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析文化差異視角下的國際營銷戰略

學問君 人氣:2.17W

論文關鍵詞:文化差異 國際營銷戰略 本土化 標準化

析文化差異視角下的國際營銷戰略

論文摘要:在國際營銷活動中,只有正確而恰當的理解和運用文化差異,才能在營銷戰略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作爲國際營銷中最重要的兩種戰略,標準化和本土化戰略各有其適用的條件,但在實踐當中,由於條件所限,使用純粹的標準化或本土化戰略的機會很少,更多的是對兩種戰略的綜合運用,即全球本土化戰略。另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種營銷策略的有效組合是營銷戰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

    一、文化差異及其特性

    文化,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們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程序”。它不是一種個體特徵,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文化差異就是來自不同環境中的人們在“共同心理程序”上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

    由於不同地域或民族所處的環境總是存在差別,即使在同一種亞文化中,不同國家之間雖有相似的地方,但仍會表現出不同的特色,所以文化差異具有客觀性。相同的語言、動作甚至事件對處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往往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義,比如,生意約會遲到,在日本、美國和德國被認爲是無禮和沒有教養;而在意大利、巴西和印度則屬正常。藍色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最有男子氣的顏色,而在法國和英國,紅色纔有相似的意思。

    作爲人類文明的一個方面,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活動的產物。所以,文化差異的存在就如同人的存在、民族的存在一樣,世界上的各種文化雖然存在很大的差別,但都是平等的,並無優劣之分。在國際營銷活動中,只有拋棄本體文化的優越感,超越自己在價值觀念、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障礙,用寬廣的胸懷和包容的態度,理解並尊重他國文化,才能真正認識文化的平等性,減少文化之間的衝突。

    二、文化差異的調適

    事實上,每一種文化都是長時間對環境的適應而積澱形成的,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果能正確地認識這種優勢,對文化差異進行恰當的調適,克服文化障礙,它同樣可以變成一種資源,一種營銷財富,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營銷的競爭實力,而這首先需要辨識不同市場上的文化特點。

    如果目標市場上的文化開放性弱,變動性小,文化的對應性差,那麼他們的核心價值觀一般是很難改變且不容侵犯的。這時,應採用文化適應策略,企業在制定營銷戰略、決策時,充分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習俗、宗教禁忌,順應目標市場的需求,將產品、營銷人員、促銷手段等最大限度的本地化,這也是跨國營銷中一種最基本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下,子公司應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透過自主決策,做他們自己認爲應該做的事。

    如果目標市場具有較高的文化開放性,並且雙方文化不會排斥的情況下,可以在兩種文化中間建立第三種文化,使用文化融合策略,這種策略不是用一種文化去支配另一種文化,而是在雙方文化基礎上創造一個彼此都能接受而又超越各自文化的新文化,這需要兩種文化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彌補對方文化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同化吸收。

    在文化對應性較強,亞文化類型比較多的國家或市場上使用文化變遷的策略比較好,這是指利用母國強大的文化優勢,抓住目標市場文化變遷的時機,使它們的文化順應自身發展的需要而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營造新的營銷環境,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

    當母國文化與當地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可又無法忽視或冷落目標市場存在的時候宜採用文化規避策略,特別是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地區,應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不要造成彼此文化的衝突。

    所以說,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不同的情景下,需要採取不同的調適策略,只有如此,企業纔可以不僅克服文化差異給營銷帶來的障礙,還可以使它成爲征服國際市場的有力手段。
   三、國際營銷戰略理論基礎

    在國際營銷戰略選擇上,存在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觀點:標準化戰略和本土化戰略。標準化戰略理論起源於對廣告標準化的討論。1961年,E I finder提出要在全歐洲範圍內採用標準化廣告,以迎合泛歐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引起了世界範圍內對廣告標準化與本土化的廣泛關注。後來,Levitt於1983年在《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了“世界市場逐漸同質化”的觀點,認爲在全球消費者偏好趨同的情況下,企業應該把經營的重點從顧客定做的項目上轉移到向全球提供標準化的產品上,向各國消費者提供先進、實用、可靠和低價的標準化產品,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成本,並擴大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

    後來,Levitt ( 1988)又提出了“消費多元化”的概念來補充其全球同質化理論,認爲全世界是由包括多種偏好的人們組成的市場,消費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異質性。營銷學者西蒙·馬加羅在其專著《國際市場要素分析:一個進入世界市場的戰略方法》中指出營銷組合策略須與不同國別的環境變量相結合,從而提出國際市場差異化的營銷策略。另外,也有不少學者認爲標準化營銷是營銷觀念的倒退,跨國公司必須採取靈活的“本土化”營銷戰略,才能滿足目標市場的特定需求,由於國家之間、地區之間以及民族之間存在法律、文化、風俗習慣、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同,國際營銷不可能實行全盤標準化。

    標準化和本土化的觀點差別甚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們是基於不同的假定條件提出來的,比如說,標準化戰略一般認爲適合於在以下情況中使用:母公司高度集權,產品以母國市場爲中心向其它市場推廣,各國分銷渠道及營銷策略等方面有較強的相似性,資本和技術可以在市場間自由流動;而本土化戰略則更合適以下情況:跨國公司高度分權,子公司可自行制定營銷政策,各地消費者需求個性明顯,產品可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進行差異化設計,分銷策略花樣繁多。

    標準化和本土化戰略雖然都有各自不同的適用條件,但現實中能嚴格滿足這些條件的機會很少,企業在營銷實務中也就很少使用純粹的標準化或本土化戰略,更多的情況是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這種混合戰略的使用,可以看成是“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動”的結果,因而也稱爲“全球本土化”戰略,比如,可以對技術研發採用本地化戰略而對產品採用標準化戰略,這樣做既可以使跨國公司在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的同時又與本土企業保持一定的技術優勢,有利於將新產品快速地推向全球市場以及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與產品有關的因素,如品牌、包裝、生產線等只需進行輕微的改動,以維持較高的標準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