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學問君 人氣:1.68W

摘要:隨着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越來越要求我們克服文化差異,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新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也明顯的體現了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已成爲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解決的課題。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文化教學 實施方法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衆所周知,21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精神和物質產品的加速流通,將世界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國際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已經成爲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國際交往的順利實現,除了要求我們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這些外語技能,還要求我們必須要對滲透在外語中的外國文化有較深入的瞭解。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爲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作爲當前英語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一線教師,要想讓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將來能夠順利完成其交際活動,就必須增強文化思維的觀念,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滲透有機結合起來,否則就必然造成日後交際上的重大失誤。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匯入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鑑賞能力,已成爲現代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已把“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列入高中英語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之中。《標準》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和價值觀念等。所以教師要在課內外着重上述文化內容的滲透。《標準》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要達到的七、八級目標,其中七級爲必須達到的目標。以下是七級目標描述:
孔凡彬 (1975年生),男,山東淄博,中學一級教師,高中英語教學
1、理解英語中的常用成語和俗語極其文化內涵;
2、理解英語交際中的常用典故和傳說;
3、瞭解英語國家主要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成就、貢獻等。
4、初步瞭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情況;
5、瞭解英語國家中主要大衆傳播媒體的情況;
6、瞭解主要英語國家人們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的異同;
7、瞭解英語國家人們在行爲舉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中國人的異同;
8、瞭解英語國家的主要宗教傳統;
9、透過學習英語瞭解世界文化,培養世界意識;
10、透過中外文化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與此相適應,近年的高考英語試題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運用實踐性方面有了明顯的延伸和拓展。試題內容更貼近生活,反映着當前社會包括國際社會的各種新問題和新內容。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獲取資訊方面要求閱讀原汁原味的英文,這裏就既有語言是否地道、標準的問題,也有關於文化氛圍和背景的問題。高考命題的走勢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學習英語不可能僅僅學習語言,它必須與學習文化同步進行。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實施方法
  要想使學生比較充分地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採用多樣的方式,勇於創新,不斷嘗試,適時地持續地進行文化教學。
1、 文化教學與詞彙教學相結合
  詞彙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體現社會的和時代的變化。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英語詞彙與漢語詞彙並不能一一對應。想要恰當地運用這些詞彙,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英語與漢語中的有些詞彙看起來在概念意義似乎相對應,但它們在指稱的範圍,表達的程度和隱含的褒貶等方面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如英語的“peasant”與漢語詞彙“農民”,其所體現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鬥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再比如在美國英語中,rest room是劇院、大商店等大建築物中的一間房子,裏面有廁所與盥洗設備等,是浴室、廁所的委婉說法,與漢語中的“休息室”並不同。漢語中的“休息室”譯爲英語應爲lounge。作爲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彙教學時,要注意向學生對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彙進行解釋、並與相應的漢語詞彙對比,有時還可適當擴展到其他相關知識,順便講一些相關的外國風俗習慣等。這種見縫插針的滲透方式,有助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瞭解西方文化的背景與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