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6W

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誕生後,40分鐘長短的定義就不可一日而語了。相對於一個學期的時間而言,課堂上的40分鐘就太短暫了。而在我們這個各方面都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在這個各行各業都在高唱高效率高質量的背景下,就算短短的一節課時間,我們也要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大家都說我們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想要在那麼短的時間裏一剎那間開花結果,固然不現實也不可能。但一剎那間的灌溉卻能令這些成長中的小苗苗更茁壯!灌溉是我們老師的工作。不是我們辛勞地做好了灌溉工作,不是我們教的越多,小孩子們就學得越多。而是我們的教學越有效,學生學到的就越多。要怎麼纔算有效,這是一個困擾了大多數教育一線的老師。老師辛辛苦苦地教了,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學了,可最終學生也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這就可以看出問題了,問題是學生沒有得到發展。這不難看出來,現在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對象有所轉變了,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關注。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我們教學設計的精彩,而更應該關注它的合理性,是否適合學生的發展。20世紀初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將教師特徵與教育結果機械相連,幾乎忽視了課堂實際。而在近來的研究中,已不只是從教師人格特徵來看問題,更加註意了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爲與學生學習成就、學生自我發展之間的關係的研究。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有效的課堂,首先當然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現在我們都提倡備課不只是備內容,還要備學生。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問題的設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度,要儘量貼近學生,貼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教師有時候爲了原理的鞏固,習慣用一些實例,這些實例的選擇要精心準備,有的問題一旦超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事例再好,也要拋棄掉,否則效果事與願違。備好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要熟悉學生當前知識與能力現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

如此淺顯的道理,做到卻不容易。首先是我們教師是否真的對學生情況瞭如指掌,其次是我們教師是否能坦然對待考試和成績。比如是否願意花很多功夫在可能統考中“不考”的內容上補充知識與方法,比如有沒膽量在“必考”的內容中對學生掌握和應用能力降低要求。以下是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認真學習教育學知識,從理論的高度擺正教學的心態。沒有哪位老師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力強過他人。可是如果不問學生基礎與能力的現狀,任意擴充教學內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與願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目標都達不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高年級的小學生,一節課接受單詞的能力最多就8個,課外的新單詞多一兩個來輔助閱讀,也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爲了讓學生擴充知識面,毫無限制地增加課外知識和新詞彙,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將會對英語學習進一步產生畏難情緒,爲繼續學習增加了阻力。反之,如果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有着極強的求知慾,教師卻任意降低難度和要求,這無疑是浪費學生大好時光,“無異於謀財害命”。所以,備課時必須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學基本原則。

2、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學生心理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複雜而多變的。教師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身心發展規律,掌握其年齡階段的特徵,纔能有效地瞭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此外,班級如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儘管性格可以培養,但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集體對新知興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戰的可能性和對困難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教師的預想值。這就是常說的要讓學生“跳一跳,拿得到”。

3、透過各種手段真實瞭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對作業批改和考試情況作記錄與分析、進行教學情況問卷調查、與學生個別談話等。

第二,以人爲本,認真準備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1、重視知識的引入。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纔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事實上很多學生學習效果的不理想都歸因於這種有意或無意排斥知識的滲透,比如打瞌睡、說與教學無關的話等。

2、把握知識發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現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境,並採用相應技術爲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揮才能的環境。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或性格特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在教學教程中適時加入一些興奮點,從而避免他們產生學習疲勞。

3、重視課堂小結的準備。由於記憶與遺忘始終相伴,並且不同學生的記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堂小結決不能草率應付了事,要想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思路。

4、精選練習題,重視學生能力發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不搞題海戰術。透過精選,讓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能從中提示某種規律或概括出方法的,能縱向或橫向擴展、具備一題多解功能的題材目成爲學生手中應用和鞏固知識的平臺,讓學生能在作業的同時既用新知又能複習舊識就更好了。同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業要求也應有區別,要讓學生既有動力又有信心完成。

第三、根據學生特點,準備恰當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具;實驗法、討論法等

有效的課堂在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備好了課,能得到有效的實施纔是有效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關注,問題的提出源自教學的低效,避免無效,克服低效,追求高效,最基本的訴求是,教學必須有效。下面從不同的教學形態提出六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原則。

第一、先是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共同營造認知情緒、思維狀態呈現活潑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自身的心理品質、意志品質得到最佳發展。要抓住質疑、交流、想象、應用四個環節,在質疑中,變機械接受爲主動接受;在交流中,變個人競爭爲集體合作;在想象中,變單一思維爲多元思維;在應用中,變書本知識爲生活知識。其次是優化提問。提問是手段,更是藝術。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需先交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教師要透過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引發思考,激活思維,達到教學目標。一般說來,課堂提問從智慧含量看,大致分四類: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評價性問題。包含的智慧由低到高,不斷深入。教師要把握提問的明確、適時、適度、兼顧原則,精心設計問題的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第二、學生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爲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有效的學習指導,要把握好五個關鍵點。一是適時,在學生最需要指導時,不失時機地給與指導,以取得最大效益。二是適度,指導既不要包辦代替,和盤托出,也不要指導不足,讓學生手足無措,過猶不及。三是適當,指導的針對性要強,解決學生急於想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四是適合,指導要採取恰當的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五是適應,關注學生的需要和需求,激勵、喚醒、鼓舞,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第三、師生互動已成爲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形態,並被教師主動地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然而僅有互動的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實際教學活動中,缺乏實效性的互動屢見不鮮,互動承載的內容很少或者沒有。課堂上頻繁而有效的互動,對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技能的挑戰是巨大的,需要教師形成新的教學智慧。這些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師直面自己的“本領恐慌”,反思自己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勇於超越自我,逐漸形成新的教學本領。

第四、新課程強調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自主不是自流,它恰恰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解決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問題,教師要做到明指向、巧點撥、善誘導、嚴要求、會調控。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夠成爲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實質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員的而不是少數的。

第五、合作學習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也是教師爲使學生達到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在小組中實施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爲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它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強調學習共同體中各因素的互動合作,注重對小組團體評價。

不同教學形態中的每一種策略並不是適合每一名教師的,它只是一般性的原則,需要個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矯正、提升、固化。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是一個執教者一生的事情。教師要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從而形成一種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永遠是個性化的,未經自己實踐的教學策略,仍然屬於他人的策略,只有經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精雕細琢,取同存異,逐漸積累,生成充滿個性的教學智慧,不斷豐富這些智慧,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有效,我們的教師就更有魅力,我們的課堂就更具活力,我們的學校就更富生命力。

最後一個就是有效評價。小學階段是英語教育的啓蒙階段。該階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將對今後的英語學習產生較大影響。如何抓好小學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重視的。基於我國人口衆多,基礎教育受面大的國情,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主要是透過課堂教學途徑展開。由此,抓好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尤爲重要,而保障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運用好課堂教學評價手段。筆者現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略談幾點看法。

第一,我們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全方面的認識

1.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鬆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認識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使他們透過小學初始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英語學習觀,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爲今後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這個目的爲基點。同時,在課堂中,運用新理念進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任務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評價的運用應避免出現膚淺性、狹隘性、苛刻性、偏離性和不切實際的完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