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策略

學問君 人氣:3.04W

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知識構成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掌握基本概念,明晰這些概念之間關係,由基本概念而生成知識,並調動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下是小編J.L爲大家分享的關於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之論文範文。

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策略

摘要:回顧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作者發現有些課堂教學環節效率低,沒有實現課標要求的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透過科學合理的方法真正地把課堂還給每一個學生、發展每一個學生。下文主要探討幾個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高效課堂;有效設問;教材整合

一、設計和提出有效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論語•述而》:“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孔子論述啓發式教學的重要名句,在《雍也》一篇20章中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也;中人一下,不可以語也。”這一章繼續談他的教育方法問題,提出了“啓發式”教學思想,要求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對他們進行啓發、引導,這符合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仍可加以借鑑。啓發式教學中探究的起點是“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並圍繞這些問題分析和解決與生活息息相關問題而展開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如“什麼是可知論,什麼是不可知論”這類問題,看似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目標,許多學生只需要看教材,很容易找到答案,這屬於無效或低效的問題。如果整節課都呈現這種無效問題,勢必會使實現政治課失去思想活力,不接地氣,學生無學習的積極性,更談不上高效課堂。要克服這些問題,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根據生活情境提出更多有效問題。華南師範大學李志厚教授提出:“有效問題是背後包含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能夠產生良好效應的問題;能夠組織學生有效進行討論的問題。”[1]在學習“第二課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時,筆者透過PPT向學生展示莊子和惠施的對話,根據這一對話設定兩個問題:1.不是魚兒,能否知道魚兒的快樂?2.世界到底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這兩個問題在思維上有遞進關係,引導學生思考,按惠施的說法,不是魚兒就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東西,所以惠施的.說法屬於不可知論。這一問題探究知識目標實現水到渠成,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正地內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合理科學地使用教材,培養學生解讀教材的能力和內化知識、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自新課改以來,甘肅省中學思想政治校內課程資源,統一使用的是由國家統一編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科必修教材。教材使用過程受社會不斷變化發展、地域、學生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能力等大數據制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許多教師仍停留在“教”教材的環節,過於強調教材的順序,始終遵循教材的編寫逐字逐句地講解,教學活動古板,學生沒有內化知識,課時量不夠,教學效率低,達不到課標要求。爲此,筆者圍繞“用教材教”進行探索。

(一)“用”好教材必須科學、合理地整合教材。

《經濟生活》第八課第一框“國家財政”的順序爲首先講了國家財政預算和國家財政決算,緊接着呈現了國家財政作用,最後講了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相關知識。這種知識呈現順序學生沒有理解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無法真正理解財政的作用。筆者在講授過程中順着生活邏輯和學科知識及學情,重新整理了這一框的內容如下:環節一:認識國家財政結合甘肅省2015年財政收入及拉弗曲線講解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結合2015年甘肅省財政支出情況,學生自主探究“從這些財政支出方向看,甘肅省財政具有什麼作用”。重點理解前兩個財政作用。環節二:理清財政收支關係展示2015年甘肅省財政收入和支出金額,概括出本年度甘肅省財政收支關係,並且結合甘肅省具體經濟形勢思考爲什麼要確定這種財政收支關係。在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基礎上理解財政第三個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透過教材順序調整及有效設問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吃透了教材,構建了知識網路,培養了學科素養。“如果用加工美食來比喻教材的二次開發活動,二次開發就是教師爲學生提供的個性定製,教材是基本食材,教師是廚師,學生是顧客,探究的情景就是就餐環境,其結果指向透過加工的過程給學生最符合需要的美食”[2]。

(二)整合教材,合理地分析輔助性概念。

《考試大綱》明確指出:“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知識構成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掌握基本概念,明晰這些概念之間關係,由基本概念而生成知識,並調動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忽視一些輔助性、隱性的概念,從理解主幹知識的角度,這些概念與基本概念同等重要。《經濟生活》第七課第二框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材中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這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知識。學生要理解這一核心知識,能夠從內涵和外延釐清“什麼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教材對這兩個概念沒有明確講解。在一次公開課中,同事只是藉助多媒體展示了這兩個概念,學生齊讀,讀完後學生依然一頭霧水,沒有弄明白二者的內涵和外延。筆者反思了這一教學過程,在講解時引導學生回顧“企業與勞動者”一課學習的財富創造的主體及使用那些生產要素,在此基礎上講清楚勞動者在企業中創造的財富,以企業爲主體如何分配,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在現行分配制度下爲什麼勞動者、生產要素所有者之間會出現收入差距,以及出現收入差距如何縮小,引入再分配講解。這樣避免概念講解,靈活地處理隱性知識,爲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核心知識做好鋪墊。教書育人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總結經驗並且進行反思。只有在反思中不斷探索才能真正地強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切實做到發展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李志厚.透過有效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育導刊,2014(9).

[2]周步兵.核心素養世界下的教材二次開發.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