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語文審美素質的養成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1W

 摘要:審美素質的養成的前提條件是審美心理建構,主要體現在審美心理形式和內容的建構。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有着十分緊密的關係,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審美因素,發現其中的美。審美素質的養成應該透過審美人生教育的實踐來實現。

語文審美素質的養成教育論文

關鍵詞:審美心理;養成教育;審美人生

一、審美心理的建構

審美是主體對客體審美特性的感受、體驗、判斷、評價和能動創造,體現了主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係。審美心理結構的建構、發展是使人由自然的人變爲審美的人的基本前提。審美心理結構是多維度、立體式的網絡系統,所以,審美心理的建構是整體建構,而不是局部的心理形式和內容的建構。語文審美教育特別要注意從整體入手,切忌片面、單一,使學生審美心理殘缺不全,審美心理內容包括:

1.審美觀念的獲得。審美實踐使人的審美心理結構不斷得到完善,其結果是審美心理形式的建構、發展,審美心理內容的不斷豐富。在審美活動中,主體透過審美感知,調動想象、激發情感、形成判斷,達到審美理解的高境界,使判斷上升爲觀念,豐富了理性的內容,積澱了審美觀念;其形成、發展反過來又影響人的審美。語文教育要透過美育實踐豐富審美心理內容。要注意審美觀念的獲得,在從歷史文化及現實生活的獲得中,避免思維定勢影響審美觀念的形成,及時更新審美觀念。

2.審美品味的提升。審美品味是一種超現實超功利的人類的心理,不同於一般的生活化的趣味。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揚棄的態度對待歷史及當代的審美文化形態,提高審美品位。審美品位的提升要依託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加強人文修養,夯實文學底蘊,積澱審美品位。

3.審美理想的確立。理想指的是人對未來的某種追求,是一種指向未來的精神和心理的狀態。審美理想是人最重要的理想形態之一。從人的終極關懷角度來說,審美理想反映的是人之所以爲人的狀況,是人的本質所在。審美主體在複雜的審美活動中不斷得到教育,不斷地進行自我觀照、反省,喚起自我意識,促使其端正行爲,規範道德情感,形成崇高的審美理想。

二、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

語文教學具有審美特性。第一,情感性。情感是爲人所專有的,是人對認識對象的一種體驗和態度,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映形式。審美情感不同於一般的情感。它是由美的形象所引起的,審美情感使理性滲透於感性的個體之中,是情感與意志高度有機的統一。第二,形象性。美育以情動人,是透過審美形象來實現的'。審美形象是美感的基礎。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用美的形象對學生進行美育,藉助優秀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教會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第三,愉悅性。古希臘的美學家賀拉斯,很早就提出了“寓教於樂”的美育原則。這也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特點。美育的愉悅性,就是要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暢,既給人以快樂,又給人啓迪。美育的潛移默化過程正是透過美育的愉悅性逐步實現的,所以,語文教學要達到育人的目的,絕不是靠一兩次的欣賞活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審美材料,進行經常的審美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人格。一句話,美育教學首先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美育透過事物來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它藉助外在的美好形象來影響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美好心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是文學的教育,人的教育,其育人的功能使它注重於開發心靈、陶冶性情、培養人格。其次,美育是用美的知識武裝學生。學生掌握美的基礎知識,是他們發展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前提,是他們形成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感知,讓學生走出狹隘的小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增強語文教學的形象性和可感性。

三、審美素質的養成

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世界上一切優良的東西,都是經過培養之後形成的,一旦某種優良規範形成,它就流傳於世,成爲一種習慣,並將影響着人的一生。養成教育主張透過嚴格管理、規範行爲、長期踐行、外在培養與自我內化等多種教育手段,而進行審美教育則側重於行爲習慣養成,與認知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等素質,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社會道德規範要求及發展方向的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和審美品位。

審美陶冶是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容。美育具有獨特的素質養成作用。審美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種文化的表現,因而美育是一種文明教育。也就是說,美育實際上是一種人性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審美成爲人的教化的關鍵環節。審美陶冶可以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語文教育中,把人生教育融於審美活動中,使學生在情感的薰陶與審美的愉悅中,進行人生的思考,潛移默化地樹立起審美的人生態度、人生理想,建立起獨立的人格意志,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