾,維護校園的穩定,促進高校的發展。

4.提高來華留學生整體素質。

國際社會一致認爲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四個方面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提高來華留學生整體素質,必須從這四個方面着手進行。而這四個方面的教育理念的實現依賴於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思想、道德等方面問題解決了,才能學會求知、做事、共處、生存。因此,提高來華留學生的整體素質,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先行。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有助於喚醒人們對來華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助於思想道德教育在留學生中開展,最終將推動來華留學生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作者:王春剛 王鳳麗 張宏韜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