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管窺陶瓷藝術創作觀念的改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2W

1陶瓷藝術創作觀念歷史變遷概述

管窺陶瓷藝術創作觀念的改變論文

在封建時代,陶瓷藝術往往是與“技”聯繫在一起的,被作爲一種技術性活動而非藝術性活動,被因此長期受到封建統治者及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輕視。在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撰寫的各類涉及陶瓷藝術的論著中,也多以語錄的方式記錄其工藝製作特徵,而少有從藝術角度進行賞析與評價者。而在更久遠的原始時代,陶瓷藝術則常與原始宗教聯繫在一起而具有顯著的神祕色彩。因而,就整個古代而言,統治階級重道輕技的固有觀念和創作者也即工匠的卑微社會地位,使得陶瓷藝術創作觀念受到嚴重扭曲,傳統藝術創作理念也就難以在陶瓷藝術中得到真正體現,從而也就使得傳統陶瓷藝術創作觀念不能得到充分發展與完善。中國傳統藝術創作觀念的核心是重“道”,即將“道”視作是高於“技”的藝術境界,“技”的目的也是爲了彰顯“道”,這就使得歸於“技”之內的陶瓷藝術甚至根本沒有資格達到所謂的“道”的境界。在這種觀念支配下,陶瓷工匠們所有的創作目的幾乎都集中在“技”的層面,對“技”的追求成爲陶瓷工匠們首要的創作觀念。在“重技”的創作觀念推動下,中國陶瓷藝術創作的工藝技術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胎釉製備、裝飾技法都在持續地得到豐富與完善,同樣也是在這種創作觀念影響下,程式化的複製行爲成爲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創作的最主要行爲。而對一件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好壞評判也幾乎全在於對“技”的認同而非“道”。晚清時期,封建體系行將崩潰,舊有的社會秩序已發生動搖,文人士大夫階層亦進入窮途末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固有的陶瓷藝術創作觀念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貫將陶瓷藝術視爲雕蟲小技的文人階層中的一部分已開始轉變思想,直接投身到陶瓷藝術的創作當中,而以御窯廠名匠爲代表的一部分陶瓷工匠也極力使作品向文人畫靠攏,以標榜其作品的藝術性並藉此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在這種新的“文人”創作觀的推動下,淺絳彩瓷藝術橫空出世,並以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而獨樹一幟,達官貴人對這類作品的趨之若鶩則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對這種新型創作觀的認可。淺絳彩瓷藝術家弱化了技術因素而強化藝術因素,並使創作目的轉變爲體現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道”,實現了對古典美學精神的主動追求而不是自發性的契合。當然,輕技的後果是使淺絳彩瓷在民國時期退出了歷史舞臺,重新認識到“技”之重要的民國陶瓷藝術名家們則將傳統陶瓷技藝再次復興,而同時仍保持對“道”的充分表現,這就使得民國陶瓷藝術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即“道技並重”,並對當代陶瓷藝術觀念的形成與轉變形成了頗爲深遠的影響。當代陶瓷藝術觀念在建國以後即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不過當代陶瓷藝術觀念的真正形成並發展則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上世紀80年代以後的中國陶瓷藝術擺脫了政治束縛,陶瓷藝術創作者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現代化、市場化、城市化的大潮中,不斷革新舊有的傳統陶瓷藝術創作觀念,全新的陶瓷藝術觀念體系正在形成與完善當中。

2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觀念轉變的表現

從表面上來看,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觀念基本延續了“道技並重”的特徵,不過當代的“道”與“技”與過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思想理念與工藝技術都在傳統的基礎上大大擴展,創作觀念正發生着深刻而迅速的轉變。具體來說,當代,特別是最近三十多年來陶瓷藝術創作觀念的轉變表現在形式與內容兩個方面。一是陶瓷藝術形式方面的創作觀念轉變。傳統陶瓷藝術創作習慣採取的是大量複製的創作模式,在確定一種紋樣後即透過拍圖等方式大批量製作,批量化的生產成爲傳統陶瓷藝術創作的固有程式,其實質是工藝流程和藝術形式的不斷固化與簡化。當代陶瓷工藝技術日新月異,其豐富與完善程度爲當代陶瓷藝術家創作形式的創新提供了優越條件。針對日益拓展的工藝技術空間,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者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態度,一種是對技術的追逐與崇拜,主張透過技術的更新與變革來達到創造新的陶瓷藝術形式的目的,將工藝置於推動陶瓷藝術形式創新的前提條件和最重要推動力量,將形式感的確立看做是創作的首要目的。這種技術流思潮並不弱化作品主題內容的表現,只不過作品的造型與形象已成爲高度技術化的展示平臺,如超寫實主義的陶瓷繪畫與雕塑、高溫顏色釉彩繪等的發展進步。另一種則是對技術的弱化,主張以近乎原生態的方式來展現陶瓷材料的本質,將其幾乎未經加工的材質之美,包括肌理、色澤、質地等完整地展示給觀者,產生一種自然狀態下的形式之美,與技術流相比,這種陶瓷藝術形式的構建更加簡潔,是極簡主義與自然主義思潮相結合的產物。抽象派陶瓷藝術的風起雲涌爲這種創作觀念做出了最好的註解。抽象派陶瓷藝術已經完全放棄了內容的表現而僅以抽象的陶瓷材料符號來展示單純的形式美感,是陶瓷藝術家高度理念化的產物。二是陶瓷藝術內容方面的.創作觀念轉變。儘管從整體來看,當代陶瓷藝術對形式的追求已經超越了對內容的追求,極力使用新的形式來重構內容,致使內容方面的觀念更新明顯地滯後於形式,但許多當代陶瓷藝術家對內容仍表現出相當的關注,併力求變革。最突出的觀念轉變表現在將傳統客觀化表現的主題內容轉向主觀化表現。傳統陶瓷藝術家往往沿襲與移植舊有的紋樣與造型,常常是原作的忠實還原,即使是原創也注重的是對事物的客觀表達而忽略了創作者本心的表達。而當代不少陶瓷藝術家則已經徹底驅逐了藝術形象的客觀現實性,其所創造的形象均是其內心的感悟與理解,從而使作品成爲充滿主觀精神的藝術世界,不少當代陶瓷藝術家因此而形成了個性鮮明的風格與流派。

3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觀念轉變的方向

對工藝技術的不同態度決定了當代陶瓷藝術創作形式的更新,而主觀性表達則確立了當代陶瓷藝術創作內容的演進,陶瓷藝術創作觀念在形式與內容上的變化爲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觀念的轉變確定了方向,而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者需要審時度勢地判斷並適時調整這種方向,以使其更順應時代的發展。首先,由大衆創作觀念轉向精英創作觀念。在過去,除少數名家以外,陶瓷藝術創作者大多將自身定位於大衆中的一員而非精英,將自身置於與公衆平行甚至是公衆下層的地位,這是由其受僱於人的工匠身份所致。上世紀80年代以後,儘管對陶瓷藝術創作者的輕視依然存在,但其地位顯然在迅速上升,擁有特殊技能的藝術家地位的獲得使其逐漸脫離了與一般工業生產者並無二致的地位,也使其作品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經過數十年發展以後,大批的陶瓷藝術創作者進入到社會的精英階層當中,並形成了精英創作觀念,陶瓷藝術也隨之跨入到大師引領的時代,作品則越來越傾向於適應都市精英階層的審美需求而不是公衆,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陶藝作品中的精品均非普通大衆所能承受。其次,由羣體創作觀念轉向個體創作觀念。歷史上,陶瓷藝術創作者遠未獲得其個體獨立存在的價值,絕大多數不能在作品中體現與展示個人化印跡,其產品是經過數十道工序流程之後的共同作品,並不能歸屬某一人,具有明顯的羣體勞動性質,這使得過去的陶瓷藝術創作者具有明顯的羣體創作觀念,將自身視爲作品的參與者,作品則是爲了滿足社會的需要而非表現個人情感。而上世紀80年代以後,陶瓷藝術創作者逐漸獲得了獨立個體存在的意義,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大批個體陶瓷藝術創作者不再需要按部就班地遵循社會化生產規律,而開始按照表達個人情感的藝術規律來進行創作,在作品中更多的賦予個人因素,形成了個體創作觀念,所有形式與內容均依照個人興致,從而擺脫了模式化的羣體創作。近年來,陶瓷藝術日益多元化的積極變化均是陶瓷藝術個體創作觀念深入發展的結果。最後,由封閉創作觀念轉向開放創作觀念。中國陶瓷藝術的各主要產區,在大多數時期內是處在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的,這使得陶瓷藝術創作者在長期的封閉環境中形成了封閉性的本土創作觀念,直到現在,這種地域壁壘依然存在。不過,隨着“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許多陶瓷藝術家已經開始突破了狹隘的封閉式創作觀念,而大量地吸取與借鑑各地甚至各國陶瓷藝術創作形式與內容,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種開放式創作的新格局,陶瓷藝術家的開放創作意識也不斷得到加強。

4結語

我們看到,當代陶瓷藝術發展至今,雖然在藝術創作觀念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並且出現了各種陶瓷藝術形式大範圍的混雜現象,特別是傳統與現代陶藝之間呈現出明顯的大融合趨勢,但陶瓷藝術依然保持其穩定的發展軌跡,因而我們需要用更加包容的眼光來看待當代藝術創作觀念的種種轉變,而隨着社會消費與時尚的進一步大發展,陶瓷藝術創作觀念還必將出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