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問題的研究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4W

【摘要】對高校試行的俱樂部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學生進行追蹤對比研究表明,俱樂部式教學有助於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的延續和習慣的形成,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有良好作用。

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問題的研究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俱樂部教學

我國普通高校建立體育俱樂部始於20世紀80年代,最初是作爲課外體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存在,它是高校中的一種體育文化現象,是具有共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基於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選擇體育活動項目結成的具有社團性質的體育團體,是學校體育活動的一種組織模式。

一、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意義

1.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有助幹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長期以來,傳統的體育教育一直以體育教師爲中心,弊病甚多,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和主體性的弘揚。傳統型體育教學嚴重忽視了人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性問題,產生使人困惑的現象。

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可以自主地選擇項目,按不同的目標學習,以此滿足自身要求,發展自身的能力,在一種愉快的、娛樂的教育中獲得身體健康,同時獲得運動能力的提高,養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調查表明,俱樂部式教學對學生的興趣持續發展有促進作用,學生按自己愛好自主地選擇了某一項目進行學習,表明學生對該項目內容是有興趣的。體育俱樂部式的教學過程,注意根據學生主體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需要的權利,即有選擇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習方法的權利。引導他們自己設計計劃,讓他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進取心執行親手製訂的鍛鍊計劃,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2.俱樂部式教學培養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

一個人從事終身體育鍛煉,長期從事身體運動,其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學校體育鍛煉期間具有愉快體驗、找到能相互督促,相互幫助的同伴、形成較長的、深入的體驗,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長期堅持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由於滿足了學生身體鍛鍊的不同需求,對參與體育俱樂部式運動都是自己願意的。經過調查得知,學生參與俱樂部式教學有助於自主鍛鍊習慣的形成,養成經常鍛鍊的習慣。俱樂部式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對運動的認知和情感體驗,轉變學生學習觀念,讓學生對於自己喜歡的項目長期堅持學習。俱樂部具有課內、外一體化原則,在課內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終身體育運動的技能和學習方式,學會自練、自評方法;在課外,則參與俱樂部組織的訓練和比賽。因此,俱樂部式教學能使學生擁有參加單項運動的較長時間,同時又有一個組織的相互幫助,對今後參與終身體育鍛煉奠定了基礎;同時有助於大學生在體育教育過程中體育習慣得以持續發展。

二、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實施方法

1.設立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組織結構

主管教學的校長→體育教學部主任→各體育俱樂部主任→各體育俱樂部的教師。

職權範圍,主管教學的校長負責俱樂部總體計劃的制訂,負責督促各俱樂部的工作及協調俱樂部與各系的關係;體育教學部主任負責每週1次的教師例會、俱樂部的工作安排,督查俱樂部的計劃執行情況;各俱樂部主任負責各俱樂部各項工作計劃進度的安排,檢查各教師的工作執行;各專業教師完成好本人的工作計劃,建立每個學生的健身檔案。

2.體育俱樂部的科類

球類俱樂部(包括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俱樂部;武術俱樂部(包括氣功、太極拳、武術);健美俱樂部(包括舞蹈、健美操、健身運動)。

3.體育俱樂部的具體任務

俱樂部安排各自項目的鍛鍊內容,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健身方法,並與達標內容結合完成測定體育成績。按計劃組織鍛鍊,練習。安排比賽,培訓裁判,承擔班級和各系的各種比賽任務。

4.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具體運作方法

(1)學生入學以後必須申請爲一名俱樂部會員的資格,每個學生每個學期交納10一20元(酌情)的會員費。收到的學生款,用於器材的維修和俱樂部的各項開支,以確保俱樂部的良性循環和正常運轉。

(2)學校的體育課改爲俱樂部活動時間,由學校統一安排,每週要求每個俱樂部的會員必須參加俱樂部的3次活動。以大學生鍛鍊標準爲依據,要求完成一定的.達標任務。再建立各個俱樂部的學生健身檔案,對學生身體的各項機能鍛鍊進行追蹤記錄。

(3)各俱樂部的教師要求對運動水平高的會員除健身外,還要進行業餘的運動訓練,以參加高校各種比賽,培養一批有競技能力的高水平運動員。各俱樂部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裁判能力,使俱樂部本身有組織比賽的能力,承擔各種業餘和正式的比賽。

(4)高校的主管校長和體育教學部的主任協調各系的關係,抓各項工作計劃落實情況,負責監督教師的工作情況,要求每週開1次總結會。

三、結果與建議

1.結論

(1)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能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原則,重視學生個性的選擇性。

(3)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體育的態度,激發學生積極鍛鍊的動機,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更大的開發性、自主性、優越性,符合新時期體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2.建議

(1)低年級大學生在生理指標、身體素質上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我們在教學中還須進一步探索,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積極鍛鍊的動機。

(2)各級學校體育主管部門(教務部門)和教研部門要加強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以便在實踐中更有效地組織實施。

(3)加強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與試驗,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找出規律,使之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剛.淺析高等院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作用[J].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2000,(1):17-21.

[2]曲宗湖,楊文軒.學枝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胡永南.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研究[J].體育學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