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資訊技術課堂練習的有效實施

學問君 人氣:8.55K

有效練習成就高效課堂——談資訊技術課堂練習的有效實施 作者: 陳聖丹

談資訊技術課堂練習的有效實施

摘要:資訊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透過課堂操作練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相應的操作技能,因而,課堂上的操作練習是否能有效的實施和有效達成,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但學生爲了儘早完成課堂練習,有時間去玩遊戲,對待操作練習敷衍了事,作業往往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無個性,無創新。有些學生甚至沒有按照要求去操作,只是胡亂的“交賬”,隨即便投入到遊戲世界中去,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讓學生在充滿誘惑的電腦前認真的完成操作練習,這無疑是把握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難點。

關鍵詞:資訊技術 課堂練習設計 課堂練習評價 高效課堂

一進入資訊技術課堂,學生們最熱衷的問題就是“這節課有沒有剩餘時間給我們自己玩?”操作練習任務剛剛佈置下去,馬上又問:“完成練習後可以自己玩嗎?”爲了儘早完成課堂練習,有時間去玩遊戲,他們對待操作練習應付了事,作業往往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無個性,無創新。個別學生甚至沒有按照要求去操作,只是胡亂的“交賬”,隨即便投入到遊戲世界中去了。資訊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需要透過課堂操作練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相應的操作技能,因而,課堂上的操作練習是否能有效的實施和有效達成,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如何讓學生在充滿誘惑的電腦前認真的完成操作練習,這無疑是把握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難點。

要提高資訊技術課堂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依據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和興趣特點,尋求創新,設計出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作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讓學生“動”起來,並持續地“動”下去,並“動”得異彩紛成。

另一方面,對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的同時,應給出評價量表,教師根據評價量表對學生的練習進行批改。讓學生在有目的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資訊技術課堂練習的設計

(一)讓學生“動”起來

而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透過設計真實、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或問題情境,誘發、驅動並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這種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學習者真正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應從學生的興趣着手,設計適合他們口味的練習形式。

1、遊戲式練習

遊戲是很多學生喜愛的活動。因此設計形式活潑、富有趣味的遊戲式作業,將所學的知識蘊涵於遊戲中, 是學生喜歡的一種作業形式,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一種好辦法。如在認識鼠標,練習鼠標操作時,可以在網上多找一些拼圖的小遊戲,讓學生在反覆地拼圖過程中練習鼠標操作技巧。又例如找異同——要求用橢圓工具畫出紅色的圓圈,將上圖中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標記出來。“找異同”是一個在兒童書籍中較常見的遊戲,也是低年級學生所喜愛的遊戲形式,將它應用在學生初學“畫圖”軟件時,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橢圓工具或其他基本工具的操作,同時用調色板設定紅色的前景色,並瞭解Shift鍵在畫幾何圖形時的輔助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得到初步鍛鍊。

2、情境式練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好的情境能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並完成積極的意義建構。在創設情境時要先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點,根據學習對象特徵確定合適的情境呈現方式。使得學生身處呈現的情境中時,能完整地體驗“好奇”到“瞭解”再到“嚮往”的心裏經歷,然後在“嚮往”的心情驅動下,主動完成練習,並在練習中完成意義的建構。

例如在教學《感受千變萬化》時,學生需要Word文檔文字的字型,字號,字形等簡單格式的設定方法。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哈里波特和魔法石》的故事情節把各部分練習內容有機的整合起來,設計了一個要去魔法學校學習先闖關的練習情境,上課前先播放一段哈利波特電影的片段,再出示一份開學通告,想去魔法學校參觀學習需完成一系列的任務,要求學生用格式工具欄上的這些工具,多種方法設定這份“開學通告”,使它符合魔法學校的要求。學生在輕鬆自然的完成一個個開放式任務的情境中學習資訊技術知識與技能。

3、開放式練習

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是新課改中所提倡的`,因此如何在資訊技術課堂的開放式作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新課改要探索的內容之一。學生的優秀作品是新課程的重要資源,在學生的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中,都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意識,這一過程既是一種啓發,又是一種提高。在教完“設定動畫效果”一課後,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哪吒鬧海”的圖片,要求學生以接編故事的形式,創作兩幅幻燈片,設定不同的動畫效果。設定動畫效果是PowerPoint中一個重要的學習任務,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樣的課堂練習設計將操作練習隱藏在創作中。課堂練習的提出既包含了教學目標,又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練習設計出示更加自然,學生更樂意接受,從而使學生在操作探究中更加興趣盎然。

(二)讓學生持續地“動”下去

資訊技術課的技能性很強,需要學生進行重複性技能訓練。重複訓練和保持興趣是矛盾的兩方面,隨便玩玩簡單,一旦要專業的訓練養成技能,就需要單調枯燥的重複訓練,這時學生往往沒法堅持下去了。簡單重複的訓練會導致學生很快就失去興趣,再好玩的遊戲練習如果反覆玩,學生也會厭煩。這就需要資訊技術教師更善於進行教學設計,設計出吸引學生的練習的同時還要維持學生的練習興趣,讓他們在多樣的練習中持續地“動”下去。

例如,在學習WORD基本編輯操作時,學生需要掌握文字的輸入,格式設定、移動複製等操作,但這樣的內容學生往往沒有興趣和耐心進行多練。爲此可以把操作練習設計成幾個小任務:首先是一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的繞口令,比一比是嘴巴說的快還是WORD打字快呢?學生興趣高昂地輸入這句話,並很快轉選定、複製、粘貼的操作練習中。接着再開始一個龜兔賽跑遊戲:一段毫無次序的文字,比賽誰先把它的順序調整好,透過這樣的練習能重複訓練選定、拖放、剪切、粘貼等操作。最後,兔子失敗了,但它不灰心,準備今後多加訓練,讓學生們幫它制定一個訓練計劃,有幾個訓練項目,需要填寫在一張空的課程表中,這樣學生再次進行選定、複製、粘貼操作。在這樣富有趣味的多樣化的操作練習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動”起來,而且讓他們有了“動”下去的持續力,學生的操作因此得到了加強。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需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完成感興趣的練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多次重複訓練,讓學生“動”下去。

(三)讓學生“動”得異彩紛呈

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設計操作練習,這是一條主線,但這一主線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其中的操作練習內容是每一位學生都要掌握的。但在班級這一學生羣體中,總有能力較強和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分層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則,練習設計必須講究層次性。對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適當減少他們的練習量或適當降低他們練習的難度,解決他們“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解決他們“吃不飽”的問題,從而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提高。

因此,可以將課堂練習分成幾檔:基礎練習(人人必做)、選擇性練習(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進行選擇,可全做、或部分做)和挑戰性練習(難度較高,主要針對“吃不飽”的學生)。基礎練習以簡單操作爲主;選擇性練習可根據練習內容或題型設定多個題目;挑戰性練習主要將本堂課知識點的深入應用,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佈置層次化練習應注意兩個問題:首先,不能硬性要求哪些同學做哪檔的作業,這樣會給某些同學產生被輕視的感覺,作業檔的選擇體現開放性和自主性,尊重學生的意願。其次,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也要做好細緻的思想工作,以防有偷懶思想的產生與蔓延。

二、資訊技術課堂練習的評價

在學生“動”起來之後,還需要一定的手段來督促、評估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沒有評價的課堂練習會給部分學生僥倖心理不去完成練習,或是對練習敷衍了事。而對於在認真完成操作練習的同學,由於沒有可以參考的評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否符合要求,很可能出現漏做練習的情況,技能訓練不到位,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時有效的課堂練習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精心設計、運用得到的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活動指向預期的學習目標。那該怎樣進行課堂練習評價呢?

(一)事先給出評價量表,按“表”索“驥”

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習進行批改,可以在做操作練習前,就呈現評價量表,告訴學生會根據評價量表進行批改,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他們便會根據評價量表進行對照練習,這能夠很大地提高課堂練習效率。

而在給出評價量表時,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評價量表的合理性

在設計評價量表時,給出的評價要求不能過於籠統、虛化,否則一方面學生就無法利用評價量表來指導自己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在批改時評分也會比較困難。

2、評價量表的有效性

評價結果應儘快地反饋給學生,最好採用課堂面批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教學的重點並提供建議,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地進行調整和修改,能力也能得到攀升。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及時利用評價的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過程,發揮評價和教學之間相互促進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WORD表格時,繪製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密切相關的課程表作爲練習內容,在教學之前便出示這節課的評價量表,如下表:

項目評價指標得分

課程表

製作能正確地設計表格欄目2分

能完整地輸入表格中文字2分

對錶格的文字作了美化處理1分

對錶格的邊框和底紋作了美化處理附加分1分

合計

根據這樣的的練習評價量表,學生才能夠對比自己的操作,明白哪些操作練習自己已經完成,那些操作還需要加強,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同時,在評價表中加入拓展內容的附加分,會讓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製作作品中來。而且這樣的5分評分標準比較簡易清晰,便於資訊技術教師及時有效地給出評估反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即時進行課堂練習評價,以“評”促“學”

課堂練習評價,不應該只是在練習完成以後進行,而應該很自然地融合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因爲評價的目的不是爲了評比,而是爲了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他們的能力達成進一步攀升。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操作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收集他們的練習中出現的資訊,進行即時課堂練習評價,把握促進學生髮展的好時機。如在學習《小樹苗快快長》一課,要求學生畫樹學習“畫圖”軟件中幾個常用工具的使用。在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小樹在一位學生的操作下擬人化後,當時我立即抓住時機將作品展現給全體學生。生動有趣的畫面馬上將學生的思路開啟了,有的學生給樹紮上了小辮子,有的學生在樹杆上開了一扇小門,說那是小動物的家……學生們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興致盎然,課堂效率無形間得到有力提升。練習過程中這樣及時的課堂評價,對優秀學生範例的分析,不僅能給出了一個較爲形象直觀的評價標準,而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給他們啓發。

(三)開展多元化課堂練習評價,引“生”入“勝”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給點陽光就燦爛”,在練習過程中,他們尤其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鼓勵。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示範、作品相互欣賞、比賽等,其中融入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比較,在這些反饋資訊中,我們學生的學習已不再是一個個體的學習,而是在潛意識中滲透了資訊來源的多元化,課堂也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幻燈片的製作時,我提出請一位學生到大投影上來展示製作的作品,開始竟沒有一位學生主動願意展示,我請了一位學生,“讓他介紹自己的作品”,“請同學們找一找他做的棒的地方”,“爲他鼓鼓掌”,“你有更好的建議嗎”,在進行了這樣一系列的集體交流評議活動後,就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舉手要上來,一下子形成了一種競爭、比賽的氣氛。學生們紛紛表示“那個圖片我不會的,但我做出其他的,我也要把我知道的告訴大家!”“他那個動畫都沒有,我可以幫他加上去!”“我會的比他們要多!”……在無意識中,學生已經對前面同學的作品進行了評價,並在評價中進行了學習與改進,更想在評價中完善,多元化的評價平臺,成了學生學習的最好臺階。

只有對學生進行不同維度的綜合評價,才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果。而事實上在一個大課堂中,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給予個學生及時而有效的評價,開放的評價方式擴大了評價元,能讓更多的人蔘與到評價中來。在評價別人,和被人評價的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根據《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在一節資訊技術課上,70 %的時間是給學生操作練習培養技能的,因此,在資訊技術課堂中,有效的課堂練習的設計是成就高效課堂的關鍵。練習設計不僅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動”起來,還要讓他們能持續地“動”下去,並“動”得異彩紛呈。同時在學生“動”的過程中,輔以及時有效的評價來督促、評估學生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幫助他們找到自身不足,挖掘潛力,促成課堂練習的有效實施, 成就高效的資訊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石培軍.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作業設計[J].教育藝術,2006(10).

[2]池君英.給作業加點“新”味——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的策略[OL].[3]胡濟良,李尚仁.高中技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2004.

[4]中小學資訊技術教學案例專題研究 魏雄鷹 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