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6.27K

【摘 要】《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爲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調整相應的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知識,就教什麼樣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感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關鍵詞】生活;數學課堂;優化;生活實際;生活素材;生活情景

一、聯繫生活實際,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尋找生活事例中有趣的數學知識,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括的緊密聯繫,讓課堂教學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教學。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學習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認識到可以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百分數,然後出示一組生活中的百分數:“五星啤酒’、“古井貢酒”的酒精度,以“喝什麼酒更容易醉些?爲什麼那麼容易看出來,你認爲喝什麼酒好,”爲題,引導學生探究這些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不僅認識到酒的“酒精度”,實際上就是酒精含量與酒的總量的百分比,而且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應用的全過程。不僅體驗到百分數的應用價值,而且體現了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練習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下面兩杯開水哪杯更甜些:一杯開水300克,放人18克糖,另杯開水400克,放人23克糖。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

二、捕捉生活素材,充實課堂教學

數學已經滲透到一切科學部門與生產活動中。而且還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從每日的'天氣預報到個人的投資方式,從旅遊到房屋的佈局和裝修,從購物到每天的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帶給人們的各種各樣資訊都與數學有密切的聯繫。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更多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則是以一種散亂的數據形式,需要我們捕捉生活素材,根據問題的要求對資訊靈活地進行篩選、整理。在教學時,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的素材和解題要求,讓學生自己來蒐集,處理資訊,尋找答案,透過自己的實踐來發現問題。一位教師在教學“小數的比較大小的練習”時,他將蒐集的四年級學生在運動會上取得各項成績,如,男女60米、800米、跳高、跳遠、鉛球等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當一回“裁判總監”,重新確定他們的名次,並說明爲什麼。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應用的最終歸宿。任何數學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我們的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題材必須要來源於學生的實際生活。然而教材的更新速度總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現行教材中還隨處可見諸如“修一條水渠”、“築條河堤”、“供銷社有化肥 ”等嚴重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已經明顯表現出滯後性。學生既不知所學的數學從何而來,更不知將走向何處。他們每天只是在反覆的類化訓練中習得機械的解題技能,而一旦面對真實的、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他們往往束手無策,更別說透過數學學習來促進他們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了。作爲新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的小學數學教師面對教材跟不上理念的問題,只能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改動教材。例如,同樣是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位教師課開始。就讓學生講甲與乙的年齡關係:“乙比甲大1歲若甲l歲,則乙2歲,甲2歲,乙3歲,甲3歲,乙4歲,”一直往下講,當學生自感羅嗦麻煩時,老師講話了“是否需要用一個什麼來概括一下甲與乙的年齡關係暱”?於是引出了用字母表示一個數使學生透過“說”以後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用字母表示數的簡約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再現生活情景,激活課堂教學

在情景中學數學,是學生最喜歡的、最感興趣的,也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識規律和生活實際,抓住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從學生感興趣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場景表演,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的慾望,來激活課堂教學。

一位教師教學“圓的認識”時,並不是上課就直奔主題――介紹圓的各種名稱,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圓的畫法,而是先組織一個投沙包的遊戲,分組讓學生在不同的位置把沙包投入相同的地點,這樣學生有爭議說有失公平性,從而引發了怎樣站位纔算公平的實際問題,體驗與圜相關的經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心向,使認知活動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處於最佳狀態,形成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又如教學“小數初步認識”時,在喚起學生原知後出現以下兩條資訊,讓學生讀讀想想:①王是老師身高165米;②咱們班的期中考試數學科平均成績是925分。顯然,這些沒有小數點的數據跟學生所掌握的生活常識是相矛盾的,“這是不可能,爲什麼會這樣呢…’學生的心裏形成疑團,學生的情感在這種激化下強烈地高漲起來,產生了糾錯的慾望,這時再引導學生自學課本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生活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給思考方法,讓學牛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考慮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和運用數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鄭繼明。 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教學[J]。 考試周刊,20XX(18)。

[3]李紅熙。讓數學課程魅力而升[J]。 新課程學習, 20XX(12)

[4]朱莉。讓學生領悟數學的魅力――淺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 小學教學參考,20X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