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小學音樂與資訊技術的整合

學問君 人氣:2.77W

摘要:一邊是小學音樂課堂枯燥無味,小學生對音樂課毫無興趣,一邊是資訊化的普及率上升。如何改變目前的這種教學形式,如何運用現代資訊技術來優化音樂教學的研究,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小學音樂與資訊技術的整合

關鍵詞:音樂;資訊技術;整合

音樂是人類最早創造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語言。它能滲入心靈,陶冶情操。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音樂但對音樂課不感興趣。當今社會已經進入資訊化時代,世界各國的教育爲了迎接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都把資訊技術作爲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目標。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音樂教育技術現代化的發展已經成爲必然的趨勢。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這爲傳統音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一、與資訊技術整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音樂知識的傳授單憑教師的講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樂課應努力創設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環境,將相關的知識編製成融聲、像、文字於一體的教學軟件,則更有效地濃縮了時間和空間範圍。運用網絡教育技術爲學生學習音樂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如,利用校園網絡,圍繞階段學習主題,把豐富的知識資源組織起來,建立一個有質量的、有個性的音樂學習網站,讓學生隨時可以欣賞音樂, 查找有關資料。讓學生在這個“大環境”中,能夠自然地接受音樂的薰陶,享受音樂,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爲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爲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透過多媒體手段,用聲音和畫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來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形象具體、形象新異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學生只有經歷了賞心悅目的活動過程,纔會有令人愉快的活動結果。只有利用藝術的魅力吸引、感染學生,自覺自願、積極主動並富有創造性地無拘無束、輕鬆愉快地參與活動,學生才能真正地擁有和保持藝術所給予他們的愉悅。

二、與資訊技術整合,培養學生能力。

小學生具有好動和善於模仿的特點,容易被具體的場景所感染,較易產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運用資訊技術聯繫生活實際,將遊戲、音樂、歌謠、遊戲圖片、音樂相結合,開發音樂感知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作式的學習。資訊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資訊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將學生置身於網絡的海洋中,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足夠的資訊支援他們的探索和設想,就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我認爲要讓學生不僅聽音樂,還要透過積極的聯想和想象,以及視覺、觸覺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音樂和表現音樂。多媒體資訊網絡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啓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式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由度,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和聰明才智,挖掘孩子們在音樂表現上的創造潛力。而多媒體資訊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勢所創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美。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老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音樂教育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突出“以人爲本”。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奧爾夫說過: “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這就是說,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擺佈。小學高年級學生已處在發展音樂技巧、掌握音樂知識和樹立對音樂的態度的關鍵時期,他們極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並且能以批判、比較的方式對事物進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他們有潛力去探索那些遠離他們生長環境的音樂文化。舊觀念、舊思路、舊方式下的學校藝術教育,關注點單一,學生被動參與、興趣寡然。隨着媒體、網絡的不斷髮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師完全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時空,從傳統的課堂學習,轉變爲課內外相結合,將課內的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由地、綜合而富有彈性地安排學習時間,培養他們個別化學習的能力。而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形式,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了獲取資訊的數量,延長了知識的保持時間,開闊了視野。

四、運用資訊技術創新音樂教學方式。

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不斷滲透資訊技術的教育,將多媒體計算機和其他資訊技術作爲認知工具,以音樂學科知識爲載體,以學生素質提升和培養綜合能力爲基本過程,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育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老師在作課前準備時,可以在畫面上有計劃、有藝術性地設定課堂教學內容,將音樂教材製作成像簡單的故事片一樣,融電腦、電視、錄像、錄音、動畫等功能於一體,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實現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傳統音樂教學方法與現代資訊化教學方式的整合。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協助者;師生之間也不是權力與服從的關係,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這是資訊化社會對音樂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樂教師最富有當代性與未來性的角色特徵。

總之,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然而,資訊技術環境下的音樂教學研究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短期內的實踐和總結, 更需要長期的學習和探索。隨着資訊技術的不斷創新,應用工具的不斷完善,資訊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領域也會不斷深入,會給音樂教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這就要求我們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職員工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勇敢地去探索去變革,透過最好的教學方式來教育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