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城區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分化成因及化解策略

學問君 人氣:3.18W

論文關鍵詞:城區學生 學習 化解策略

淺析城區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分化成因及化解策略

論文摘要:初中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是學校普遍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利於學校全面提高質量,不利於教育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找準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分化的原因並採取相應化解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初中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兩極分化現象是各學校普遍存在的,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課程設定、教師素質、校園生活等方面的因素。要提高質量,就必須重視初中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兩極分化。初中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是學校普遍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利於學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不利於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生身心發展。因此,初中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分化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主和創新能力的需要。所以,找準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分化的原因。採取相應對策具有現實意義。
  一、城區中學英語教學中分化成因
  (一)部分英語教師沒能很好領會《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規定:英語教學要聽、說、讀、寫全面訓練,分階段各有側運。先聽說,後讀寫。這是一個梯度形教學過程,後者須以前者爲基礎,千萬不可本末倒置。而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則沒有很好貫徹這一要求,教師講得再多、再透,學生根本聽不進去。這會導致學生害怕學習英語的,挫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部分英語教師沒有很好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課堂提問不注意針對性、課前預習要求無區別性、作業佈置無層次性,導致一部分程度差的學生無法預習新課、完不成作業、答不出問題。不可避免地抄襲作業。而這些學習習慣會伴隨他們英語學習全過程,英語成績每況愈下。
  (三)部分學生學習英語只是感到新奇,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他們學英語只是新鮮一陣,剛開始他們上課能集中精力聽講,課後認真做作業。隨着新奇感的消失及詞彙量、語法知識點的增多,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知難而退,棄而不學了。
  (四)學生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英語不得法。有些學生僅滿足於教師講的內容聽懂,而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聽、說、讀、寫的實踐練習上,所以就無法形成技能,不能熟練掌握就必然會邊學邊忘,最終導致掉隊。
  二、城區中學英語教學促抑制分化策略
  現代認爲,開展課堂活動是優化英語教學過程、實現課堂交際化和了解課堂資訊反饋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語言、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城區初中的教學條件,在不同的教學環節,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實踐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有嚴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在七年級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級得到繼續發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學搞“實”、搞“活”。所謂“實”,就是講究實際效果,把教學大綱化爲具體的要求,落實到教和學上,對每課時的教學計劃逐項落實。課堂上,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爲主;對每個單元進行考查、,分析存在問題.及時補遺,幫助學生過關。平時作業或測驗得到好成績或有進步的,一定在班上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對作業錯漏較多的,當面批改,及時訂正。所謂“活”,就是側重聽說訓練,把外語課由“講演課”變成“實踐課”。採用展示性的直觀教學方法,使學生一上課就置身於一個講英語的中,在既緊張又活潑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一)培養語感,提高語感心理
  有人認爲,在中小學階段,還談不上培養語感,其實不然。因爲語感本身就屬於閱讀能力所包含的諸因素的一種,只要教學大綱有要求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就要遇到語感問題,因爲語感是閱讀能力的根本和實質,就是說閱讀能力的高低,實質上是語感的強弱。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因此,培養中小學生的良好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當前英語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 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學生可以馬上在腦海裏出現一幅有趣的圖畫,一隻熊在舞臺上扭來扭去地跳舞,從而透過圖畫銘記這個句子,而有的學生則要老師講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語法分析才能明白,並且記憶也不深刻,這就是語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異造成的。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要走出“純語法”的教學誤區,在閱讀能力和語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學力度,這是提高中小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一條素質教育改革之路。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起興趣
  在活動內容上,注意階段性和綜合性的結合。有些活動不必侷限於新授內容,而應注意新舊結合,這樣有利於新語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於對已學知識、技能的鞏固、提高;在活動要求上,注意主體和客體的結合。在活動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基礎,又要考慮教學內容與目標要求、教學條件等因素,要使活動的實施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還要體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活動形式上,注意繼承和創新的結合。隨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學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堂活動形式,但根本的是要結合當地城區初中生的特點、學校條件等,依靠教師創造性的工作,加以調整、改進、創新,使形式真正爲內容服務
  克魯姆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後進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教師應將教材化難爲易,化多爲少,精選多練,用最短時間達到最佳效果,課堂上儘量創造愉快的氛圍。後進生由於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教師應儘量用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後進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笑容地說:“Very good”這樣可以使後進生開口的習慣慢慢地養成。一學期下來,後進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爲了延長後進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結合課文做些遊戲,教點歌曲,聽聽錄音,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課堂上將程度不同的學生搭配起來,採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後進生在和諧輕鬆的氣氛中學習。
  (三)幫助制定目標,“笨鳥先飛”
  英語是一門交際工具,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大量、反覆地模仿,訓練運用。這就是英語的特點。而大多數後進生學習不主動,怕吃苦,所以他們往往是“笨鳥後飛”,甚至於“笨鳥不飛”,教師就只好常帶着他們先飛。我利用輔導課幫助後進生預習、等。和後進生一起預習實際上是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正確方法,“教是爲了不教”,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後進生之所以後進,沒有奮鬥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對每位後進生全面瞭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而且經常檢查這些目標,及時修改,一旦發現目標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四)開展課外閱讀,奠定基礎
  首先要讓他們覺得課外閱讀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然後選擇一些生詞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強又有趣的文章,教會他們查詞典,當後進生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看懂一兩篇文章時,他們嚐到了學習的甜頭,而這些點滴微小的成功會促使他們繼續去閱讀。一篇篇閱讀增強了他們學外語的興趣,擴大了他們對外語的接觸面,提高了單詞的復現率,爲他們奠定了較好的外語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學心[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
  [2]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