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3W

篇一:護理心理學論文

一.瞭解和學會應用護理心理評估的一般過程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心理評估是應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心理學測驗等多種心理學方法所獲得的資訊,對個體某一心理學現象做全面、系統和深入的客觀描述,將來要成爲護士的我們首先要確定病人目前首要的問題是什麼,然後確定評估目的。評估病人有無心理障礙,或是有無異常行爲比如自殺、自傷行爲。要了解被評估病人的一般情況,病人就醫的主訴、現病史、家族史及是否一有心理問題,是否需要心理方面的幫助。要對重點發現問題、特殊問題進行詳細深入的瞭解和評估,在掌握一般情況的基礎上,對有心理問題的病人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瞭解和評估,可藉助各種方法,如焦點問題訪談或心理測驗,以及“作品”分析等方法。還要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寫出評估報告,得出初步結論,並對病人或家屬及有關人員進行解釋,以確定進一步問題處理的方案。

二.理解心理評估的實施原則及注意事項

實施原則包括動態實施原則和綜合靈活原則,動態實施原則是病人心理活動隨着環境、疾病進展等因素不斷髮生變化,因此,心理評估是個動態的過程,評估者需動態實時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綜合靈活原則是對於已獲得的病人資料要綜合考慮,靈活分析。瞭解各種心理評估方法的侷限性,不宜將評估結果絕對化,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並結合其他評估方法綜合判斷分析。注意事項

1.心理評估人員的要求 ;

第一、評估者對待病人應熱情、耐心、細緻、尊重病人,同時必須採取嚴肅認真和審慎的工作態度。

第二、評估者還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經過心理評估心理測驗學方面的專門訓練,熟悉各種評估方法的功能、適用範圍及優缺點。

第三、評估者還應具備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病理心理學、心理測量學以及心理評估學等,熟悉一般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的現象和診斷要點,以便於鑑別正常與異常的心理現象。

2.應用心理評估方法的注意事項;心理評估可以爲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設計、治療效果評價以及行爲發展方向提供客觀的指標,因此,心理評估對於臨牀心理護理有着重要的意義。評估者首先需掌握各類各類心理評估方法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該方法是否適合自己準備評估的對象;其次,要熟練運用各種心理評估的方法及各種分析評估結果的方法,並對影響評估的因素有充分的認識;最後,要正確看待評價結果,聯繫實際情況客觀解釋結果。

三.理解臨牀護理心理評估基本方法

行爲觀察法:

(一)人的心理是透過行爲表現出來的,因此,對於個體行爲的客觀觀察是心理評估的重要方法之一。行爲觀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條件下,對個體可觀察行爲的過程或者結果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其目的是描述臨牀行爲表現、評估心理活動、監測行爲變化,提供客觀依據。

(二)行爲觀察的設計

觀察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觀察的結果,爲確保觀察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在設計一個觀察方案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情境 對行爲進行觀察既可以在完全自然環境下進行,可以在實驗室情境下進行,也可以在特殊環境下進行,在醫院中對病人的密切觀察大多屬於特殊情境下的觀察。在不同觀察情境下,同一觀察都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行爲,例如,領導者即使病得很嚴重,在工作單位的自然情境下仍然可以遊刃有餘地處理工作事宜,而當進入醫院在客人的陪同下見到醫生就有可能退行到任何事都需依賴別人。因此評價觀察結果時,就充分考慮觀察情境對於結果的影響。

2.觀察目標行爲 在心理評估中,觀察內容包括很多,例如,儀表、言談舉止、注意力、興趣、各種情境下的應對行爲等。而在實際觀察中,必須根據評估目的明確觀察目標行爲,對準備觀察的目標行爲要給予明確的操作性定義,以便準確地觀察和記錄。

3.觀察時間 包括直接觀察時間、觀察次數、間隔時間及觀察持續時間。直接觀察的時間一般每次持續10~30分鐘,避免因觀察者疲勞對觀察結果有影響;觀察次數一般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如一天內進行多次觀察,則應分佈在不同時段,以便較全面觀察病人在不同時段、不同情境的行爲表現及規律;如觀察期跨越若干天,則每天數次觀察的時間應保持一致。

4.觀察資料記錄

(1)敘述性記錄:可採用錄音、錄像、筆記或聯合使用的方法進行客觀記錄,也可按觀察時間順序做簡單記錄表,記錄重要觀察指標。

(2)評定性記錄:根據評定量表的要求進行觀察記錄,例如,記錄“疼痛等級3,焦慮等級2”

(3)間隔性記錄:也稱爲時間間隔樣本,指在觀察中有規律地每隔同樣長短時間便觀察和記錄一次,這種記錄方法能夠準確反映目標行爲隨時間變化的特徵,間隔時間根據研究需要和目標行爲性質而定。

(4)事件記錄:也稱事件樣本,記錄在一次觀察期間,目標行爲或事件的發生頻率,這種記錄方法常和時間間隔記錄結合使用,較多在條件控制較好的觀察和實驗研究中應用。

(5)特殊事件記錄:觀察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事件,對於那些不同程度干擾目標行爲的事件,觀察者應詳細記錄這些特殊事件,並分析這些特殊事件對目標行爲產生的影響。

(三)行爲觀察法的注意事項

爲了使行爲觀察結果具有良好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在進行行爲觀察時觀察者就注意事項:

1.觀察者就儘可能客觀、系統、全面而準確地觀察目標行爲,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做到“客觀”,分清是客觀的描述還是自己的感覺、反應。

2.觀察都應認識到自己對被觀察者的整體印象,評價自己的主觀判斷是否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

3.觀察者需控制自己,不對那些與目標行爲關係不大的特殊行爲和突發事件發生興趣。

4.對於與自己年齡、文化背景或價值觀相差懸殊的人,觀察者在分析結果時應儘可能從被觀察者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爲。

5.觀察者結果儘量採用描述性方式記錄目標行爲,避免使用解釋方式;對觀察行爲的產生原因需進行合理探索和解釋。

(四)行爲觀察法與其他心理評估方法相比,具有自身的優勢和侷限性。

優點:直觀、真實、簡便易行。

缺點:單一、不客觀。

臨牀訪談法:

訪談,是訪談者(臨牀工作者)與來訪者(病人或來訪者)之間所進行的有目的的會晤,是訪談者收集資訊、診斷評估和治療干預的基本溝通手段。作爲臨牀溝通的專門技術,臨牀訪談與日常交談有本質的區別。訪談的目的很明確,內容及方法都是圍繞目標組織設計的。

一般而言,訪談者需要透過訪談了解來訪者的一般情況、來訪目的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更需透過訪談來建立初步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透過訪談現來訪者建立起協調的關係,以保證心理測驗及隨後的心理諮詢與治療順利開展。

(一)訪談的內容

1.一般性資料訪談的內容 訪談初期的目標是獲得一般性資料,即來訪者的一般人口學資訊及基本病情資料。訪談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設計一個半定式的訪談檢查表,按照規律逐一訪談。

2.心理評估資料訪談的內容 在一般問題和病史訪談後,常常要進一步對其心理狀況進行檢查,這是更加特殊的專業化的心理診斷性訪談。心理診斷性訪談主要圍繞病史採集和精神狀況檢查的內容及診斷需要的資料進行。在進行心理護理前,我們也必須進行心理心理診斷,雖然不像精神科工程師和臨牀心理學家那樣必須詳細地對來訪者的精神狀態進行全面細緻的評價,但也有必要對其主要精神狀況作粗略的檢查。在一般問題和病史訪談後,根據需要可進行心理(精神)精神狀況檢查,主要包括感知階段思維障礙、智力、定向、注意和記憶、情緒表現、行爲方式和儀表、自知力等。

(二)訪談的策略和技巧

1.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 訪談者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可接受且溫暖的氛圍,使來訪者感到安全、被人理解且不擔心受到評判。訪談的成功主要取決於訪談者與被訪談者之間能否建立良好的關係。以下方面有助於良好關係的建立:

(1)訪談者保持自然、放鬆和積極關注的姿勢。

(2)用友好的接納的方式交談,維持適當的目光接觸。

(3)說話的聲調平靜、溫和、富有感染力。

(4)努力使訪談成爲雙方都積極參與的活動,不輕易中斷來訪者的談話,對於來訪者的言語和非言語的行爲都做出適當的反應。

(5)及時發現來訪者由於擔心而產生的焦慮情緒,鼓勵、安慰他們,打消來訪者的顧慮。

2.注意傾聽的技巧 耐心、專注、誠懇地傾聽來訪者的表述是訪談取得成效的關鍵。傾聽時就把握四個要點:距離、姿態、舉止和應答。適宜的角度和距離、身體稍前傾的姿勢、適當的點頭微笑、注視,適度讚許和肯定性語言等,由此體現訪談者對來訪者的接納、肯定、關注、鼓勵等感情。優秀的傾聽者不但在訪談中注意到來訪者說了“什麼”,而且還透過他們的聲音、表情和姿勢注意到來訪者“如何”說,透過來訪者所講出來的內容察覺到他們尚未說出的感覺和問題。訪談中訪談者要不斷反省自己,調整思維、感覺和行爲,使訪談過程輕鬆融洽。

良好的傾聽要求訪談者不僅要注意來訪者,而且也要注意自己.當訪談展開時,訪談者要時刻反省自己的需要/價值和標準是如何影響自己的訪談技術以及所形成的對來訪

篇二:護理心理學論文

摘要:

隨着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普遍延長,人口老齡化日益明顯。進入21世紀年以來,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增多。到如今,全國早已經進入老齡化社。而老齡化的社會必將帶來一系列的新問題。因爲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加,機體逐漸衰老,出現食慾減退、記憶力和認識功能減退、失眠、視力下降、兩耳失聰、免疫功能低下等。隨着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老年人的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失落感、孤獨感、恐懼感、抑鬱、健忘等。與此同時,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也逐年增高,要使老年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健復顯得尤爲重要,所以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護理技巧顯得緊迫起來。

關鍵詞:

老年人口 心理護理挑戰

我國的社會和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就導致了大量老年人生命長度大大增加,這是社會發展的可喜表現。但是與此同時,大量老年人也給我們護理心理行業帶來了一些挑戰,這要求我們要時刻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如今心理護理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透過護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極影響,幫助患者擁有最佳的身心狀態。心理護理的形式分爲有意識心理護理和無意識心理護理。前者是指護士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透過設計的語言和行爲實現患者心理調控、心理支援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後者是指在護理過程每個環節中,護理人員的一切言談舉止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的影響。較理想的護理目的是指幫助患者在其自身的條件下,保持最佳身心狀態。即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能運用護理手段,控制影響患者消極的因素,幫助在各種狀態下的患者都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和心理來看,他們在這方面的確有巨大的需求。在我看來,這種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並不比普通護理工作難度低,反而是老年人的現實狀況更需要我們的這種心理護理。那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該如何去做呢?

下面是我對如何進行老年心理護理的看法。

1:我們應定期開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講座 首先我們要了解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的客觀現實。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機體組織器官 生理功能衰退,導致機體調節功能不良,新陳代謝發生紊亂, 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退,因而有更多患慢性疾病的機會。如聽力下降、反應遲鈍、近期記憶減退,牙齒鬆動、咀嚼困難所致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蠕動減弱,因骨質疏鬆易發生骨折等。因此,

我們護理心理工作者應該有針對性地向老年人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以此幫助老 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最好定期開展有關老年人的心理教育講座,幫助老年人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要求他們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充實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諧,從而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援。使他們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以達到消除或減少老年人各種心理問題的目的。

2:我們應該盡力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 衆所周知,老年人易產生情緒、性格、與人交往改變,智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表現爲悲觀、苦惱、訴苦、自我爲中心、軀體不適、易怒、依賴性強、判斷力差、多疑、過於敏感、情緒古怪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護士要多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和熱情的關懷來減少老年人的精神刺激! 幫助其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中的問題!向老年人講述和示範各種情緒調節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溝通調節法,環境調節法和適當發泄法等。我們護理心理工作者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鍊。當然,除了語言交流外,護士還可以增加一些非語言的交流,如輕撫老人和攙扶老人走路等。我們還可以幫助老人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來調節他們的情緒。如果老年人的社會身份有較大變化,他們所出現的情緒也會有較大的變動。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他們的情緒疏導。

3:我們應該瞭解老年人的就診心態和護理需求

老年人到醫院就診有着比年輕人更加緊迫的心理,少數老年患者還會對醫院對護士有着牴觸心理,這往往是多次就醫無效的結果。有很多突然發病、初診的老年患者,他們平時身體比較健康,對突然發病心理承受不了,普遍存在着“早就診,早治療”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醫術高明的醫生爲他耐心細緻的進行全面檢查、診治。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關注、安慰和交流,祈求得到照顧的心理,而且對醫護人員的態度十分敏感,此時護士應熱情接診,合理疏導患者的情緒,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發展的原因、治療方法和預防保健知識,使之獲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轉化的資訊。還有一些多次複診、診斷仍未明確的患者,表現爲焦慮、緊張、煩躁,常常表現爲坐臥不安或來回走動,不斷詢問與自己疾病相類似的患者,急於想知道診斷治療過程、醫生 醫術是否高明等情況。各種化驗或儀器檢查使他們加重了緊張感。此種患者期望得到同情、關心、幫助和尊重。護士應主動迎接和引導,耐心解釋,協助出診醫生使患者儘早明確診斷和受到醫療保護,滿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給予心理安慰,使之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營造溫馨和諧的就診環境。

4:我們要想辦法增強老年人的治病信心

從醫學上講人有了信心才能激發拼搏精神,從而產生頑強的意志。只有保持坦然的心境和樂觀的態度才能產生自身抗病的潛在能力,從而配合醫生治療疾病。

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 事實上,有很多老年人對治病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大多數是來回複診或者是得了一些疑難雜症的患者。他們對治好病不抱有希望,甚至是不再遵循醫囑。因此,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來幫助老年人改變這些不良的心理行爲和生活方式。更多的是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爲老年人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和自身健康的羣體水平,主要是增強他們對治癒自身疾病的信心,使他們儘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從而有利於疾病的救治。 5:我們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係

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的儀表、舉止和態度都會留給病人深刻的印象。護士的言行對病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老年人更要注意禮貌和尊重,並有同情心,幫助病人排憂解難以減輕病人痛苦,使其身心處於接受檢查治療和護理的最佳狀態。然後我們的各種操作要準確、嫺熟。門診護士應具有精湛的技術操作水平,做好治療前的解釋工作,講解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要做到嚴格執行各種操作制度、準確到位,使患者消除恐懼和疑慮,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爲上 的配合,從而達到最佳的診治效果。其次呢我們要重視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舊。一般來說老年患者非常重視情感流,護士在施治的過程中應講究語言技巧,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態進行誠摯的交談,瞭解並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最後呢我們要時刻保持儀表端莊、語言和藹、熱情接診、親切自然。視患者如親人,給予患者溫馨的照顧,以愉快、積極、樂觀的情緒 感染患者及家屬,尊重患者、引導患者、服務患者,消除其緊張和恐懼等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賴與合作。這樣我們才能夠建立一個和諧的護患關係。

小結: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虛弱、家庭的變故、離開工作崗位等多種因素,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問題,如憂慮、悲觀、孤獨、對疾病的恐懼等。因此,要鼓勵老年人堅持鍛鍊身體及用腦,保持家庭和睦,保持心境開朗。在護理工作中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狀況,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尊重、關心老年人,引導老年人的心理向積極的向改變。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療效果,醫護人員應重視對他們的心理護理,這樣可以排除老年病人的緊張心情和孤獨寂寞感,抓住病人的不同心理狀態,因人施護,護理效果常是顯著的,同時也可以調整他們的情緒,增進護患間的關係和信任度,使老年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利恢復健康。 總之,針對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徵,護理人員在對老年病人進行護理過程中除了提供功能性護理外,還必須瞭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況及特點,取得病人的配合,充分保障病人的康復,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龔世珍.對老年患者心理護理的體會. 實用護理雜誌, 1994, (10):35-36.

2:周建英,郝原英,胡亞靜,&邢海華.老年人的健康與心理護理. 護理研究, 17

3:楊衛平.(20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徵與護理. 中國健康月刊:a(2), 129-129.

4:張文豔. (2012). 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322-324

5:蘇士雲. (2008).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吉林醫學, 1171-1171. 10(10), 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