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6W

力學是初中物理的基礎內容,也是物理考試的難點內容。部分教師困囿於傳統的教法,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樊籬,強調透過死記硬背理解概念,大搞題海戰術,割裂了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繫。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存在偏差,學生的合作探究變成無效的玩耍,課堂充斥着過多無聊的提問,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變成“放羊式”的課堂,以致學生對密度、浮力、壓強、機械效率等概念、規律缺乏認識,解題缺乏靈活性,力學教學不盡如人意。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初中力學教學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論文

一、創設教學情境,靈活引入課題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透過創設情境引入新的課題,或創設懸疑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或創設生活情境,爲新知學習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之間搭建橋樑;或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獲得真知。

1.故事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學習“浮力”內容時,可藉助“阿基米德跨入浴桶的瞬間發現檢測王冠是不是純金的方法”的故事,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2.多媒體情境。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於一體,能化抽象爲具體,向學生傳遞完整、豐富的資訊,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如在學習“物體的浮與沉”內容時,教師透過播放熱氣球上升、潛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潛的情景,思考: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麼?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感受到物理應在自己身邊,體會到物體知識的.應用價值。

3.創設懸疑情境。“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師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提出疑難問題,讓學生處於“憤”、“悱”之機產生欲罷不能的教學效果。如在“運動的相對性”教學中,教者呈現圖片,提出問題:“小華和小濤坐在未啓動的列車上,此時有一輛列車從小濤旁邊駛邊。他們此時對運動和靜止產生爭論,小濤說:“火車終於動起來了。”而小華認爲:“其實火車根本就沒動,仍停留在站臺上。”學生頓時來了興趣,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髮現他們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小濤選擇的是開動的車,而小華選擇的是站牌。教師透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在不斷質疑、釋疑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主的學科,機械灌輸式的教學無益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科學素養的培養。

1.透過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要重視課堂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觀察中探索規律、掌握定理。如在“氣體壓強”教學中,教者透過演示實驗讓學生體驗大氣壓的存在,演示教材中的實驗:當易拉罐自然冷卻時,其外殼被壓癟,讓學生思考此現象能說明什麼問題?利用所給的實驗器材,還能設計出什麼實驗證明大氣有壓強?教師的演示實驗爲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究之門,讓學生在思考、猜想、交流、驗證中提高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2.透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爲分組實驗,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中發現現象、探索規律。如在“速度”教學中,學生剪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其中一個圓紙片裁扇形圓心角比另一個大,再分別將他們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並從同一高度釋放,透過實驗看看哪個紙錐下落得比較快。學生針對紙錐運動快慢展開討論,思考有沒有其他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學生提出根據相同的時間內比路程,也有學生提出根據相同的路程比時間。教師適時提出路程的定義、速度的公式、單位、換算,設計出表格,測量並計算紙錐下落的速度。

3.透過多媒體演示輔助實驗,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某些實驗並不適合學生分組實驗,傳統大氣壓強所做的托裏拆利實驗,因爲水銀有毒,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虛擬實驗來完成,讓學生在測得大氣壓強的值,彌補上課堂上無法完成實驗的缺憾。

三、以情優教,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情感

教師不能滿足於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還有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透過以情優教,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1.以人格魅力吸引人。教師要以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要俯下身下,走近進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扉,他們纔會願意學習物理,纔會去探索物理的奧祕。

2.深入挖掘教材,讓學生領悟物理之美。教師要透過分子、原子運動讓學生體悟物理之美,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精深博大,產生進一步學習物理的願望。教師還在透過物理有趣的歷史,如介紹牛頓、阿基米德、帕斯卡,以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學生不斷奮進。總之,初中物理力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爲本的理念,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透過創設情境、實驗教學、優化教法等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