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生教育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4.41K

 論文題目:要重視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教育學論文

 摘要: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最初的數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夠讓兒童的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能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爲兒童所接受,並且使我們進入兒童的思維世界。”這就是說,數學教學充滿興趣性。

關鍵詞:學習 低年級 自學

一、調動學習積極性,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

我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大量使用學具卡片,如小貓、小狗、大象……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卡片,教會學生認數,計算;同時大量使用幻燈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最後動口表達的“三動”能力。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不是按照教學進度:每個數都要講一堂課,而是利用學生學齡前的基礎,利用圖片,僅用二節課就教會了1-10這10個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擺卡片、說數、互相檢查、彙報。一節課上得熱熱鬧鬧,充滿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數學課有意思,不枯燥,爲今後培養能力奠定基矗。

二、教給學習方法,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時,我們往往只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教給學生會使用教科書低年級使用教材重點應放在觀察上。新課本大量使用了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在指導學生看書觀察時,可根據兒童在觀察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特徵,採用以下順序:

①觀察圖,瞭解圖意和要求,能按一定順序觀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

②按圖意要求,會操作擺學具,並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

③會按圖意要求填數、填符號或計算;

④能明確圖裏標明知道的是什麼、要求的是什麼,爲學習應用題做準備。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看懂、學會書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和定律。如在學習“分數意義”時,我提出:①把什麼看成單位“1”;②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③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請同學們帶着這三個問題看書,討論。對公式推導這部分內容,更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書、思考、討論。讓學生自己掌握、學會。這樣,我們充分利用課本,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課最忌諱教師思維活動佔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思維過程。因此,數學課上,應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表露出來,讓他們說出是怎麼想的,或是怎麼理解的。

如在教十幾減九時,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擺實物。擺小木棒。一捆(10根)和3根。

(2)要從13裏拿走9根,怎樣拿?

(3)你是怎麼想的。

(4)把你想的說出來,大家聽一聽。讓學生根據問題擺學具,不僅給學生提供“扶手”,更重要的是教給思考方法,培養學生把具體轉化成抽象的思維過程。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裏逐步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爲。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學習大有幫助。在一年級教學中,我開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講、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用心記憶;工整書寫、準確計算;及時檢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級,更應重視驗算檢查等習慣的養成。此外,我教的學生都善於一題多解。有時一道應用題可以做一節課,學生爭先恐後擺列算式,搶說思路。在教歸一應用時,我和同學們列出了24種算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形成一個人的性格也有密切關係。我們在課堂上要嚴格培養、幫助、指導,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學生好的行爲習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