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學問君 人氣:1.86W

《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向我們介紹了理解嬰兒是如何發展,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作者簡介:

Judith Rustin是一位持照的臨牀社會工作者(LCSW),同時在紐約主體間性精神分析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和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研究中心(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Study Center)擔任教職。Rustin以她超過30年的臨牀經驗,就嬰兒研究與互爲主體間性系統理論二者的結合領域,以及它們在治療關係和臨牀過程中的運用方面,進行寫作和教學。她在紐約市私人執業。

主要內容:

在我們理解嬰兒是如何發展,以及當嬰兒注視母親時他們大腦的哪些部分被激活等方面,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已經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但是,這些研究擴展到了實驗室之外了嗎?對於一般的治療師或助人的專業人士來說,患者就坐在他們面前向他們尋求指導,而這些研究又意味着什麼?

在這本書裏,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分析師Judith Rustin對這些研究加以拆解,揭示了它們在治療室中的應用以及它們的含義。

重點節選——引言

Kohut避開了(drive theory)以及心理結構模型(the structure model of the mind),把他的理論重點轉移到早期兒童—照看者關係中缺乏鏡映(mirroring)和調諧(attunement)如何影響自體體驗。他把治療性療愈主要定位在治療師和患者的互動中。在這個新的關係裏,患者發展中曾經受阻的方面能夠被重新激活,可以建立新的心理結構,並鞏固自體的感覺,這包括提升的一致感、正向的自尊、以及增強的活力。爲了創造一個促進這種關係的環境,Kohut提出一種共情性侵入的傾聽姿態。

Kohut將共情性侵入的傾聽姿態定義爲:治療師透過瞭解患者情緒生活的內在邏輯而進入患者的內在世界。

儘管患者不是嬰兒,治療師也不是母親,但嬰兒與母親的互動過程和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互動相互平行和共鳴。

嬰兒與主要照看者的體驗早在意識和外顯記憶發展之前就發生了。但是,這些早期體驗對自我和未來人際關係(與他人在一起的自我)的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早期體驗透過內隱的程序性和情緒性記憶被非言語地編碼在大腦中。因此,對這些體驗的記憶以不需要語言的方式出現。

來自嬰兒研究和神經科學的發現提供了新的、額外的觀點,特別是對臨牀互動中非言語和非意識的過程。這些較新的觀點爲共情性侵入、互動、臨牀理解和干預開創了有趣的、創新的道路。

我們最早的記憶的形成是內隱的,早於象徵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早期的記憶以這樣的方式編碼:運動和情緒性記憶;狀態依賴性和心境依賴性的.記憶;身體模式;以及關於自己與他人在一起的程序。神經科學家們將這些描述爲程序的(procedural)或內隱的(implicit)記憶。這些模式和程序嵌在臨牀過程的微小瞬間裏——經常“快到肉眼都看不出來”,或僞裝在反覆出現的身體姿勢中——透過學習關注和聚焦這些模式的程序,治療師能“解讀”、“知道”並觸及患者早期關係中的體驗或創傷,這些體驗和創傷以語言觸及不到的方式存在着。與此類似,治療師可以從自己的動作、情緒和狀態裏瞭解到,自己是如何在非意識層面迴應患者的某一特定部分,或迴應與他們之間的互動。

身體是正常心智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Damasio寫到,被感覺到的感受(felt feeling)產生於神經迴路活動。

對某些患者來說,包括很多有早期關係創傷的患者,他們的身體容納和留存了關係中的衝突。

我們常常是以我們自己無法知道或說不清楚的方式在理解我們的患者,而與此同時,我們的患者可能也正在以我們自己不瞭解的方式在瞭解我們。

讀書小結

在“母”嬰互動中,早期留下來的非言語和非意識會在治療關係中重現,同時它們有着神經科學的基礎,Rustin帶來嬰兒與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探討在心理治療中的如何思考、如何瞭解其含義、以及臨牀過程中如何應用它們推進治療。但,這不是一本直接教導臨牀技術的書,是拓展臨牀性思維的一種新可能,邀請臨牀工作者實踐,整合這一有價值的材料,尋找自己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