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活味的數學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7W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知道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味的數學教學論文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運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

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鑑於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裏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裏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於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後,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慼相關。

二、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

們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着這麼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遊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遊,爭着要去划船,公園裏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在課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三、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繫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爲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着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爲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係,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四、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後,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爲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後,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