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周作人散文的藝術取向

學問君 人氣:2.32W

 摘 要:學貫中西、聲名顯赫的大學者周作人,曾被冠之以“小品散文之王”,不僅其創作數量大,而且其小品散文有獨特的風格:沖淡、平和、飄逸、靈動,有極強的審美價值。他往往信筆所至,而又融知識性、趣味性、抒情性於一體,充分顯示了學者式散文的特點。本文擬就其小品散文的藝術特點作一些淺陋的探討。

試論周作人散文的藝術取向

 關鍵詞:周作人 散文 藝術取向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周作人是一個頗有份量的名字。雖然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的名字很少被提及。這裏面有許多的無奈,抑或也是一種命定的神祕。歲月流轉,世事滄桑,許多與他同時代的名人一個個如花凋謝了,而周作人卻卓立於20世紀的中國文壇,成爲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繞不開的存在。雖然,這個亮點也曾一度蒙塵,周作人晚節不保,仕官敵僞,作爲“文化漢奸”被人嗤之以鼻,以至晚年寂寞,死後冷清,令人可悲可嘆。但是,魯迅二弟的身份,五四時“周氏兄弟”的顯赫成就,他的品位與博學,都令同時代的人及其之後學者仰目以視。

作爲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家,周作人一生一直筆耕不輟,相當勤奮刻苦。他沒有留下什麼長篇鉅製,早年令人稱道的是以《人的文學》《貧民文學》爲代表的理論建樹,晚年從事翻譯工作。成就最大的當推他創作的小品散文。作爲一個優秀的散文大家,在理論和實踐上,周作人都作出了非凡的貢獻,周作人提倡美文之創作,主張藝術地敘事和抒情,給散文開闢了一塊新的天地,在當時被冠以“小品散文之王”的稱號。數量上,他單獨成集的有20餘集,未成集的大約3000餘篇散文,以1928年爲界分爲前後二期。前期有《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等;後期有《看雲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等》《苦茶隨筆》《知堂文集》《知堂雜文》《知堂回想錄》等。這些散文可大體分爲二類:一類是悠然南山式的小品,信筆抒寫,徐舒自在,格調淡遠,常常把人引入一種空靈、超脫的意境;另一類有點金剛怒目的意思,觸及時事,鍼砭現實,是一種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鬥爭性較強。

作爲現代小品文的開拓者,他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拓展了散文的取材範圍,從社會批評、文明批評到生活瑣事,古今中外無所不談,這種取材的廣泛性,打破了舊社會文以載道的舊規律,給小品散文開拓了廣闊的天地,這是周作人爲繁榮現代散文所作的重要貢獻。

有論者指出,奠定周作人在20世紀文學史上顯赫地位的,不是他的小說家、翻譯家和教育家的身份,而是他創造的獨有的“美文”。他把學識、情趣、人生,都融於這一文體裏,在體制的別樣與境界的典雅上,可推爲第一人。

周作人極力推崇明代作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其小品散文的總體特點是平和、沖淡。他總是漫不經心,隨意談來,抓住生活和文學創作中的某種現象旁徵博引,旁敲側擊,從而自然而然地傳授了豐富有趣的`知識或者抒發了一些個人的感慨,融知識性、趣味性、抒情性於一爐,充分顯示了學者式散文的特點。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大多短小精悍,有人說玲瓏剔透,有人說簡潔老練。作爲“小品散文之王”,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的確可以稱得上圓熟精粹,他的文章構思精巧,卻又不露雕鑿的痕跡,彷彿是隨意散漫的信筆寫來,卻又能體現出一種樸實、古雅、含蓄、凝重的文風,對中國現代小品散文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種特別的文風兼具極高的美學價值,值得仔細玩味。下面試從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閒適沖淡的吉光靈片

閒適沖淡是周作人一以貫之的創作風格。周作人的閒適是其對人生、社會的一種態度,周作人主張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但現實是無奈的,甚至是殘酷的。因此,他只有選擇書齋,把對現實、人生的種種感慨、際遇化作純美的文字。其間,跳動的是鮮活的靈魂,便也有了審美的愉悅和快慰。這是一種心情的釋放,更是一種藝術的昇華。沒有大智,無法做到這些,沒有博學,只能望洋興嘆。這是個性的張揚,但卻冷靜,是情感的渲泄,但卻質樸。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是超功利的。這受惠於他對古希臘文明的情有獨鍾和悉心研究,在審美的情境上,則靠攏於明清小品心態。在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已經成爲一種消遣,一種精神的放鬆和休息,惟其如此,纔可以做到真正的閒適和沖淡,反過來說,也只有周作人這樣博學機智而有追求個性的“文學貴族”纔可以做得到。既使是寫讓人心蕩神搖的人生《初戀》也能做到舒徐自在,信筆所至,與衆不同。這裏沒有“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大開大合,沒有卿卿我我的纏綿鋪敘。有的只是一些相當冷靜而簡潔的文字,但是那輕妙純真的感情波痕,讀者還是感覺到了。開首一名“那時我十四歲,她大約是十三歲吧”徑直地把初戀的雙方推送到讀者面前。一個“吧”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對遙遠往事回憶的無奈和刻骨銘心。“她”是怎樣一個女子,如此牽動作者的情懷呢?接着寫了“她”的天真純潔。“我”的對於人生初戀的妙不可言的感覺。“非意識地對於她很是感到親近”,“引起我沒有明瞭的性之概念”,“感着一種無所希求的迷濛的喜悅”,“對於她的存在感到親近喜悅,並且願爲她有所幾盡力”。作者極其準確地把握了這種微妙的情感的“度”,儘管輕描淡寫,但純真的感情卻畢現無遺。所以聽到宋姨太對她的惡毒詛咒後,心中油然騰起一股陽剛之氣。“她如果真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來。”而當聽說“她”死了時,我“覺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慘的死相,但同時卻似乎很是安靜,彷彿心裏有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不快”而又“安靜”,說明畢竟是初戀,情淡情淺,而“彷彿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看似平淡無奇,其實份量何止千斤,正說明初戀的刻骨銘心,是相思難以割捨的眷戀,也是一種淡淡的惆悵,淡淡的遺憾,也或者是一種心理的安慰吧。“她”死了,終於可以擺脫如宋姨太所詛咒的那樣的命運,也了結了她的塵世之緣,豈不令人心安。筆致淡泊從容,感情率真自然,清淺動人,真純可愛。

二、玲瓏剔透的雅緻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