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從周作人的散文創作及文藝理論管窺其文藝批評精神

學問君 人氣:5.98K

    論文關鍵詞:散文 自由 寬容 趣味 批評
    論文摘要:
周作人作爲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流的散文大家是當之無愧的,作爲新文學史上一名重要的批評家是影響巨大的。他的後期散文呈現出了“平和沖淡”之風,尤其提倡的“美文”給人以親切的審美享受。從他的散文創作及其文學理論可以透析出他的文學批評精神,那就是注重批評的“自由”、“寬容”和“趣味”,周作人的散文創作整體上是比較傾向傳統的,這與他的感悟鑑賞、印象式的批評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錢理羣在他的研究中認爲周作人的散文是“智者的散文”,散文內容涉獵天地萬物間的花草蟲魚、草木鳥獸、日常瑣事,緩緩敘事、娓娓道來,於質樸無華之間透露出智者的獨具慧眼和閒適心境,給讀者帶來清幽的接受心境。周作人的散文風格是審美的、趣味的、苦澀的,文學理論核心是人性的、理性的、個性的,這就可以推及他的文學批評精神是自由的、寬容的,他所崇尚鑑賞、印象式的批評方式也就不言而喻了。周作人的批評不像魯迅那樣犀利、奇特、詭異,也不像茅盾那樣廣闊、宏大、壯觀,他的這種批評方式與自然科學實證式的批評是對立的,同時又是互補的,這在當時是一道十分獨特的景觀。
  一、周作人散文品格與文學批評“自由”精神的相結合
  (一)散文創作的趣味、苦澀之風格到批評的審美趣味選擇
  周作人在1921年6月發表了題爲《美文》的短論,第一次真正從本體論方面確認了文學性散文的地位。他的散文名篇散發着藝術性美文的氣質,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脫俗而又靈動,給人以自然、清靜、脫俗、雅緻的感受。讀來就像是如臨其境,特別地舒適愜意。此外我們從他的文章和著作中還可以發現周作人對“苦”有一種特別的嗜好,如《苦竹雜記》《苦口甘甜》、《苦茶隨筆》等等,甚至書房也被命名爲“苦雨齋”。可見,周作人把生活的各種不如意帶來的“苦澀”融進自己的文章中,這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所以周作人認爲“趣味”是一切文學鑑賞批評的基礎,讀者和批評家都是憑藉着自己的趣味品評文章,他傾向評論那些適合自己個性趣味的文章,獨抒性情,表達感受。
  (二)談天地萬物、平淡自然的文風到批評的自由精神
  周作人是名副其實的雜家,他的散文涉獵面十分廣博,舉凡民俗學、心理學、神話傳說以及天地之間的物象無不具備。在《雨天的書·序》中說“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境地……生在中國這個時代,實在難望能夠從容鎮靜地做出平和沖淡的文章來”。可見周作人把平淡自然作爲寫文章的審美標準,評論文章從來不刻意雕琢、矯揉造作,而是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淨樸素的美,這與周作人受傳統儒家中庸人生觀的影響密切相關。
  周作人在《自己的園地》中認爲“所謂自己的園地,本來是範圍很寬,並不限於某一種: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種薔薇地丁也罷,只要本了他個人的自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周作人把文藝比作園地,不言而喻,就是要說真正的文藝是開放自由的,具有獨特個性的表達,一切扼殺文藝的自由和個性都是封建的和不人道的。周的這種文藝觀顯然是與“五四”時期的相對寬鬆、自由、和諧的氛圍是一致的,比如對“人的發現”始於1918年《新青年》上發表的《人的文學》一文,從此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學史上的地位。周作人將“人的發現”與“文學的發現”統一起來,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他的'文藝批評也透露出人性的自由表達。
  (三)創作與批評的交匯融合
  周作人讚賞和習慣的是主觀、印象、感悟式的批評方式,讀過他的批評文字,就會覺得,他只是在愜意地報告自己的讀書體會與經驗。他說“真的文藝批評應該是一篇文藝作品,裏邊所表現的與其說是對象的真相,無寧說是自己的反應。”因而在他那裏批評便成爲主觀的表現,趣味的綜合,優秀的批評文章應屬於文藝作品,而“別有一種價值”,只做主觀印象式地鑑賞,不忍做法理的判決,批評是一種獨立而自由的藝術。如他憑着自己的印象與感悟品評“湖畔派”詩人汪靜之的情詩《蕙的風》,大膽地、痛快地評價別人所蔑視、詬病的情詩,形成了新文學史上十分特立獨行的批評風格,對今天依然有着借鑑的作用。
  二、周作人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的寬容精神
  (一)由“自由”衍生出來的“寬容”
  衆所周知周作人的創作和批評都堅持自由的精神,他說過“因爲文藝的生命是自由的,不是平等;是分裂,不是合併;所以寬容是文藝發達的必要條件。”如他對魯迅《阿Q正傳》的評論,有的放矢,一針見血,對於當今依然是振聾發聵。此外周作人還是新文學史上第一個站出來爲郁達夫的小說《沉淪》辯護的,他以寬容的態度和原則體察文學青年的時代苦悶,說是“藝術地寫出昇華的色情,這也就是真摯與普遍的所在”,批評中滲透着寬容的理解與闊大的胸襟。周作人透過自己的內在修養,感情操練,開闢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園地”,無疑他所追求的是自由、個性,是理解、寬容、開放,真正做到與讀者和作家靈魂深處的內在溝通。用他的話說就是“發展個性注重創造,同是人生的文學的方向,現象上或是反抗,在全體上實是繼續,所以應該寬容,聽其自由發育”。
  (二)由“五四”時期的文學理論導引出來的“寬容”
  在“人的文學”的指導下,周作人隨後提倡“平民文學”,傾向“人生寫實派”的一方,文學是自由的,寫實的,個性地表達人性的,而不是封建的、虛無的,單一的。這樣,周作人便主張以寬容的立場品鑑文學,寬容是他文學批評理論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品質之一。在他的理論批評文章中,寬容精神原則處處顯現,他在告誡批評者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責,關鍵在於向讀者提供一種分析,而不是“理性的判斷”,批評家沒有權利以個人的意見去“統一”文壇,“規範”作家的創作,更不用說決定作家作品的命運了。批評家對於文藝自身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達到極限,這是普遍的真理。周作人的這一思想,具有極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真正做到踐行了寬容的批評原則。
  三、周作人散文創作及批評觀的淵源淺探
  周作人的文學理論觀和批評觀總的來說是比較向傳統迴歸的。他對儒家、道家美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注重印象感悟式的傳統批評方法的吸收和運用,都說明周作人對傳統的批評內核情有獨鍾,但他同時更是一位現代式的批評家,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得渾然天成,獨特新穎,不得不說是成功的,值得後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