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的人文教育論文怎麼寫

學問君 人氣:4.17K

在美國,人文教育課程已經成爲大學學制設定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人文教育的目標在於,透過閱讀經典與寫作訓練,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判斷,並能就公共事務進行理性論辯的能力,這樣一種以注重公共對話與理性思考爲特點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公民意識的主要方式,也成爲美國公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的人文教育論文怎麼寫?下面可以參考小編整理的範文喲。

幼兒園的人文教育論文怎麼寫

幼兒園的人文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即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一種人性教育,是以個體的心性完善爲最高目標,體現的主要是以個人發展需要爲標準的教育價值觀。但是現代社會中,家長的溺愛使孩子遠離獨立,大自然的遠離使孩子失去童趣,同伴的缺少使孩子失去童心。而教育的功利性、封閉的環境和成人的過高期望都在無形中滲入我們的幼兒教育,不少幼兒變成了小大人,囫圇吞棗地模仿着成人的言行,愈來愈遠地離開了人生最寶貴、最可珍惜而又短暫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這種現狀實在使我們擔憂,如何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讓孩子真正成爲孩子,成爲他們自己,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幼兒園人文教育的核心。

一、 尊重幼兒需要是幼兒園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

以兒童爲教育中心、尊重兒童天性,是古今中外許多傑出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在我們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就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需要,學會耐心等待,掌握恰當的時機,尋找正確的方法適當地介入。只有當幼兒充分地參與活動,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一次幼兒早鍛鍊活動中,羊角球數量不夠人手一個,所以以往都是由教師來分配小組活動,但往往玩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糾紛不斷、告狀不停……這次我先徵求、聽取孩子們如何分配羊角球的建議,並提出由他們自己尋求合作伙伴,自由探索、嘗試自己認爲是最好的玩法,如果發生矛盾自己協商解決。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活動熱情空前高漲,活動方法層出不窮,而且主動在活動進行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法和規則。雯怡和淳淳開始商量輪流玩,誰從球上掉下來輸了就換另一個玩,可由於玩法過於簡單,第一個玩的淳淳很久都沒有掉下來,見雯怡等了太久,淳淳故意掉了下來,倆人商量要增加玩的難度,透過嘗試覺得可行,於是就繼續開心地開心地玩起來。這次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啓示,由於我沒有急於給孩子規劃好一切,而是相信他們,充分調動和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所以孩子們成了活動的主人,活動中創新意識、合作交往等能力都得到極大的提高、鍛鍊。

幼兒是一個擁有充分的生存和發展權利的個體,教師要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幼兒,把他們作爲獨立的人來看,把他們當成我們的朋友、親人、知己;要學會傾聽,全神貫注地關注幼兒,時時事事爲幼兒着想,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尊重他們之間各自的差異,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到教師的關愛;要相信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善於捕捉每一位孩子的閃光點,讓他們揚長避短,充分發展;我班的昊昊小朋友,自幼長輩對他是百般溺愛,所以養成了許多的不良習慣,等他進了幼兒園過上了集體生活,家長才發現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之間能力差距太大。長期教育效果不佳後,性子急燥的家長灰心了,覺得自己的.孩子確實不如別人,甚至隨他放任自流。但是我經過對昊昊的多次觀察,反覆交流,發現他很有愛心,很樂於完成老師交給的一些勞動任務。於是我從激勵他的集體意識着手,多次在集體面前表揚,感謝他主動爲大家搬椅子、收圖書等行爲……漸漸地,昊昊開始在意大家對他行爲的評價,對小紅花、五角星的態度也從根本無所謂轉變爲積極爭取、迫切想得到,良好行爲習慣正在逐步形成。透過與家長的及時交流,得到他們的配合後,家園共育使得昊昊的良好行爲不斷得以強化、鞏固。

二、 創設寬鬆環境是幼兒園人文教育的重要體現

環境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是互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兒的另一位老師。良好環境包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資訊,對幼兒的學習起着促進和激發作用。其中,自然環境就是幼兒學習的活教材和大課堂。幼兒關注自然、親近自然,在他們眼中,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書,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平時我們較注重讓孩子走進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漫步於綠樹成蔭的小公園,徜徉在生機盎然的種植園,透過童話、探索、遊戲等方式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讓他們在探索與發現中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鍛鍊了思維、語言表達等能力,身心也得到了和諧發展。

同時我們還較注重幼兒生活、教育環境的創設。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的特點,我們爲幼兒創設溫暖、舒適、安全且蘊涵教育價值的環境。創設環境一改過去以教師爲主,幼兒爲輔的形式,在空間環境及各種設施的佈置上,提供便於幼兒自由操作和靈活取放的器具和材料。教室的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都儘量充分利用,成爲向幼兒傳遞資訊、渲染氛圍、展示他們學習成果的有用之處。讓幼兒真正地感受到這個環境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從而產生主人翁的態度,積極有效地與環境互動。在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環境創設中,孩子們將自己的一些動物寶貝玩具都帶到了班裏,要求設立一個“動物樂園”。在這個樂園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動物玩具滿足了他們好探究、好觀察的願望,在擺弄動物玩具的遊戲過程中,孩子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既豐富了一些關於動物習性、生活環境、性別、胎生和卵生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又培養了愛動物的情感,提高了語言表達等能力。

三、運用教育藝術是實現人文教育價值的載體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體現人文精神的幼兒教育藝術應該是以對生命的尊重和平等觀念爲基礎的。所有兒童的心理髮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巧妙地運用教育藝術,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教師要有效地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發現幼兒有能力完成活動但主動性不夠時,應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當發現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及能力都具備時,應以引導者、支援者的身份關注活動,要把握每個活動中的教育契機,實現人文教育價值。哲哲是班內最小的孩子,每次活動顯得力不從心,還總是不敢嘗試,縮手縮腳。一直都以爲他是動手能力太弱的原因。可一次美工活動中他對同桌說的話卻啓示了我:“要剪得光滑,不要剪壞了”。原來,他也在關注活動,只是力求完美的想法阻止了他動手的積極性,妨礙了他的表現。於是,我微笑着對他說:“試試吧,你行的”!得到鼓勵的哲哲終於拿起了剪刀,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作品,邁出了獨立的第一步。原來還是個心靈手巧的孩子!從此以後,哲哲的活動積極性逐步增強,許多原來一直依賴大人的事情堅持要求自己做,退縮、膽怯也行爲明顯減少。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幼兒的人文教育應該是以塑造完整個體,完善個人個性爲根本的。所以需要我們教師去敏銳地發現孩子、耐心地引領孩子,從而培養具有探索精神和獨立見解,同時又會與同伴合作協商的獨立的完整的人。在這個任重而道遠的教育過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看、去聽、去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