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導語: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學作文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參考!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篇1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話不假,一提起三年級作文,作爲剛接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叫苦不迭。同學們覺得白紙一張,茫茫然無從下手。我透過近一年執教三年級語文,倒覺得白紙一張好比劃,要使同學不怕作文,不爲作文頭疼,在作文教學中是有一些門道的。

一、培養同學習作興趣,這是寫作之根本。

孩子們經過小學兩年的學習,觀察,腦子裏積累了不少的材料、優美詞句。可是由於剛進入三年級,習作要求由一、二年級時問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適應,對作文感到頭疼,無所適從。因此作文教學時挖掘同學頭腦中的材料,對同學作文相當重要。在三年級的第一次作文教學時,我就規定了孩子們習作內容,全班同學都寫同一個內容和主題,我帶領着孩子們一段一段的寫作,最後把各部分連起來,就組成了第一次同學作文。透過這次作文後孩子們對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也覺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覺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逐漸改變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樣的作文,變爲同學有獨特感受的作文。

二、積累寫作材料,是寫作之源。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於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纔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心中縱有萬般思緒,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修訂版《小語教學大綱》十分強調豐富同學的語言積累,並明確規定:小學階段同學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課外閱讀量比原來增加了1/3左右。這項規定,體現了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一把金鑰匙。我用科學的方法激勵,指導同學積累生活經驗,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切實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爲寫作開啓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學之前我都會讓孩子們去觀察體驗與這次作文相關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時我會親自給孩子們找材料。如第六冊第一單元作文就是寫花,可是在我們這裏那時很多話都沒開放,於是我透過網絡蒐集圖片介紹有關知識,讓孩子們對這些花有感性認識,這樣一來孩子就有材料可寫了。再如“動物小檔案”教學,我想讓孩子回家觀察家裏的動物羊、狗、雞、鴨之類,瞭解他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間的故事。

這樣一來作文就不難了。同學的頭腦當中只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能寫出這樣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時,我讓同學開闢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採取多種形式激勵同學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三、觀察、說話、思維、表達同步發展,這是寫作之法。

三年級同學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加上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察不得法,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無話可說”的現象。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同學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我先讓同學觀察靜物爲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同學的想象力。如文具盒、檯燈、教室、自己的房間等。

接着,擴大觀察範圍,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從顏色、形狀、大小到發展變化,從看、聽、想等方面寫動態片斷。如指導寫“我們學校的花壇真美”片斷,我讓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觀察,並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如有個同學這樣寫:“這個花壇座落在一年級教學樓的前面,一條馬賽克鋪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級教室,把花壇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邊。春天,萬物復甦,小草兒探出了嫩黃的腦袋,圓球型的小榕樹伸展着腰枝,假檳榔露出春的笑臉,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們有的圍成圓形,有的圍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頭挨着頭,在竊竊私語。只要你細細一瞧,還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學觀察清楚了,就得讓同學觀察到的東西說出來,這常常是容易被忽視的環節。

葉聖陶先生認爲:“作文是寫話,把要說的寫下來就是文章。”因此,把觀察到的事情說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經常讓同學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說一、二段話,同桌互說互評或透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後評議。同學說的,其實也是形象畫面的觀察在頭腦中建立之後如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這就是同學的思維。同學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解決同學觀察時因受時間、地點、角度的限制而產生的困難,可應用思維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過程,豐富寫作內容,使表達更完整。

四、教師下水作文,是同學習作之藍本。

三年級的同學剛接觸寫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沒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們學習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時,我都會寫或選擇相關文章,讓孩子們學習,找出那裏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並要求孩子學習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之中,畢竟是三年級初始作文,孩子的創新根本沒有,能夠仿寫,並達到一定的要求就相當不錯了。

五、看準作文類型,在選擇題材上注意寫具體,這是寫作之巧。

雖然三年級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種類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導上很注意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文等五種形態入手,抓住它們最普遍的規律進行歸類指導,在選題上注意專一性訓練。如我讓同學用總述句寫一段話或一件事,先總後分,讓同學圍繞一箇中心把事情寫具體。又如,用總結句“媽媽真是個勤勞善良的人”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讓同學根據總結句從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條理地抒發自己的感受。在關心與被關心,愛與被愛中找到媽媽的可親之處。想象是同學創新的靈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極有潛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這類作文的指導。如編寫童話故事,展開想象續寫結尾等。我抓住少年兒童喜歡幻想的特點,引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從生活實際中捕捉材料,運用誇張、擬人手法來編寫童話,同時,也可以幫助同學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們在童話中受到教育。

總之,三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同學帶來一片芳草地。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篇2

傳統的作文教學,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識字,再經過一段閱讀教學的訓練之後纔開始的。這主要是受識字量的制約,在同學沒有掌握一定數量漢字的情況下,無法將其所見、所聞、所感用書面表達出來,不得已才這樣做的。而採用“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教材後,就完全可以克服識字量不足而不能進行書面表達的弊端,使作文教學提前起步。爲此,我在進行“注、提”實驗班教學時,從兒童開始學習拼音起,就着手進行作文的預伏工作,先訓練同學說一句完整的話到幾句話,然後讓同學將所說的話用拼音寫下來。這樣,當拼音教學結束時,大部分同學就已基本學會寫話了。

在此基礎上,我邊教“看圖拼音識字”“看圖學詞學句”和“看圖學文”等課文,就邊讓同學在識字、學詞、造句和閱讀的同時,藉助拼音和已識的漢字練習寫純拼音或拼音加漢字的句子和短文。並注意從低年級兒童語言訓練的整體出發,緊密聯繫課文,聯繫同學實際,將觀察、口述和寫話有機結合起來,拓寬了同學視野,豐富了寫話內容,激發了同學說話寫話的興趣,也培養了同學良好的說寫習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從觀察入手練習說話

說和寫是語言表達的兩種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認識世界爲基礎的,有所認識,纔能有所表達。而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憑藉觀察,在觀察中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積累素材、奠定說寫的基矗爲此,我根據一年級兒童好奇、愛模仿和愛學習的特點,從拼音學習階段起,就注意培養同學認識觀察事物的習慣。不僅爲他們提供豐富的觀察內容,而且教給觀察方法,指導他們進行具體觀察,然後鼓勵同學先口敘觀察內容,再用拼音寫出來。如同學們觀察了學校建築及課餘活動後,就寫出了“我們學校裏有教室,有宿舍,還有大操常”“下課了,我們都在操場上玩起來”等句子。同學郭旭雄還用拼音寫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媽媽和我。爸爸在印刷廠工作,媽媽在縣醫院工作,我在一年級上學。爸爸媽媽很關心我的學習,他們很愛我。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我的家庭,更愛祖國。”

爲了提高同學的寫話能力,我還讓同學用拼音寫自己在幼兒園學會的兒歌,寫他們知道的謎語,對此同學的興致很高,有的同學一寫就是兩三首。我把孩子們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讀,並貼在教室後的專欄中,同學們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說寫的興趣更濃了,並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好多同學都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隨時寫下來,寫話的質量也逐漸提高了。

我培養同學寫話的良好習慣,是從觀察入手,在“從孝從早、從嚴、從實”的前提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一開始,先透過觀察實物寫一兩句話,同學覺得很輕鬆,很有意思,就愛寫;再讓他們寫熟悉的兒歌、謎語,他們又覺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愛寫,一點兒也沒感到寫作是一件難事。加之同學用拼音寫話,不受漢字束縛,同學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不僅鞏固了漢語拼音,而且爲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從理解詞義開始展開說話

要讓同學把所見、所聞的事物準確地表達出來,就必須從理解每一個詞義開始,並要注意設計好啓發題和描寫順序與層次。

如在一年級語文裏學習“容易”這個詞時,我就以舉例的方式對同學講“小朋友,你們在教室或學校裏看見廢紙屑、爛果皮,拾起來放在紙簍裏。這件事,對你們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都能做到。因爲這件事做起來很‘容易’。如果我們一年級小朋友用車拉土,平整校園,做起來就很難。因爲你們年紀小,做這樣繁重的勞動就不‘容易’”。這樣講解,同學對“容易”的涵義很快就清楚了。詞義一理解,運用起來就自然容易得心應手。如有個同學聽我舉例講解了“容易”的詞義後就說:“剛進學校,學寫漢語拼音字母,我感覺很難。當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寫字母的方法後,就覺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給同學講《小同學守則》時,一個同學問:“老師,守秩序是什麼意思?”我針對同學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引導同學自覺說出了“我們班的課堂‘秩序’很好”這句話,同學顯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詞義了。爲了鞏固同學所學,我就趁熱打鐵,讓同學試着把他們說的這句話用拼音夾漢字寫下來。

理解的目的在於運用,而在運用的過程中,又可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基於這種認識,我在引導同學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讓同學展開說寫,不僅加深了同學對詞義和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學的思想教育在說寫訓練的同時得到了同步發展。

三、創造情景廣泛說話

低年級同學想象比較豐富,爲此在語文課上,我儘可能地爲同學創設語言交際需要的實際情景,給他們以更多的聯想、想象的機會,以開啟同學思維的閘門,廣泛開展說寫訓練。

創設情景的第一種方法是結合課文讓同學扮演角色大膽想象,盡情表演,以豐富說寫內容,激發說寫興趣。如《美麗的公雞》一課,人物角色多,對話有趣,同學積極性高,一看圖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語言神態。我就分別請小同學扮演公雞、青蛙、老牛和蜜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象登臺表演,其餘同學認真觀看,並將表演的故事口述出來。表演者演得有聲有色,觀衆看得津津有味,有歡樂之中大家興致勃勃地紛紛敘說情節。爲了讓全班同學都有說話的機會,除了讓個別同學面向全班說話外,我還讓同座或一個小組的同學互相表演,輪換敘說。這樣,同學興趣盎然,口述表達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後讓同學把講過的故事用拼音夾漢字寫下來。這樣,就使口語和書面語言都得到了諧調發展。

創設情景的第二種方法是以簡單的畫面和富有啓發性的話語,啓迪同學的思維。如《我坐上飛船》是一篇圖文對照,生動有趣的課文。我在教“我坐上飛船,飛向藍天”一句時,先出示了活動幻燈片,再讀課文進行圖文對照,同學們彷彿被帶到神奇無比的天空之中。此時,再讓同學展開聯想,想自己坐上飛船到宇宙間旅行,將會看到一些什麼?於是,同學思維的閘門被開啟了,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可能會看見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等。我告訴同學:“現在科學發達了,已經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學們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將來會坐上宇宙飛船去天空遨遊,實現自己願望的。同學情緒高漲,紛紛表示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爭取將來做一名天體考察科學家,爲祖國爭光。

四、聯繫課文續編故事

低年級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故事佔的篇幅較多,這些課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同學對此很感興趣。

我根據這些課文情節生動,結構層次清晰,複述比較容易,同學學起來興致高的特點,在每次上課前做好設計,上課時先讓同學學文,然後要求複述。往往一篇課文學完了,同學的思維還停留在想象課文中的動物或人物的結局和以後的情況中,編織着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我就利用這一情況,讓同學聯繫課文內容續編故事,然後再寫下來。如結合閱讀課本,我讓同學續編了《狐狸與烏鴉》———狐狸騙走肉後的情景和烏鴉的想法;編了《狼和小羊》續篇———《聰明的小羊》等。在同學續編故事時,我不時的給予插話、引導、補充,同學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就這樣創造出來了。我趁熱打鐵,讓他們把自編的故事有順序的寫在練習本上。

經過這樣訓練,同學說寫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學都能說寫出一段通順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還十分生動感人,這是我從教三十多年來從未經歷過的。實踐說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導得法會收到良好效果的。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篇3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實踐中,我校教師以飽滿的熱忱和前所未有的創新精神,對待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尋求教學的新策略、新途徑、新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領悟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本領,使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實踐探索中我們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實培養學生作文能力,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是“寫話”和“習作”的性質。這既符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又符合小學生學習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認識規律,小學生的作文實質是練習用筆來說話。在學生已經學會或基本學會了用口語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學會用筆來說話,實現口頭到筆頭的轉化,把寫變成了一種由內到外的自由傾吐,使學生對於寫話有興趣,樂於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毫無拘束地寫下來,從而形成一種寫作主體,寫自己的自得之見,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筆,寫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這樣就從心底裏排除了“作文難”的障礙,減輕了學生心靈的壓力,有利於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

二、作文要強調與生活實際相溶恰。

新標準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吐真情,不說空話、假話,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繫的,作文要靠生活積累,作文是現實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麼我們的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生學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訓練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善於發現的本領。鼓勵學生勤動筆、多積累,學會了積累,學生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學生寫起來就有話可說,有真情可吐。單教會學生觀察還不夠,還必須打破封閉式的課堂教學爲開放的活動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引導學生到野外散步、旅行,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誘導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對景、事、物、遣詞造句,讓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動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數地寫出來,這樣就能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

三、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激發表達願望。

新課標指出: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這是對習作指導的重大改進,是充分發揮學生在習作中主體性的重要舉措。自由表達應有兩層含義:一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表達內容、寫真話、說實話、說心裏話,抒發真情實感。寫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習作言之有物。二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讓學生無拘束地寫,我想寫什麼,想什麼寫,就寫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造成學生輕鬆和諧的良好氛圍。減輕學生對寫話習作的心理壓力。

在現實作文教學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卻不是這樣,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材料,提供範文,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提供提綱,紮起框架,讓學生填“框架文”,像這樣指導學生作文,忽視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忽視了訓練過程,忽視了學生習作中的主體性,使學生陷於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鸚鵡學舌、假話空話連篇,千篇一律,很難寫出內容具體、生動、說真話、吐真情,有創意的作文,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

在當前課改的洪流中,要切實做好師資培訓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使學寫話,習作成爲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需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篇4

一、抓住習作優點,評語激勵評價

作文評語要抓住閃光點,放大點評,多用賞識眼光去看學生習作。這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習作後的資訊反饋,能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後,可以進一步產生努力學習,改正不足的願望。評語的描述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教師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書面語言,能像催化劑一樣,促其成而不促其敗。教師寫評語時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緒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進步與否、要講好話。教師多幫學生寫幾句表揚的話,多幫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會低估的`。除了綜合性的習作評語之外,教師要多采用眉批,一條波浪線,一個詞語,一個感嘆號,都能更好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評定的級別也可以用激勵性短語來體現。

二、同桌互評習作,動態評價方式

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強調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互動,關注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結果本身。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評價的主人。學生自評是對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性評價,目的在於形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可以說,自我評價是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評價手段,它可以實現自比和自控,可以激發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養學生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培養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寫我心”的情感訓練。學生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如何,習作的材料從哪裏來,習作的行爲怎樣,惟獨自己最清楚。要使評價趨於公平合理,評價的內容可以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互動化,評價方式可以動態化,可以由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老師評和家長評相結合。

三、體現個體差異,促進個性發展

評價要尊重學生,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構建個體的發展。評價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促進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1、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習作評價也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你認爲你的命題很新穎,或事例很有說服力,或行文十分流暢,或讀者意識很強,或修辭很有新意,可以說出來讓大家分享,由你自己來定個標準,然後由大家來評說。

2、嚴格要求自我

傳統的習作評價標準過於強調“全員參照”,往往以班級的尖子生爲參照標準,嚴重挫傷了絕大多數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作文評價的標準上,要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給自己定個標準,以個體的實現基礎和條件爲依據,確立適應個體發展需要的內差性評價標準。

3、思維要標新立異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習作要鼓勵學生在思維的形式上由“求同”趨於“發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不同層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使學生生命深處的創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其次,要啓發聯想,放飛想象,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性”思考,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特性。習作評價要激發創新動機,鼓勵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重視材料準備,多元習作評價

經過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深刻地領悟到了習作教學的多元性,較一年前對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廣闊的多,要深厚的多,習作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多元的系統。在習作準備上,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充分準備,讓學生有話說,有感發,有情抒。

在習作內容上,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在習作知識上,要淡化寫作技法,深入淺出打寫作比方,興趣盎然講寫作故事。在習作態度上,要學生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寫空洞無味的口號套話,少用成人的語言。在習作創新上,要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大膽地想象,自由地聯想。在習作講評上,要少找不足多看優點,用放大鏡找出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在習作的修改上,要樹立精講評細修改的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我們教師要引領學生構建生活習作教學的大課堂,讓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彰顯個性。我們教師要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全過程地關注學生的習作,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習作,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習作的情感和態度。在多元的評價中,我們才能真正克服習作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學生才能寫出有靈性、有個性、有真彩的習作。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篇5

一、大部分學生對習作沒有興趣

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應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激發學生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慾望。將習作成爲一種樂事,而不是負擔,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呢?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如,指導學生寫一篇關於小動物的作文,事先我就佈置了任務,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所喜歡的小動物,透過親自飼養或詢問他人等途徑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和生活習性。只有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思維,才能激發他們積極的思維,進而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

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作文教學巧妙地賦予饒有興趣的活動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每次習作多表揚、多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內容缺乏真情實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必須還給學生寫作自主權。對於小學生來說,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纔會有所發現。如,春暖花開,要寫《春天》的作文時,教師可帶學生去踏青,讓他們自由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給學生觀察生活的辦法。這樣一篇篇《讚美春天》的作文就會在學生的筆下誕生了。

三、學生沒有好的習慣

如,勤於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的習慣,勤於讀書、樂於動筆的習慣,修改作文的習慣等。這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我首先讓學生認識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並引導學生多讀書,細心觀察生活,透過習作實踐,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了。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從而堅持下去。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實踐過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只有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才能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