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資訊技術課程的有效備課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3W

一、備學生

淺談資訊技術課程的有效備課教育理論論文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備課之前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考慮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資訊技術實踐技能,預想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預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這纔是學生最需要,也是最適合他們的備課。這樣,才能掌握學生的心理。開始時,教師能夠很好地使用外設情境進行匯入,吸引學生對教學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採用“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採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使學生增強團體合作意識和互相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備教學大綱、教材、教參

《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和《資訊技術課程教材》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透過資訊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學習、理解和掌握教學大綱和教材是備課的基本內容。教師備課不能脫離教材,要熟悉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透悉教材各知識的內在聯繫。

面對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不能光靠書本上的抽象的內容來得到滿足了,資訊技術教師備課時,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教師知識豐富了,上課時,才能將書本上的內容擴展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從心底裏喜歡上這門課程。

三、備自己

所謂備自己就是,教師爲了自己能更好地進行有效教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技能,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與學習。

首先,資訊技術教師的工作還是比較繁瑣的,除了平時的教學工作,還有電腦的硬件維護、軟件安裝、機房整理以及學校隨時安排的打印材料等等。這就要求我們面臨工作生活壓力逐漸加大的情況下,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無論何時都要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上課之前,讓自己的體力、心智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變,靈活運轉。

其次,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要從領導者轉變爲導者,從教育者轉變爲鼓動者,從組織者轉變爲策劃者,從管理者轉變爲指導者。創設學生自我教育的環境,提供學生自我管理的機會,指導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激勵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必須要有高尚的師道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必須要有不斷學習的理念,要自覺抵制當今社會中的各種誘惑。

再次,在科學日益發達資訊化的.今天,計算機技術在不斷更新,對於資訊技術教師來說,不學習就是落後,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補充知識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形成自己的東西。同時,許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很感興趣,會提出各種與計算機相關的問題,資訊技術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便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

最後,“獨學則無友”,教師光靠一個人的知識和力量畢竟是非常有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需要加強同學科、以及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師進行交流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用集體的智慧進行有效備課,有效教學。

總之,教師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有效備課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備課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不是流於形式。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對備課的認識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證明,備課時,只有做到備好學生,備好教學大綱、教材、教參,備好自己,才能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