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探討小學資訊教育課程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學問君 人氣:3.22W

摘要: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在各個領域中均以廣泛的應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爲基本特徵的資訊技術,資訊技術可以使生活、工作、學習等需求得以滿足。目前,大部分小學課堂均將資訊技術教育課程作爲重要的課程之前,讓小學生對資訊技術的基本操作、用途等進行初步瞭解,使學生使用資訊技術的意識以及興趣得到有效培養,同時在資訊技術使用時促進自身能力、智力得到發展。如何提升小學資訊教育課程教學是目前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主要難題。本文全面研究提升小學資訊教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探討小學資訊教育課程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關鍵詞:小學資訊技術;有效性;提升;課程教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資訊技術課程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基礎性等基本優勢,該門課程在教學方面的規律以及特色相對獨特[1]。教師在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教學中,應該全面研究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的對策,構成有效的教學對策機制,確保該機制能夠對學生有效的學、有效的教起到指導作用,促進最優化教學效果得以實現。

一、合理利用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可以透過教授、演示、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任務驅動主要是指在某個任務中隱含即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讓學生全面討論以及分析教師提出的任務,對任務中的知識點有所明確。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之前要分析課堂的實際情況,對任務的精度、難度、密度等有着良好的把握,確保能夠將課堂教學效果全面發揮。教師應該在從簡單到複雜、從容易到困難、循序漸進等標準下設計任務,確保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的狀態下學習時,能夠獲得清晰的知識脈絡、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思路,不僅可以成功完成任務,還可以使利用計算機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例如,對四年級《一張小小的課表》這一課程進行學習時,教師引導學生將本班的課程表繪製出來,同時做好儲存工作,在這個操作時可以涉及到“儲存”、“輸入文字”、“插入表格”等操作,學生在完成簡單的操作後,要求學生採用更換背景圖案、插入圖片等方式美化課表。透過應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方式,能夠逐漸改變以往單純由教師講解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詢問教師以及探求相關知識,透過相互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演示法、講授法等方式,可以更加明顯的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透過組間競賽以及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學有效性

因爲小學學生接受程度、起點均有一定的區別,倘若教師採用個別輔導、演示等模式進行教學,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透過分組協作學習的方式提升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合理的分組對順利進行合作學習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透過分析教學的內容,合理的搭配不同水平、不同興趣以及不同特長的學生,分別分配不同學生不同的任務,並指定學習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作爲小組組長,讓小組組長對組內成員之間的關係進行有效協調,相互幫助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另外,可以讓小組成員輪流擔當組長,確保學生在學生過程中能夠站在不同角度想問題,對其他人的任務有所體驗以及理解,促進自身責任感、自信心得到明顯增強。其次,要想提升小學資訊技術合作學習有效性則應該構建合作規則、對合作目的給予明確,應該明確合作學習的基本目標,防止出現盲目、隨意學習的情況,從根本上激發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例如:在三年級《我也能快速輸入漢字了》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確保學生對鍵盤輸入有着良好的掌握,方能達到快速輸入的要求。因此,應該根據每個學生掌握鍵盤輸入的實際情況,在給出幾個成語後,讓學生各自說出自己對哪個成語的鍵盤輸入有所瞭解,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漢字輸入,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輸入的小組爲優勝組,以此類推。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教材、知識基礎的特徵有着基本的瞭解,對教學目標有所掌握,提高學生理解規律以及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合作教學有效性。

三、構建網絡學習的平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構建網絡學習的平臺,集中教學交流、作品發佈、教學指導等功能,對提高資訊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在《美麗的中山》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網絡生成系統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將佳作共享、作品發佈、資源素材、教學指導、星級任務等欄目設定在平臺上,同時提前在平臺上發放資源素材、製作方法、教學要求等方面的內容,確保可以滿足學生上傳資源素材、發表作品、接受在線指導、開展網上交流、下載學習資源等方面的需求。另外,網絡學習的平臺不但能夠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使用,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複習時有效的應用,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延伸學習得以繼續,增加學習內容,增加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

四、加大課堂管理力度,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應該有效的管理課堂教學的時間,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通常情況下,小學課程安排中每週僅有4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相關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綜合利用教學時間,促進資訊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儘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大部分的教學目標得以完成,避免在課後完成隨堂作業的情況。例如,在六年級《網上衝浪》的課堂教學中,由於該章節的教學目標較多,且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該合理的掌握時間,在課前將瀏覽器、網絡協議等安裝好,確保每臺計算機均能夠順利的完成網頁瀏覽操作,同時還需要將“中國科普博覽”網站下載好。完成上述工作後,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對因特網的組成有着初步的瞭解,且完成網絡瀏覽器退出、啓動等工作。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討論如何進入網站,學生透過討論後,可以得知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網址輸入在地址欄中,另外一種方式則是點擊連結。由於教師在上課前已經做好準備,因此,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基本完成大部分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管理課堂紀律的工作,由於少數學生一接觸到電腦,直接進入遊戲頁面,將學習任務拋在腦後。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防止出現影響提升學習有效性的情況。

五、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對策,加深學生課後鞏固能力

教學評價主要是爲了判斷課堂教學活動結果、過程所得到的價值。教學評價不僅僅是應用在教學活動之前,其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結束均全面貫穿。小學資訊技術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使課堂教學發展具有一定的正確性。採用及時評價學生學習任務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成就感得到明顯增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僅要對學生培養能力、掌握方法、學會學習等方面進行評價,還應該評價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資訊素養。首先,要有效評價學生基礎知識技能,觀察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是否能夠在製作作品、完成任務的工作中達到相應的要求以及標準。其次,評價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觀察學生是否具備美觀、新穎的創意構思,鼓勵學生透過不同方法、不同風格創作作品。最後,評價學生協作能力,觀察學生總體完成組內任務的具體情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

建立有效的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需要將有效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等全面落實以及體現。教師應該可以的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學生作爲教學主題,從學生出發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觀察後,針對性的設計、實施有效教學對策。透過利用有效的教學對策,將培養、發展學生的技術素養以及資訊素養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從根本上加深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力。

參考文獻:

[1] 高 娟.農村小學資訊技術教育課程教學的調查研究――以廣東肇慶地區爲例[J].肇慶學院學報,2014(03):142-143.

[2] 黃曦煜.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04):266-267.

[3] 徐 豔.構建小學資訊技術實效性課堂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822-823.

[4] 楊建偉.提高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192-193.

[5] 張 榮.小學資訊技術教學特點及應對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7):921-922.

[6] 楊 豔.小學資訊技術教學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9):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