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民族的精神藝術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摘要:本文透過對格里格的第三小提琴奏鳴曲進行分析,研究其創作中的表現手法以及對後世音樂所產生的影響,以求對挪威傑出的音樂家格里格創作中的民族性風格有更深入的瞭解。

民族的精神藝術論文

關鍵詞:民族精神;格里格;奏鳴曲

愛德華·格里格(EdvardGrieg,1843-1907)是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中始終貫穿着愛國主義情感的基調。由於他能夠吸收、融匯來自藝術音樂和民間音樂的各種不同成份,故而使得他在19世紀的西方音樂歷史中躋身於世界作曲家的行列。挪威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和風格之所以爲世界所熟知,都應當歸功於他。正是因爲格里格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挪威民族民間音樂飛躍國界走向世界。他的音樂爲挪威人民贏得了世界的聲譽,成爲世界藝術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部《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OP45,C小調)作於1887年,堪稱經典之作。天才的格里格以其高超的鋼琴技術,嫺熟的作曲技法被譽爲北歐的肖邦。當他聽到來訪的意大利女小提琴家特蕾西娜·圖阿(TeresinaTua)的演奏以後,特地爲她而作。格里格曾稱特蕾西娜爲提琴精靈,她高超而絕妙的演奏激起了作曲家的創作激情。這部小提琴奏鳴曲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滿了清麗、明淨的古典風範,手法的簡潔明瞭無人能及。音樂力求以最直率、最平易近人的表達方式反映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並且以最完美的形式概括、總結出了格里格對於弓弦樂與鋼琴奏鳴曲的創作成果和技術經驗。

第一樂章:熱情的很快的快板,(6/8拍子),C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熱情而富有活力,從一開始就給聽衆以宏大的感受。第二主題以琶音式的半音下行造成了晶瑩剔透、充滿幻想式的音樂。

第二樂章:浪漫曲風格,富於表情的小快板,(2/4拍子),E大調,典型的三段體結構。第一主題美妙動聽,是非常有名的格里格典型風格。第二主題輕巧而靈氣,到處充滿了有特色的.樂匯,形成了奇妙的和聲。緊接着,熱烈而歡快的民間舞蹈的風俗場面代替了一直以來的抒情。

第三樂章:生氣勃勃的快板,(2/2拍子),C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由主題的呈示、再現和尾聲構成。第一主題輕快而節奏化,小提琴和鋼琴巧妙地追逐,不斷地變化前進。第二主題的情緒更爲高昂,尾奏爲急板。格里格的這首小提琴奏鳴曲具有濃郁的挪威鄉土氣息,表現出作曲家滿腔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未來的無限美好的憧憬與嚮往。

在節奏上,格里格使段落中活潑的民間音調的節奏至始至終都存在,使得他的音樂永遠也不乏活力與生機。在這首小提琴奏鳴曲中,挪威特有的舞曲音樂哈林格舞、斯普林格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旋律上,格里格將民歌的特色融入了進來,並不斷地重複變化,形成了格里格典型風格的主題。小提琴聲部每四個小節爲一個樂句,不斷的變化重複深情而舒展,極具代表性又體現出濃烈的挪威風情。 在和聲上,格里格更加重視用和聲的效果來塑造音樂的形象,富於表現力也極具創造性。常常是基於自然調式,運用各種結構的不協和和絃,以及與低音持續音的結合,造成色彩的模糊多變,營造出不斷變化着的音樂色彩,爲格里格塑造豐富的音樂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總之,這部感情強烈的作品,給我們展示出的是格里格那滿腔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簡潔的使各種因素戲劇性地變化和互相滲透的非凡的創作力。透過獨特的手法與強烈的民族風格的結合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受。這部作品不僅表現了挪威的田園風光和自然氣息,同時也具有了室內樂的率直與清晰,交織着協奏曲的效果,將抒情性與戲劇性充分融合,不但精緻而且氣勢磅礴,節奏的活潑生動,和聲的五光十色,織體結構的精細,感情的自如表達都成爲格里格創作風格和作曲技術的

總結,它的問世也標誌着格里格圓滿地完成了室內重奏樂的全部創作。

在格里格一生的創作中,總能讓人感覺到那清新動人、淡雅恬美的北歐特色,其美麗的旋律和別緻的色彩令人感嘆不已。他總是懷着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進行創作,在他的作品中也始終貫穿着愛國主義情感的基調。他所創立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對印象主義作曲家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也爲後世的音樂創作開啓了許多的可能性。作爲歐洲民族樂派的代表,格里格的創作無疑在西方民族音樂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的音樂爲挪威人民贏得了世界聲譽,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但激勵着挪威今天的作曲家們,同時也爲世界人民開闢了一方親近自然、寧靜舒適的天地。正如他自己所說:“巴赫和貝多芬那樣的藝術家,是在高地上建立起教堂和廟宇,而我是要給人們建造他們覺得像在家裏一樣的幸福的園地。”

參考文獻:

[1]於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英)亞伯拉罕.簡明牛津音樂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3]張洪模.格里格[M].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

[4]廖乃雄.他永遠凝視着祖國的峽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生平、思想和創作[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