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功能翻譯基礎理論研究分析

學問君 人氣:3.29W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過程是個斡旋推理過程,怎樣分析功能翻譯基礎理論研究?

功能翻譯基礎理論研究分析

摘 要:中國傳統翻譯理論只有宏觀的論述,缺乏方法論,操作性不強。本文簡述了功能翻譯理論,詳細地探討了該理論的理論基礎,並用關聯理論予以論證,豐富了它的內容。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基礎理論;闡釋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consists onl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without concrete methodology and it can not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translating.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to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probes into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makes convincing exposition of it by using relevance theory so that it enriches its content.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basic theory; exposition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是一種特殊的交際形式,涉及三種文字:原語文字、譯者的圖式文字和譯語文字。對於原語文字,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的修辭功能正確理解原語的修辭功能,是產生理想的圖式文字的關鍵。而正確把握原文的認知圖式又是正確理解原文修辭功能的基礎。理想的圖式文字來自原文的認知圖式,來自對原文作者的修辭意圖的準確把握。在這個圖式文字的基礎上,產生怎樣的譯語文字,除了修辭功能等值之外,還應該考慮翻譯的目的和讀者對象。

一、 功能翻譯理論簡述

(一)、 功能翻譯理論的要點

根據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學術報告和出版的專著,功能翻譯理論的要點簡述如下:

1、 分析概念段(conceptual paragraph,具有明確主題意義一個或多個自然段)和句子的修辭功能,使修辭功能的形式重現,從形式的等同中求得功能的等值,意義的等值,這種翻譯叫做功能翻譯。翻譯應該是在修辭功能等值的前提下,遵守“信、達、x”規範;文體不同,翻譯的目的不一樣,x不一樣。(張梅崗,《中國科技翻譯》,1994,(3);劉重德,《三湘譯論》,湖南出版社,1995;周篤寶,《中國翻譯》,2000,(2))

2、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修辭形式等同和功能等值的一致性,修辭是手段,是形式;功能是修辭產生的結果或達到的目的,是內容的總和。修辭包括概念段內和句內的修辭,即語言語境的修辭,也包括情景語境、文化語境、語用語境的修辭。(《科技英語修辭》,1998)換句話說,在概念段和句子中,語義、語法和語用三者合爲一體表達修辭功能。

3、 功能是靠結構(structures)來體現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四種符號元素(詞、詞標識、詞序和語調)構成。語言結構(constructions)的認知圖式與其他認知領域的認知圖式類似,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構成語言因果網絡。概念段貫穿了一條主題鏈,或稱因果鍵。這條因果鍵是命題或語言事件構成的,也是它們的概念化的參考點。(《中國翻譯》,1998,(5)此文已被美國colb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 culture收錄,網上轉載。)

4、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認知圖式理論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的作用,各種普遍結構和特殊結構的認知圖式越具體、越豐富,對翻譯研究和實踐的能力就越強,是譯者形成圖式文字的基礎。

5、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過程是個斡旋推理過程,因果鏈是邏輯推理的基本結構,利用已知資訊,對非語言要素(如情景、文化和語用等語境)的修辭功能進行判斷,產生正確的推時結論。(《英漢功能翻譯》,1999)

(二)、 功能翻譯理論的方法論

我們用修辭功能等值的原則來看待翻譯和翻譯研究,自然有正確理解原文、翻譯表達的一整套與此相應的方法論。這是功能翻譯理論最突出的地方。由於功能翻譯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因此本文只能概括一些基本的、主要的方法加以研究。

1、概念段的主題認知法

首先,把原文文字劃分成概念段,研究概念段的主題思想,找出連接標誌,抓住概念段的因果鏈(《科技英語修辭》),把握語言的功能取向和對概念段整體內容的正確理解。

2、功能分類法

根據功能分類語言學(functional typological linguistics)把英語分爲五大類修辭功能:描述功能、陳述功能、定義功能、分類功能和指令功能,每大類功能又劃分出若干小功能,然後與漢語進行分類功能對比研究,探索譯的規律。例如,英語陳述功能(陳述部分)總是放在句首,而漢語則置於句末。(張梅崗:《中國翻譯》,1999,(5);2000,(5);《中國科技翻譯》,1998,(1、4))

3、圖式研究法

根據圖式理論,研究和比較原語和目標語的各種結構的認知圖式(cognitive schema),例如,英語的svo句、svoo句、svoc句和被動句等各種句子的結構圖式。與目標語的結構圖式比較,研究發現它們的翻譯規律和方法。(張梅崗:《中國翻譯》,1994,(1、5);《英漢功能翻譯》1999)值得指出的是,用認知理論去研究結構圖式尤爲重要。請看下面兩句:

(1) the policeman caused mary to die.

(2) the policeman forced mary to die.

這兩句的結構完全是一樣,只有動詞的語義不同,而第一句是符合邏輯的,是正確的,第二句不符合邏輯,因而不正確。從這種svoc結構的認知圖式看,主語總是表示原因的,oc表示結果,v主要起連接作用,使之構成符合語法的句子。force是“逼迫”之義;既然policeman已經成爲“mary to die”的原因,何需再加“逼迫”。根據認知圖式理論,必須對結構的主語、謂語、賓語和補語等的內部結構和語義,加以具體分析,才能正確把握句子的功能。

4、積木切分法

形象地說,語言是由積木塊和子句構成(張梅崗,1994;william croft,1998),運用語言就是擺弄“積木”,因爲子句一般而言離不開積木。積木包括名詞、合成名詞、名詞性詞組、名詞化結構等。除了專有名詞和具體名詞,積木一般都有內部結構,而且,它們的內部結構都是句子。一個句子成分的表層,表示一個句子意義的深層內容,這對翻譯來說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爲翻譯的基本任務就是譯出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即內在意義。

5、事件切分法

語言是由事件構成的因果網絡,根據認知的基本規律和語義原則,必須把事件從因果網絡中切分出來,使之概念化。切分的基本方法是研究事件的內部結構,即時間結構和因果結構。必須分析事件的參與者以及參與者之間相互的因果作用。(《中國翻譯》,1998,(5))事件的切分非常複雜,是翻譯過程理解和表達的關鍵。

6、邏輯推理法

邏輯學的研究有助於譯者對所譯段落真正意義的確定。一切句子的存在都有其先決條件,在句子模糊不清的地方,譯者不得不確定其先決條件是什麼。(紐馬克)

語言是個因果網絡,句子之間的關係是因果關係,任何一個句子都具有背景資訊(已知資訊)。運用邏輯推理方法,求得未知資訊,並符合邏輯地用目標語言表達。(《中國翻譯》,1995,(6);1996,(1);《上海科技翻譯》,1993,(1);《英漢功能翻譯》1999)

7、概念轉換法

原語言表達的概念轉換成目標語言表達的概念,是翻譯的概念化過程,這是翻譯過程的第一步,一般而言,翻譯不只是概念的正確轉換,還必須涉及原語的修辭環境,作者的修辭意圖,即修辭功能。但是作者的意圖,或語用意義是在句子意義的基礎上產生的,受修辭的語言環境的影響。因此,翻譯還必須考慮話語的動態意義。翻譯單位的擇定與所譯的文字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原語的語碼的概念意義,能表達充分的語境效果,即修辭功能,“積木”則成爲概念的主要載體,一般目標語言有對等語,自然成爲理想的翻譯轉換爲單位,常採用直譯的方法。如果原語的語碼意義不能充分表達語境效果,則必須考慮整個概念段的語言環境和修辭意圖,以句子或稱小句(羅選民)爲翻譯單位,一般用意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