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6.35K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是很多教師關心而又希望瞭解的問題。不同的教師對待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有着不同的對待方式。筆者有時因趕進度,在遇到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時就說:“下課再討論”,“自己回家上網查查”等了事。只關注課前精心設計的教案,嚴格按照教案上課,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發展。這樣,只會讓“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住“活”的學生,使原本鮮活靈動的課堂變得機械、死板與程式化。爲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筆者嘗試着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的論文

有人說:“課堂好像一棵樹,預設是莖,學生的生成是葉和花,莖太粗太高,葉和花太少,這棵樹沒活力,不美;花和葉不整形,也不美。”也有人說:生成就像“鮎魚現象”,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更有人說:儘管生成是“無法預約的美麗”,是無法事先設定或預料的,但我們在生成面前並不是無能爲力的。

那種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顯得過於消極,也不符合新課程的實施精神。“生成”只青睞有準備的課堂。以上表明瞭課堂生成的重要性,且我們可以透過預設,產生更多的生成。關鍵是怎樣才能更積極、有效地生成?

一、課前精心預設,積極開發生成的資源

預設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的。“預設”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章可循,“生成”使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預設與生成二者是互補關係。從實踐的層面來看,生成往往是基於預設,以預設爲基礎,是對預設的豐富、拓展、重建。

我們不僅要科學地研究透教材,確定目標,更主要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學習風格等。設計出科學又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估計學生的思維模式。教師的教學設計應由傳統的“剛性設計”、“教程設計”走向“彈性設計”、“學程設計”,爲教學“生成”預留時空和創造可能。

二、課堂結合實際,科學地調整預設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營造積極、和諧的、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學習形式,關注學生的過程體驗,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1.激發思維,捕捉師生的疑問

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提出疑惑,學習就不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力量,而成爲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解放運動。我們要仔細觀察學生,隨時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疑難或模糊不清的認識、想法、創見等精彩瞬間,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時生成的某些非預設性的問題,因勢利導。

如爲研究燃燒條件時,筆者爲學生變了魔術“燒不壞的手帕”,並按預設邊展示手帕邊說:“這是一條手帕,如果放在火上燒,將會出現怎樣情景?”學生都說會燒壞。我說:“我們現在玩大點,不僅浸上酒精,還讓它燒不壞。”剛想放入酒精和水溶液中時,有個學生說:“你這手帕是假的。”我就說:“那我們先來證明一下它的真假,請前排同學做證明。

”結果手帕邊緣很快被酒精和水溶液浸透。

2.變廢爲寶,正確處理學生錯誤

有人說垃圾是被放錯地方的寶貝。就教學而言,師生所犯的錯誤同樣是被放錯地方的寶貴資源。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人們可以在錯誤中吸取教訓,達成正確的認識。正如心理學家蓋耶所言:“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環》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問“爲什麼在魚缸裏養一些水草,能有效增加水中氧氣含量?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觀點。”有學生說:“在密閉的容器中放入魚和水草,另一個容器中不放水草進行對比。”我就問:“兩容器中魚一大一小嗎?都放黑暗處嗎?”他補充說:“其它條件都相同,唯一不同之處是有水草和無水草,且都放在陽光下”。

我又追問:“爲何都放在陽光下?”他說:“水草在陽光下才光合作用放出氧氣。”這時另一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都應該放水草,一個放光照下,一個放在黑暗處進行對比”。這時筆者不知如何回答他。但潛意識裏知道第一位同學的觀點是對的。這時,我突然想起這與《課時特訓》中一道題是一樣的,並畫了出來:甲圖有水草在陽光下,乙圖有水草在暗處,丙圖無水草且在陽光下。問一般用做甲的對比實驗的是哪一個?學生都回答是丙。我又指着丙自言自語:“這樣可排除水在陽光下產生氧氣的可能性,證明是植物放出氧氣”,這樣問題就跳過去了。

3.順水推舟,放大學生的合理觀點

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而教師有時只考慮其中的一種。如剛教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36克水通電能產生多少克氫氣時,有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先算出水中的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再乘以水的質量。”這雖然在預設之中,但不是這時,本想在課後總結或下次提高的時候再提出。

後一想,現在提出更好,更自然。就肯定了她的觀點和提出她的不足(這種方法不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後,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高錳酸鉀中的氧元素沒有全都轉化成氧氣中的氧)讓學生對比這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得出有時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比根據質量分數不易做錯且簡單。

三、課後潛心尋找,再反思生成性問題

如課後細想:變魔術前,有個學生說:“你這手帕是假的。”我聽完後應不急於評價,而是問學生:“那你先來證明一下它的真假?”對學生答案不完整或錯誤時,不貿然否定,而是將評價的時間推遲,恰當應用延遲性評價,給其他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課堂更有互動性,更能激起學生思維。他們定能想出:用剪刀把手帕剪一小塊下來,放火上一燒,便知真假。

四、平時善學百家,提高生成的教學智慧

課堂教學具有必然性與偶然性,因此,課堂教學既是靜態預設的,又是動態生成的。面對教學中出現的紛繁複雜的生成性資源,科學地把握必然性能使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成果,機智地抓住偶然性是課堂教學智慧與藝術的體現。教師還要善於對生成性資源進行“深加工”,避免對教學資源的表面化、形式化操作,防止其中蘊含的深層次價值被埋沒,使教學資源發揮最大的教學效能。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橫向上拓寬自己的學科知識視野,縱向上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教學行動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在實踐的基礎上經常反思,不斷總結教訓,積累經驗。要轉變觀念,善於向百家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唯其如此,纔能有效地開發和從容地應對各種生成性資源。特別是要多與學生接觸,這樣才能更瞭解學生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