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W

摘要:大學語文教學是漢語教育的進階階段,同時也是大學生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想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強化,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按照教學任務和教學規律,採取開放式的教學策略,順應新課改的教學方向。

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的論文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探究

大學語文是人文學科的一門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是一門面向非中文專業學生所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程。大學語文能夠對學生的涵養氣質、精神世界等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隨着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語文教學也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如何透過語文知識內容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素質觀念,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教師需要對教學節奏進行掌控,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向以及院校的教學特點,對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構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質培養思路。

一、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語文越來越被重視,使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基礎素質和基本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學暴露了一些不足之處。

1.學科性質略顯模糊。儘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歷經多年,但是對大學語文性質的鑑定,還多是從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進行判斷的。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高校將大學語文定位爲基礎性的公共課程,並且長期處在一個邊緣化的位置上,這與英語教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導致很多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輕視的學習態度。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價值存在着一些認知偏差,對於學科的定位比較模糊。要想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文學鑑賞水平,還要從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對自身情感進行塑造。而這一點,恰恰是大學語文課堂上未能體現出的內容。

2.課程定位缺乏統一。大學語文教學的定位問題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大問題。對於那些剛剛經歷高考入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進行必要的鞏固和延伸,同時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也要進行必要的強化。部分學生自身的人文綜合素質不高,其人文精神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透過大學語文中的課程內容來對其進行改進。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對於大學語文內容的定位考慮,大致上可以分爲以下這幾個方面:一是工具性定位,認爲大學語文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一種延續,也就是簡單的補課;二是人文性定位,認爲大學語文應該要對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精神進行培訓;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洽的定位,讓學生在掌握漢語言實用技巧的同時,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由於以上教學觀念無法進行統一,導致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不高。

二、大學語文教學和人文素養教育的關係

1.大學語文教學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關係。大學課堂開展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升其文學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大學語文的教育定位在培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中,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確和不具體的學習問題。隨着資訊化的發展,學生可以透過互聯網的手段對人文性的主體內容展開學習。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本着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關注語文教育的歷史環境,爲學生呈現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2.大學語文教學和人文素質培養的關係。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爲薄弱,且人文課程的開設數量較少,所以大學語文在人文素質的培養過程中肩負着重要的責任。人文素質主要是指由能力、知識、觀念、意志等因素綜合而成的內在品質,是一個人修養和氣質的表現。它可以促進人的思想感情和諧發展,協調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由於社會經濟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拜金心理嚴重,審美水平低下,甚至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我國大學語文課程主要講授的是中國語言文學,但是教師卻並未對語言文學知識展開透徹的講解。所以要想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培養,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透過欣賞作品背後的內容,揭示文字中所蘊藏的文化精神,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大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因素。在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學活動主要是對教材、教師和學生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有機的協調。教材是由相關專家總結出的重要學習經驗。在大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內容展開教育,教師首先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將弘揚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作爲教學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組織。當然,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也不能被教材束縛,教師要鑽研教材,對其中所蘊含的資訊進行有效的挖掘。例如,在對一些古典文學作品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要選擇其中的精華,透過挖掘其現實意義,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展開教育。對於一些作家的生平、寫作背景,以及前人對其所做的評價,教師都可以講述給學生,不只是單單讓他們對作品進行理解。在大學課堂上對《孟子》《論語》等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儒家的傳統思想,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內容,找準一個切入點,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人文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延伸出莊子、韓非子等人的學說,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學習意識,引導他們從優秀的作品中汲取學識和智慧。爲了在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的人文體驗意識,教師還可以根據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思想,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比如在對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詩人的詩歌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詩詞中所蘊含的精神、節操和品格進行深入的感受;同時結合詩文之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詩人創作的理想和抱負進行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詩歌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又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教師可以從樂府體詩歌的結構特色以及詩人李白的創作風格入手,引導學生對詩歌中所體現的感情進行全面瞭解,深化學生的人文思想感受,強化其整體的學習質量。

2.圍繞人文素質教育改善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圍繞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到首位,強化整體的思維訓練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開放式的引導。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這樣更有利於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可以對教學課堂展開必要的情境創設,幫助學生展開獨立的思考,並鼓勵其積極參與到互動活動中。例如,在學習《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古文後,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感受。只要教師烘托出必要的學習氛圍,學生普遍能夠對“施仁政、反暴政、反兼併”的思想內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對於那些具有戲劇性質的文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來對文章的主體進行闡述,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現代教育講究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教師在大學語文課堂上要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發掘,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首先,可以幫助學生從作品的創作背景入手,進行閱讀和理解,將創作者的主要思想、創作生平以及時代背景等內容融合進來。

比如在對李清照《聲聲慢》這首詞進行學習時,當學生在對詞中悽苦悲涼的情緒進行感受時,教師不妨將李清照在創作時的時代背景講述出來。由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流落江南,丈夫的過世使她孤苦無依。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對其展開更爲深入的瞭解。學生在學習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時,也可以掌握觸類旁通的方法,對一些詩歌、散文進行欣賞閱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隨着資訊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更爲深入的瞭解。例如,對教材上的《煮酒論英雄》和《寶玉捱打》等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不妨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片段,幫助學生對語言內容展開視覺化的體驗,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深化自身的理解程度。在對一些經典的詩歌、散文進行學習時,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相應的音樂內容,或者以舉辦朗誦會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升其人文素養,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一方面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另一方面則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對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深化其人文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馮大建,遲寶東,劉子琦.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在線教學的思考———兼談南開大學“大學語文”在線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4(8).

[2]姚笛.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7):100-102.

[3]彭書雄.基於人文素質培養和語文能力提升的大學語文教育改革論[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6.

[4]張建軍.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11).

[5]汪亞明,魏一媚.論高職旅遊專業文化課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7(33).

[6]尹世瑋.關於大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0(7).

[7]孟新芝.革新內容與方法提升效果和能力———談大學語文課程與改革[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0(1).

[8]蔣業華.大學語文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性定位及其實施[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2).

[9]葛娟.大學語文課程走向何處———對大學語文課程本質觀的探討[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6).

[10]金銀.高等職業教育中大學語文課程現狀及原因分析[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8.

[11]霍然.普通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探索[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