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語文課堂更高效

學問君 人氣:1.65W
讓語文課堂更高效
        課堂是教學過程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互動交流的智慧結晶,而追尋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所以,教學效率問題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追尋的重點。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作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的準備,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教師的一切設想和目標,最終都要依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而課堂教學是實現的主陳地和主渠道。爲此,我在上課時,不能說每一節課我都是精心準備,但是沒有準備和目標的課我從來不上,就是說,作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的準備,提高課堂效率。
        (一)在教學任務上突出目標意識。在上每一節課時,我總要確定一項或幾項具體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簡單的說,就是明確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而這個目標應科學、具體、明確,符合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要求,如果目標不合理、無價值,就不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可能實現成功的教學。如我在教學《匆匆》一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等一些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從心裏能感受作者所刻畫的時間流逝的足跡,感受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的無奈和惋惜。
        這樣,教學目標中既有了認知目標,又體現了情感、思維等心理因素目標,還突出了能力目標使學習任務、學習目標有機結合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
        (二)準備好教具。
        想上好一節課,想達到自己課前的預期目標,我覺得教具的準備必不可少,而我所說的教具,並不是令人羨慕的多媒體課件,而是一些簡單教具地運用,如課前小黑板的書寫,生字卡片等。有時想好了這節課的教學點、教學過程,如果沒有它們的幫助及時處理一些教學重難點和一些轉折環節,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則往往打了折扣。在帶高年級時,是這樣,低年級更是這樣。
        二、課堂教學中抓住一點、二情、三量
        在這幾年的課堂教學中,我深深感到,教師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學習是多麼的重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我在課堂教學中抓住了一點、二情、三量。即任何一堂課,必須有明確的教學點,而且每個教學點必須具體、清楚,有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教學點包括知識點,能力點和非智力因素點。知識點是課堂教學的根本點,非智力因素點是動力點,能力點是落腳點,這幾點要點點明確,點點到位,否則將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情”包括兩點:一是情境,即課堂氛圍;二是情感,即心理反應,是特定教學法內容和情境所引發的諸如喜、怒、哀、樂的情反應,爲此,教師要展現,演繹教材包含的情感,要投入、傾注一定的情感,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三量”即授出量,訓練量,活動量。授出量要保證重點足夠的教學時間,訓練量要圍繞重點,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減少無效勞動。 活動量要增加師生的多邊活動,增加思維力度,減少簡單的、機械的、重複的活動量。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俗語說:“教是爲了不教”,是的,教師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這些主要是透過課堂實現的。其根本途徑是教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去讀書,在讀書的實踐中學會讀書的`方法,提高讀書能力。在這裏我覺得應重點擺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二者的關係,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學習,並不是教師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動腦理解去學習知識,教師指導學生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由不會自學到初步具備自學的能力。這幾年的教學我逐漸摸索出一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1)教會學生熟練使用字典、詞典。鼓勵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立足字詞的理解是掌握自學的最基本的方法。(2)教給學生透過分析重點詞句或段落,理解文章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我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一開始我讓學生透過自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圍繞中心句,作者寫了哪幾件事,這不僅教給了學生自學課文的方法,而且一下子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3)教給學生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的學習步驟,這是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教學時,先要求學生逐字、逐句、逐段地自學,特別注意透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容感悟,最後再返回來細讀全文,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形式有什麼特點等。
        四、樹立“問題”意識,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參與
        樹立“問題”意識,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題,善於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除此之外,還要爲學生創造質疑機會,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問,使學生真正地開動腦筋去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有了這一步的認識,我就在自己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剛開始,學生的問題簡直是五花八門,稚嫩、不成熟、不着邊際。可我堅持做到:無論學生提什麼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我都對學生敢於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頗有新意或有獨到見解的問題以及帶有批判性的質疑,不僅表揚他勇於提問題,更表揚他提問題的價值所在,這樣,學生慢慢地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收穫,感受到真正的成功,學生越來越愛提問題,也越來越會提問題。如在教學《一片樹葉》時,學生提的問題是“小兔子、小猴子、小熊其實他們都很愛小椿樹,可他們爲什麼還要摘下樹葉呢?”;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學生提問到“‘因爲它和我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牀’是什麼意思?”,這一個個的問題使我驚喜,驚喜於學生是真正走進了課文,真正學會了動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