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學習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2W

摘 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努力訓練、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達到真正理解、真正領悟、真正掌握其實質的目的,能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造福於人類,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綜合、全面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學習論文

關鍵詞:數學教學 自主 交流 質疑 感悟

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交流、主動發展求知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結合起來,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來,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最終實現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一、教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

教育本質上應該是民主的教育,只有民主的教育,纔會有學生自我意識的覺悟,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上課的老師是權威,學生處於被動地位。而在新課程課堂中,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增強了。所以,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多給學生自由活動空間,讓學生髮現、思考、想象。給學生質疑的權利,喚起更強的民主意識、尊重他人意識、主體意識,突出教學中的雙向性、互動性。讓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都得到尊重,有發言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轉變後的教師是導師的形象,以指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

二、教學生學會交流

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做學生之間交流的溝通者。教育方式上,要體現出以學生爲本,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平臺,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創造從事數學活動的條件,鼓勵學生透過合作自己得出結論。如果我們實施了數學活動的教學,這樣推着學生“走”,給學生動力,用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主探索,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精神和團結意識,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是學生獲得發展的根本途徑。數學活動能將動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問題進行探索,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它把學生的手、腦、眼、口等各種器官調動起來,使抽象的數學變得更具體。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師的思維和行動同學生產生有效的共振,師生並肩站在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的前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助於學生自覺掌握科學知識和相關的思想方法,獲得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並能在參與性活動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邁進。實踐證明,教師教前精心設計、策劃好富有參與氣息的課堂教學環節,教學時時刻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積極營造學生參與的教學氛圍,指導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探究與發現活動中來,才能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認知能力,才能使師生的思維和行爲隨活動的推進而得到有機的交融和滲透,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生學會質疑

學貴于思,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縱觀古今中外,大多科學發明創造正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的。因此,必須要善於培養學生質疑的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透過情境、實踐、探索、合作、交流等認識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探索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鬆的思維氛圍,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解決問題。並給與恰當的肯定、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四、教學生學會感悟

作爲數學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成爲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去想、去反思,用內心來感受知識的認知和接受: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總之,解凝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凝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交往的快慰。

學貴有悟,感悟是學習的較高境界。只有感悟,才能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昇華,而學生的感悟不是天生的,這與教師的引導、培養有密切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爲學生創設感悟情境,構築感悟空間,引發想象和類比,設疑善導,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生動感受,讓他們觸及學習中本質的東西,這纔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