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8W

畢業十多年,我一直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線打拼。在工作中,我發現學困生特別是英語學困生的大比例存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我從事十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對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作簡要的分析並提出對策,旨在拋磚引玉。

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對策論文

所謂學習困難學生,是指那些在品質、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水平考試中達不到學校的質量要求,需要透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學習困難,也稱“學習無能”或“學業不良”。而英語作爲一門外語,學困生問題尤其突出,而鄉鎮中學又是英語學困生存在的“重災區”,個別學校的英語學困生竟然達到25%-35%,甚至更多。

初中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較爲複雜,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部分學生自身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存在着不足或缺陷

1.少許學生表現爲智力遲緩。這樣的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思維和理解能力顯得遲鈍、緩慢,常常被指責爲“腦子不開竅”。他們在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能力方面,都比絕大部分學生要差些,有些學生還有明顯的拼寫、閱讀等方面的困難,對英語知識不能變通運用,生搬硬套,很難跟上班裏的正常教學。他們在班裏或不愛說話,或亂說話,或自尊心不強。

2.部分學生表現爲學習能力欠缺。這樣的學生主要表現爲英語的學習習慣、學習技能、學習方法、學習組織能力、自我檢查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成績較差。尤其遇到較爲複雜、需綜合運用已學知識才能完成的問題(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時,便束手無策。其中不少人雖然專心致志,有良好的學習願望,但效果並不好,常常顧此失彼,併產生深深的自責和自卑心理。

3.部分學生自身的性格原因阻礙着其學習效果。

⑴內向型。學好英語的前提是要大膽,不怕害羞,但有些學生性格過於內向。這些學生升入初中後,感到校園是陌生的,老師是陌生的,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語課時,他們爲“出醜”而憂慮,教師領讀時,他們不敢大聲跟讀,全班齊讀時,他們閉口不開,教師提問時,他們低頭不語。這些學生本也想把英語學好,勤動筆,常默寫,但終因學的是“啞巴”英語,讀不出,難記住,成爲“學困生”。

⑵好動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較活躍,但上課不專心聽講,小動作多,課外貪玩。初學英語時,他們的成績還跟得上,但隨着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加大,成績逐漸跟不上,而跟不上後便失去信心,以致最終成爲“學困生”。

4.部分學生表現爲學習英語的動力不足。這樣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強烈的學習英語的動機,缺少發自內心的學習慾望,學習英語是他們的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學習目的不明確、不具體,自信心低,自卑感強,對英語學習感到恐懼、焦慮、厭惡,缺乏對學習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業責任心不強,不知“勤奮”爲何物,缺乏毅力,不思進取,更有甚者發出“老子是中國人,不掙這外語分!”的可悲說法。

(二)我國當前的教育水平、師資配備和教學環境也存在着許多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地方

1、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整體學英語的環境不是十分理想

在我國,儘管大部分小學開設了英語課,但在一些經濟發展落後、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薄弱的地區,卻並未引起學校和英語教師的充分重視。學生升入初中時,對英語基本一竅不通。在學英語的資源配備上和部分家長、學生學英語的重要性的認識上也是造成初中階段英語學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是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英語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而教師恰恰是導致“學困生”成因的主要因素之一。

⑴教師的責任心。有些英語教師只關愛優等生,對差生漠不關心,任其發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師的關愛而失去信心,成績越來越跟不上。

⑵教師的心理素質。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動怒異常,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學生從對教師的反感轉變爲討厭英語這一科而不學。

⑶教師的.教學方法。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單純以完成任務的態度進行教學,從而一味採用灌輸的方法、填鴨的方式,教學方法單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不喜歡英語而不學。

根據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結合自己多年轉化學困生的實踐,現將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分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感策略

情感,是人的一種機能,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它包括積極的情感和消極的情感。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轉化英語學困生過程中,我們就是要誘導、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抑制、轉移消極的情感因素。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喚起他們的積極情感:

1、大膽走下講臺,培養“學困生”對教師的良好情感

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呼百應的知識權威的形象,要走下講臺與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進行平等地交流,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對學困生產生一種“親和力”。課下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成績差的真正原因。透過真誠地溝通,消除師生間的情感屏障,讓他們的積極情感得到啓迪和激發。

2、課堂上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舉手投足都會傳遞着某種情感資訊,教師要多用親切的目光關注着他們,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當學困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光裏流露出熱情和期待。

回答對了,要給以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回答錯了,也要講一些類似於“doesn’tmatter!”,“pleasepayattentionto….”,“trytodobetternexttime!”等鼓勵的話,而不是說那些傷害他們自尊、挫傷積極性的話。

3、透過學生英語日記或週記的形式,瞭解學生的情感世界

英語日記或週記是瞭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透過佈置學生嘗試着寫日記或週記,既瞭解了學困生的情感變化,又鍛鍊了學困生的英文寫作能力。當然,要允許他們犯許多錯誤並不譏笑他們。同時,教師透過批閱日記或週記,寫上表揚和激勵的評語,向學困生傳遞老師的真誠與關愛,激發起他們對老師的愛,並達到“愛屋及烏”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策略

1、對英語學困生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對這一特殊羣體,教師不能對他們的要求過高,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給他們正確定位。我對我所教班級的學困生的定位很明確,我從不要求他們達到如何如何高的水平,但我要他們明白:“你們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在英語學習方面比其他學生差一點,但只要你們不懈努力,每天將自己與昨天的你進行對比,哪怕有一點點的進步,你們都是英語學習上的成功者”。這幾句肺腑之言,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又溝通了師生的情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2、採用目標分層教學

爲了最大程度地縮小班級內學生英語成績的差距,減少英語學困生,我們可以在教學中採用目標分層教學,科學設計分層訓練目標。對每一學期、每個單元的訓練目標,我們都應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基礎目標、中度目標、較高目標。基礎目標是讓每一個學困生一定要達到的,是對學習困難學生指導的下限目標。這樣既能保證學習困難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又能促進他們的向上發展。

在設計分層訓練目標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既要考慮到必須使學困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更要考慮到給他們搭梯子,設計坡度,激發他們努力向上,達到目標。

3、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培養和保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之也認爲“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陶行之所說的“興味”就是“興趣”。作爲英語教師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他們剛剛萌發的英語學習熱情和興趣。在設計學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易度。切莫讓他們去做根本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還要投其所好,佈置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任務,讓他們的心情放鬆,高高興興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4.改進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是減少學困生的關鍵

⑴改進課堂教學。“滿堂灌”是初中一些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教生詞——領讀課文——課文翻譯與講解”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三步曲”。教學方法單調,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是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爲此,必須改進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要衝破“以講爲主”的束縛,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精心設計適合全體學生參與的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在傳授知識時,有些知識是枯燥無味的,教師要用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無味的東西變爲津津有味的東西。課堂上既要有教師的教,又要有學生的練,講、練結合,及時反饋,使學生取得的收穫變成有形的事實,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

⑵加強學法指導。在教學中,有些學生學習很勤奮,但成績總上不去,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爲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而且更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的“學法”。就英語“學困生”而言,教師應加強語音教學,進而加強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課前預習、聽課和課後複習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才能從“學會”達到“會學”,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詞彙超前教學是減少學生學習困難的有效措施

詞彙是構成句子最基本的單位,是英語語言的基礎。掌握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前提。然而,單詞不會讀、記不住是英語“學困生”的“通病”。教學中,因在學生沒有熟記生詞的情況下進行課文教學,學生無法接受,看不懂,聽不明白。因此,教師不得不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翻譯,一句一句地講解,這就是初中一些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總是“一言堂”的原因所在。

根據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超前教學”理論和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的做法是,在對學生加強語音教學,讓學生在掌握單詞拼讀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並每講授到一個單元即要求學生超前默寫下一個單元的單詞,教師利用早讀時間進行領讀和聽寫。“一回生,二回熟”,經過多次聽寫,無數次的刺激、反覆記憶,優等生不僅能超前默寫出所預習的整個單元的生詞,而且能背誦和默寫超前預習的一些課文,並能獨立完成相關的練習,即便是“學困生”也能熟讀、記住超前預習的單詞並能進行課文預習。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並已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在課前已熟記生詞並預習課文,爲學新課掃清了生詞障礙。在新授課上,教師不再花費時間來教生詞,可以直接進行整體教學,這就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訓練。在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學生情緒高漲,學得愉快、輕鬆。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想學。實踐證明,詞彙超前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英語詞彙的掌握,更是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是減少學生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措施。

(三)評價策略

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過於注重終結性評價,即測試。評價的內容側重對單純的語言知識結構的考查,重結果、重成績、重甄別與淘汰。這樣,學困生的英語成績一旦不理想,他們便會感到焦慮、自卑和自責,學習的自信心也會受到嚴重打擊,甚至會“談考色變”。新課程改革倡導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形成性評價,透過對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態度參與活動的程度進行評價。這種形成性評價,淡化了評價結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對於轉化英語學困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針對不同類型的英語學困生,教師可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突出該生的個性特點,讓每個學困生都展現出自己閃光的一面。

教育是教師奉獻愛心和情感的工作。如果說,教師對優等生的教育是錦上添花的話,那麼對學困生的教育則是雪中送炭。要實現學困生的轉化,那就要求我們每位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掌握其特點,積累科學的教育方法,對症下藥,落實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纔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