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觀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9W

一、初中語文教學審美培養的意義

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觀論文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審美觀的培養,亦可稱之爲“審美教育”,衆所周知,語文教育就是感受美的一門學問。雖然每個人對美的認知和感受各有不同,但正是這種差異性的存在,才體現了文字的博大精深。作爲老師,我們應該透過文字本身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昇華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爲老師,只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學生欣賞美也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改以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語文教學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只有對學生進行廣泛而普遍的審美塑造,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自然、藝術和人生之美等。

(三)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說到底,重視學生審美觀的培養只是語文學習的一個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本身沒有美醜,美是抽象的、感性的,美能打動人心,也能淨化心靈。那麼這裏的美指的是什麼呢?說到底,這裏的審美培養指的是,培養學生人生無處不美的生活態度和積極、正面和向上的世界觀,只有將這樣的美學教育滲透給學生,將來學生纔能有高尚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審美觀點,最終也會創造更多的`美回饋社會。

二、初中語文教學審美培養的具體措施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個人認爲可以透過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一)發掘“課文之美”。語文教學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莫不是文質兼修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蘊含着極其豐富的美的影子。拿作家臧克家的一篇文章來說,我時常感動於他的《有的人》,“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詩對比手法運用給人強烈的震撼,一種戰鬥的激情縈繞心頭,這就是對比手法帶來的文字美,如果學過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詩的話,很容易被這兩首詩中撼動人心的藝術效果所感染。是的,臧克家的這首詩正是爲了紀念魯迅先生的偉大的人格之美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之美。作爲老師,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是課文字身,而是讓學生真正讀懂詩中的這種思想美,讓學生知道奉獻和服務也是一種美。其實,初中語文教學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歌頌着不同的美,老師要做的就是透過課文字身,讓學生思考這些課文背後的美。

(二)綜合性教學,強化“美”的感受。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多媒體等技術在課堂教育中的運用已經十分普遍。語文教育,也能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大膽插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透過圖文並茂、聲情並茂、動靜結合、形像結合等多媒體,營造更爲豐富的教學氛圍。我想,這比以往單一的聲音教學模式,可以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更深層次地激活學生對美的感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出色的山水遊記,這篇文章文字精美,描述生動形象,感情表達豐富自然。但是,很多學生並沒有去過三峽,他們很難與作者形成共鳴,很難感受到文字中的恢弘壯觀。這時候,結合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強化學生對三峽之美的感受。我們可以找一張動態的長江視頻和一首氣勢雄偉的音樂,眼前是長江的驚濤拍岸,耳朵裏是長江的激情吶喊,老師隨機找幾位學生朗誦文章,此情此景,即爲長江驚心動魄的美感的真實寫照,學生們也能更好地感受到這種直擊人心的美。

(三)聯繫生活,加強審美培養。將文章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是最重要的培養學生審美觀的方法。衆所周知,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風格,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即作者的創作來源於生活,無論他們想表達的是什麼,這些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都是來源於生活的。如果我們僅僅追求文章表面的“片面之詞”,即使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之美,但也僅此而已,因爲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審美鑑賞是空洞而沒有實際意義的。如果想成爲一名出色的語文老師,我們一定要教會學生去挖掘潛藏在文字底端的生活之美。舉例說明,關於課文《斑羚飛渡》,這篇文章講述了老山羊爲了山羊種族的延續,犧牲自己,爲小斑羚們建造了一座身體踏板以換取小斑羚們生存的故事。山羊的護犢之情固然可敬,但聯繫實際,我們應該想到,自己的父母是怎樣愛護孩子的,父母愛也是如老山羊般深切直接,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山羊自我犧牲行爲背後那深沉的“母愛”,處於叛逆期的初中學生也更能更好地體諒自己的父母。換位思考,作爲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過是表達母愛而已。

參考文獻:

[1]張春霞.論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

[2]魏俊霞.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J].語文教育.2016(19).

[3]陳家斌.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z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