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打造靈動課堂 提升資訊技術課堂教學實效

學問君 人氣:2.87W

打造靈動課堂 提升資訊技術課堂教學實效
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 李宏霞

打造靈動課堂 提升資訊技術課堂教學實效

 看過那麼多讚美一堂優質課的文字,在我心中,再華麗的詞語都比上“靈動”二字。即使未曾謀面,也會因這兩字的存在,而立刻充滿靈氣,鮮活起來。它讓人明瞭,原來課堂不單單是物化的教學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綺麗的詩、一段躍動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讓人品讀,使人愉悅,促人頓悟,激人創造。在我的眼中,靈動的課堂就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是閃動着智慧與人性的課堂,是充滿創造性與拓展性的課堂,就如泰戈爾說:“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靈動”的課堂,成了我一直追尋的目標。
 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要想打造“靈動”的資訊技術課堂,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一、重構教材,教學情境活起來。
 資訊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學習內容自身的侷限,直接導致了教材的編寫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講解,基本就是軟件的操作手冊和使用說明書。我們不能一味指責教材的侷限性,恰恰應該看到,因它的不完備性,爲我們的教材二次開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帶來了更多的挑戰與樂趣。
 在對教材的二次開發中,如何將本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應該着力思考的重點。
 比如,蘇教版教材所有的開題都是以“小問號”這個卡通人物引路,而對於“小問號”這個教材裏創設出來的卡通人物,學生均無任何感知,不對他帶有任何興趣。可見,不是你隨意構思出來的卡通,孩子都喜歡,他們需要更加鮮活的形象,讓其喜好,從而產生親近感,樂於被它引領,進入它所創設的情境下,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那“小問號”的創設,是不是教材編寫者的多此一舉呢?不是。他在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在告訴我們,是否可以在我們的課堂也建立起一個卡通形象,由它的帶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我們所學知識全部貫通起來?由此,我得到啓發。我就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選擇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隻漂亮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師對孩子們最深的祝福,希望他們快樂多多、進步多多、收穫多多。孩子們作業寫得棒了,本子上會刻上多多的印章,競賽獲獎了,會有將到多多圖案的.水筆……所有的學生都很喜歡它,都希望能夠得到“多多的獎勵”。於是,我讓“多多”也走進了資訊技術課堂。
 我把整個畫圖教學取名叫“多多帶你學畫畫”。 如在教學《第10課畫矩形》時,我課件播放卡車的聲音,多多坐在卡車上緩緩駛來。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今天多多怎麼乘着大卡車來到我們的教室。然後我引導學生觀察多多今天乘坐的卡車有哪些圖形,完成了新課的匯入。在學生畫卡車,只求會畫矩形,而不求畫圖過程中的認真仔細,畫出的卡車毛病不斷的時候。爲了提醒大家注意。我展示了四幅有代表性的圖,說:多多要是坐着這樣的車,你們會怎麼想?這樣的說法,遠比說,請大家畫圖的時候,注意什麼什麼,來得更有效。當要佈置實踐任務的時候,說“我們可愛的多多今天乘着卡車去做什麼啊?”隨即出示:公文包、小牀、書櫥、冰箱。然後說:“原來是來搬家的啊!”學生看了立刻有動手的衝動,畫好了小牀、書櫥就往卡車上搬。……整個教學過程,因爲多多這個卡通人物的加入,流暢而又有童趣。
 這一教學形式的設計,不僅尊重三、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又結合學校教育形式中,學生最喜歡的“多多”形象,簡捷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爲課堂教學的效率提供了保證。
 所以,教材的重構,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是選擇喜洋洋,藍貓,還是柯南,不是一成不變,是學生說了算。
 二、知而不言,學生思維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獲取知識——這就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探究性學習”對於資訊技術這門以學生動手實踐爲主的學科來說,是最常採用的教學形式。探究性學習的基礎就是“提問”。“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怎樣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可以暫時留着,知而不言,言有不盡。這樣做到目的,就在於給學生留下一個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的機會。“學生自己發現”與“教師告知”是不一樣的,這樣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的效果也更佳。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資訊技術(下)《下載圖形》一課時,我以讓學生網上搜尋即將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場館的照片爲探究實踐的主題。在學生自認掌握了圖形下載的基本方法,迫不及待地想親自動手操作一下的時候,順勢打住,就讓他們動手去做。在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小有收穫的時候,挑選一些學生還比較陌生的館,將他們作爲成功的範例,讓他們展示,每展示一副,都似隨口地向學生詢問是那個館的圖片。而,因爲一開始學生的興趣點只放在了下載圖形上,只重視了圖片的下載過程,而忽略了圖片的命名過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這時,老師提出自己的困惑,下載的圖形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那有什麼意思?自然激發了學生的疑問:怎樣可以讓下載的圖形,自己一目瞭然是什麼?從而引出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下載圖形的命名與重命名。
 又如在蘇教版小學資訊技術(上)《畫線》一課。本課是以畫洗衣機爲例子,“曲線”是個教學難點,是以完成洗衣機的排水管爲範例。“曲線”分爲封閉曲線和不封閉曲線。先學的是不封閉曲線,要完成的是洗衣機的排水管。畫曲線時,必須畫兩段弧,或者畫好一段弧,必須再調整一次,纔算一條曲線畫好。說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如果只是聽老師說,很多學生是不會太在意。在看老師和學生演示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認爲本課內容是再簡單不過的了。那還不如順水推舟,在他們迫切想動手的時候去動手。,發現問題,這對激發學生的操作熱情有很大幫助。教師在與學生合作,演示了洗衣機的畫法後,在學生確認自己已經掌握了“直線”和“曲線”的畫法後,考考大家。
 在屏幕上出示一副畫好的羣山(圖一),讓學生說,教師演示。學生定不會說得很詳盡。教師做個小手腳,只調整一次曲線的弧度。然後讓學生上臺演示接下來怎麼畫。但當學生着手點擊直線按鈕,原來的曲線消失了。這樣一來,必定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師生共同探索,得出結論:畫一條曲線,必須要兩段弧。像這座山峯只有一個弧畫的,必須要再調整一次,纔算一條曲線畫好了。
 所有這些問題的創設,都是建立在教師的“知無不言”的基礎之上的。當學生自認懂得,思維節奏漸緩時,我們又在他們心中點燃一個疑惑,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空間,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思維再次被激發,躍動起來。整個課堂爲此,也呈現出一副動靜結合的和諧畫面。
 三、有效引導,評價語言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免不了要對學生學習狀態、問題回答、作品完成等情況進行評價,我們知道好的評價能夠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那麼,怎樣的評價是有效的。
 一開始,我注意到課堂評價對促進師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於是,在我的課堂上總是充滿了鼓勵和讚美——“你真棒!”“你真聰明!”,充滿了師生有節奏的掌聲。學生似乎一直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整節課顯得生機勃勃。但是,沒過多久,學生的熱情就漸漸地冷卻了下來。我的“你真棒!”“你真聰明!”似乎不再有它應該有的分量。至於送出去的掌聲,學生只是配合性地、機械地拍幾下手錶示對我的尊重。這使我意識到,評價不只是簡單的“你真棒!”“你真聰明!”當它氾濫的時候,也就是它貶值的時候。只是浮於表面的鼓勵加肯定,沒有思維火花的激發,沒有對學生思維條理性、深度與廣度的引領,它是不完整的。評價應該有更多的目的。
 比如在上完PPT後,學生自由創作一份電子期刊,我先展示以往學生作品,讓學生欣賞,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我覺得這份電子期刊不錯,裏面的選材很特別,吸引了我。
 師:很好,你是從期刊的內容角度進行評價。確實,一份好的期刊有主題,有內涵,能夠抓住我們大家的興趣點。
 生:我覺得他圖文搭配很協調。
 師:你說到了點子上。好的電子期刊,佈局合理很重要。文字一定要清晰,圖片應與文字相輔相成。
 生:我覺得他的超級連結做得很好,瀏覽起來很方便。
 師:你關注到了他的技術。是的,他的超級連結設計合理,讓人一目瞭然,各個頁面之間的自由暢通,交互性好,方便了我們翻閱。
 ……
 師:欣賞過了這些同學的作品,你是否對於自己即將要做的電子期刊有了自己的思路?
……
 “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這樣的評價,有對學生的肯定,同時教師準確清晰、嚴謹科學的分析點評,不僅向學生傳遞了好的電子期刊需要具備哪些要點,還給學生進行了示範,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表達能力,掌握用規範的技術語言、用科學的資訊思想分析問題的目的。
 應該說,“靈動”的課堂,是我們每個教師所追求的。當沒有最好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努力向更好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