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教師教學觀淺談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6W

1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爲主體

英語教師教學觀淺談論文

傳統的教學觀認爲把教師、教材是知識的主要源泉,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複製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授學生知識,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學方式也主要以填鴨式爲主,教師單向灌輸,學生不參與課堂討論,教師的教學沒有特色,同一種教學模式反覆使用,以課本爲中心而非以學生爲中心。這種觀點雖然有其實用性,但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也壓抑了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性。筆者認爲,教學應該是一項充滿藝術性的活動,應該根據教育對象、教育情境、教育內容的千變萬化,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教師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要關注知識學習,更要關注知識的應用。課堂應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的第一任務是指導和促進學生的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建立這樣的理念: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啓發、補充的過程,是互動各方的情感、體驗、思考與發現共享、共進的過程。多數的時間裏,課堂不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這也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學活動要以多種交互模式爲載體。教師關注教師的“教”,更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更關注學生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聯繫,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負責,逐漸促使學生樹立自主意識,明白自己在教學中要學什麼、怎麼學、實現怎樣的目標。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覺學習,參與教學過程,這樣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能開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2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貓狗的視頻體現了由於個體差異,教師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是承認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而且這種差異無優劣之分。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可以造就的潛能,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尊重他們的優勢領域。(朱浩,2010)現實中,一個班級的學生,由於環境、資歷、語言天賦、學習動機、學習類型、情感特徵、實踐體驗等條件的'不同,存在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是正常的。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個性差異,而不是貶低或批評學生的差異性。其次,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表達個人觀點、意見或者情感的機會,針對學生不同的問題因材施教。把握學生的長處或短處,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教師只有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除了觀察學生的優缺點外,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觀察學生,及時瞭解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師只有清楚地知道學生所處的水平,考慮到學生可接受的能力,才能選擇符合學生的方式和內容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啓發誘導,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爲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適當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拓展教學內容,在課堂活動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調整課堂活動的難度,調整教學順序,這樣有利於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

3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和特色

學生的差異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教師也有着自己的態度、需要、情感和生活目標,所以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傳統教學中,教師充當嚴師的身份,教師的教學都是討論備課好的,每個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幾乎一模一樣,這樣的教師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也會使課堂失去活力,使教師失去創造力。如果把教學看作是一種藝術,那麼,教學的技術和程序就是個性化的,而不是標準化的,因爲教學情境是無法預測的,它經常要求教師作出與固定原則和技術有所偏離的獨立判斷。(蔡永紅,2007)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自己的不足,設計科學的教育教學過程,創設優良的教育教學環境,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比如,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導致在英語教學中,不同的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也不同,那麼,應該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允許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不一樣的處理,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另外,教師的性格和態度的不同也導致教師對待課堂和學生等的態度上有所區別,有些教師較爲嚴厲,有些教師較爲溫和。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自己性格的特點,也要弱化缺點,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此外教師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透過對教育的反思、探究和創新,不斷髮現教育的問題、發現教育意義,並不斷創生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技能,形成解決教育新問題的方案和策略。教師在自主性的引導下,能更好地發揮解決教育問題,幫助學生學習。教師的教學觀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技能的發揮,所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以學生爲主體,改變教學方式,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也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和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和學生的發展。

作者:李琳 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