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職計算機專業創新教育與創新教學方法研究

學問君 人氣:6.36K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育 高職院校 計算機教學 教學研究

淺談高職計算機專業創新教育與創新教學方法研究

    論文摘要:計算機專業具有技術性強、知識更新快、就業分散的特點,跟普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相比,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提高自身競爭能力。除了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應具有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求學生適應能力強,有創新精神,逐步提高職業素養,培養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中應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需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新途徑,建立完整的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以“精理論、重能力、多實踐、求創新”的辦學理論爲指導思想,筆者從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社會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入手,闡述了應從教學手段、優化課堂理論教學方法、採用科學的教學手段等方面着手進行改革,以培養計算機應用專業創新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1、就業形勢跟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呈橄欖形,不僅僅是缺乏高層次的系統分析員、項目總體設計師、軟件市場開拓人員、軟件測評人員,而且還缺少大量從事基礎性軟件開發工作,承擔標準程序編寫和軟件測試的人員。專家諮詢顯示社會每年需要補充高專高職軟件人才從事系統開發的爲2.8萬人,從事應用軟件開發的爲8.85萬人。因此,目前的人才供應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其基本技能,緊抓實戰、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社會輸送急需人才,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爲了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跟學生業務素質必須實行創新型教育。
  2、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分析
  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因爲沒有進入更高層次的大學就讀,心理上存在失落感,本來對學習就沒有足夠的興趣,再加上過去死板、陳舊的教學模式的限制,課堂教學和即時的社會資訊知識需求脫節,導致學生認爲不能學以致用,所以把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歸結爲學校教學,而較少分析自身原因。還有就是,很多學生因爲自身能力的原因,對自己將來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並不明確,這更加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導致沒有畢業後的奮鬥目標。這樣的後果是學生們因爲普遍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影響整個院校的學習氛圍的營造,而不良學習氛圍反過來又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形成惡性循環。
  爲了克服學生的消極思想,從新生入校開始,就應從專業方向和就業方向兩方面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資訊導向,使其從思想上明確就業方向,學起來有更好的針對性。還有一個更加重要,也急需改革的就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
  3、高職院校改革方案
  3.1 優化課堂理論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跟學的相互作用。“教”是答疑解惑的意思,一方面讓學生學會知識,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學”是學習知識的進階思維活動,是主動認知的過程,強調主動性。學習是不能讓別人替代的,只有學生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維纔會有所成效。所以我們要讓“學”成爲課堂的主體。傳統教學採用教師教授爲主的教學方法,方法單一,難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的學生經常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爲了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爲,有兩種方法值得探討。第一,實行課堂專題討論,老師組織學生教學內容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最後各個小組出代表進行闡述。第二,適當增加自學內容。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做好自學內容的選取、方法的指導、問題的引述等工作。總之,課堂教學應將一些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利於激發學生主動性和能力培養的好方法吸收進來,以實現高等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3.2 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教學創新同樣是一個學校、一所大學不斷髮展的動力。爲了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我們要注意用發散思維能力,增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外延性”,實現“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模式。不要認爲任何問題都一定有標準答案。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將會使人思路開闊,有助於抽象思維的發展。而且也可克服偏執與死板的思維方法;注意用直覺思維能力,增強計算機教學的“實操性”,實現“實踐與理論雙向驅動”教學效果。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才談得上思維的快速流暢反應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
  3.3 採用科學的授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樹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我的做法是:用計算機多媒體、大屏幕投影、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手段代替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在課堂上,我着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並着手解決問題,透過學生自己講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爲學生的“協作者”。例如,在《計算機辦公應用技術》課程和Word學習中,首先讓學生熟悉Word介面,瞭解各選單項的功能,再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幫助”選單。然後佈置給學生幾個綜合項目。
  4、結語
  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發展核心的競爭要素。高職教育應當也必須確立以培養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爲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作創新能力,應切實做好人才的創新教育與創新教學方式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懿慧.高職高專網絡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1).
  [2]何小苑.基於嵌入式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20).
  [3]王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方法改革[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