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功能翻譯理論對網絡新聞翻譯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1.12W

網絡新聞有傳統新聞的常見特點,如時效性、真實性,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功能翻譯理論對網絡新聞翻譯影響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功能翻譯理論對網絡新聞翻譯的影響

 一、引言

自從互聯網在20世紀60年代誕生以後,網絡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網絡已成爲繼報刊、廣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據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總人數達到5.6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爲42.1%。中國網民人均每週上網時長達到20.5小時。有80%以上的人半年內在網上看過新聞,網絡新聞的受衆羣體已達4.5億。新聞網站吸引了大量網民,有1/5的網民上網的第一落腳點即是看新聞。瀏覽網絡新聞目前已經成爲網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爲了讓讀者更多地瞭解世界各地的資訊,譯者往往會翻譯一些來自國外網站或媒體的新聞。但網絡新聞翻譯不同於傳統的翻譯,譯者通常打破常規,以變譯爲主,透過增、減、編、述、縮、改等方法對原文進行變通翻譯,而不是完全照搬原文進行翻譯。許明武先生認爲,在大多數情況下,譯者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全文照譯,完全可以採取靈活變通的手段最快捷地傳譯消息的主要內容。只要完全真實,就是有價值的新聞,而不必忠實於原文的形式。

網絡新聞翻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採取了靈活的翻譯方法。在中西譯界一直受到推崇的傳統翻譯標準“信、達、雅”、“忠實”、“等值”似乎無法解釋網絡新聞翻譯的特殊性。20世紀70年代在德國發展出功能學派,從而逐漸擺脫了傳統“等值”理論的束縛。功能翻譯理論認爲,決定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譯行爲的目的。網絡新聞翻譯的目的是讓受衆更快更好地接受資訊,而不必拘泥於源語文字的形式和語言結構。本文將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角度探討網絡新聞翻譯。

二、功能翻譯理論概述

以往人們對翻譯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譯”與“意譯”、“歸化”與“異化”的問題上。到了近現代,隨着翻譯實踐的不斷髮展,翻譯研究已不僅僅是停留在“直譯”和“意譯”的語言層面上。各國的翻譯家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翻譯理論進行了探討,各種翻譯流派也不斷蓬勃發展,呈現異彩,如翻譯科學派、文化學派、操縱學派、功能學派、交際學派、釋義學派、解構學派、多元系統學派等等。

功能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德國最具影響的翻譯學派。創始人漢斯·弗米爾在《普通翻譯理論的框架》一文中針對語言學派等各種重形式的翻譯理論的薄弱環節,率先提出重社會文化及交際功能的翻譯目的理論。弗米爾的觀點得到撒林娜·賴斯的響應,隨後赫爾茲-曼塔裏、諾德、豪斯等人又對該理論做了進一步發展,使功能學派成爲迄今德國最有影響的一個翻譯流派。

弗米爾將翻譯視爲一種有意圖的、人際的、以源語文字爲基礎的、部分口頭形式的跨文化交際。

功能理論翻譯觀注重的不是源語文字而是把立足點放在目標讀者和翻譯委託者身上,特別是放在目標文字和他們所屬的文化中的功能上,譯者必須根據目標文字在目標文化中所要承擔的功能來決定在翻譯中應採取何種方法和策略。決定譯文質量的並非是對原文的等值程度,而是看它對於翻譯目的的“適應性”,即是否有助於在譯語語境中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

三、網絡新聞翻譯的特點

網絡新聞有傳統新聞的常見特點,如時效性、真實性,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它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資訊量大、內容更新快、形式多樣等特點。網絡新聞重新載入率高,各網站不斷有新的新聞報道出現,因此在進行網絡新聞翻譯時要提高效率,關注事態最新發展。網絡新聞翻譯是對所傳遞新聞資訊的一種再創作。在大多數情況下,譯者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全文照譯,而是可以採取靈活變通的手段最快捷地傳譯消息的主要內容。只要完全真實,就是有價值的新聞,而不必忠實於原文的形式。功能翻譯學派認爲,源語文字不再是譯者翻譯時的唯一來源,它只是譯者使用的各種不同資訊中的一種。在進行網絡新聞翻譯時,譯者可以首先閱讀相關新聞材料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譯,將新聞資訊的內容、意義傳達給受衆即可。譯者可以根據需要對原文進行壓縮、節選或者是擴充背景知識。透過譯者翻譯的一篇網絡新聞甚至可能綜合了多篇相關新聞,進行了編譯處理。

網絡新聞的`預期讀者對網絡新聞的翻譯有很大影響。在弗米爾的目的論框架中,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衆———譯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要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衆,因此翻譯是在“目標語情景中爲某種目的及目標受衆而生產的語篇”。

由於網絡這一媒介的特殊性,網絡新聞的讀者具有獨特的閱讀習慣。讀者在閱讀網絡新聞時通常採取的是“掃描式”閱讀,“掃描式”閱讀就是用較短的時間快速掃視文章,這種閱讀帶有極大的跳躍性和忽略性。據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79%的網絡讀者對內容往往是一掃而過,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閱讀。

讀者總是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資訊,因此在閱讀網絡新聞時要求網絡新聞能簡潔清楚、言簡意賅。

根據功能翻譯理論,爲了迎合預期讀者的心理,在進行網絡新聞翻譯時就不宜長篇累牘,而是要儘量語言簡潔,把文章分成若干容易理解的小段落,便於讀者閱讀。如果是對長篇報道的翻譯,可以採取超連結的方式“化整爲零”,或者增加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資訊來使譯文更容易被預期讀者接受。

四、功能翻譯理論論對網絡新聞翻譯過程的影響

傳統的翻譯一般是從源語出發,對語言語篇表面結構進行翻譯,再依據文字的目標交際情景對初稿進行文體上的修改,這樣做的譯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譯者自身的文體取向和他們的語言和翻譯能力。在功能翻譯中,翻譯問題的處理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即功能翻譯過程應該從語用層面開始,先決定翻譯的目標功能,然後將原文中需要照原樣重現的功能和那些必須根據接受者的背景知識、心理期待、交際需要、媒介條件以及指示需求等因素進行調整的內容區分開來。

網絡新聞在翻譯時應遵循目的論的原則,不是對新聞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先確定讀者想了解哪方面的資訊,他們對什麼內容感興趣,然後再對原文進行有選擇的編譯。

在進行網絡新聞翻譯時,譯文並不是完全按照原文翻譯,而是採取了編譯法。譯者在翻譯時不是從語篇表面結構出發,而是首先考慮讀者的需求,然後再根據讀者需求着手翻譯,將最能吸引讀者的資訊放在標題或是導語中。源語文字儘管對目標文字的構建起一定的作用,但它僅僅被看作目標文字的“部分原材料”,而非全部原材料。源語文字並非處於權威的中心地位,而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開放實體,是譯者所使用的多種資訊源中的一個,譯者之所以選擇某些資訊,是因爲他認爲這些資訊能夠在目標文化中滿足某種目的。

譯者在進行網絡新聞翻譯時還可以綜合其他文字材料進行綜合考慮,擺脫了以往原文和譯文完全對應的翻譯方式。

五、功能翻譯理論論對網絡新聞翻譯策略的影響

諾德將翻譯分爲“記實翻譯”和“工具翻譯”。“紀實翻譯”是爲源語文化的讀者如實記錄原文文化交際互動的情景,包括原文的語言特徵和文化特徵。根據原文在譯文中的得以再現的情況,“紀實翻譯”可分爲逐字對譯、字面翻譯、註釋翻譯和異化翻譯四種形式。“工具翻譯”是用目標語在原文發送者和譯文接受者之間創造一種新的交際工具,重點是根據譯文讀者的需要傳遞原文的實際內容。根據不同程度的功能對等可分爲:等效翻譯、異效翻譯和同效翻譯。

等效翻譯通常應用於使用說明書、產品手冊等實用性文字,儘量使譯文功能和原文功能完全相同。而由於受衆的文化差異和需求不同,原文的功能不能完整地儲存下來時可採取異效翻譯。同效翻譯的目的是爲了取得和原文相同的效果,譯文力求與原文在各自的文化文字庫裏達到相同程度或相應程度的獨創性。同效翻譯常運用在詩歌翻譯中。

網絡新聞翻譯應屬於“工具翻譯”,譯文具有資訊功能,網絡新聞翻譯的目的是爲了使受衆獲得新聞資訊。由於新聞中源語讀者和譯文讀者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他們對同樣的新聞事實有不同的心理期待,所以翻譯形式可以採取異效工具翻譯。因此,在功能性“歸化”的過程中,當源語文字功能因文化和/或時空差異不太適合於譯文文字時,可採用異效工具翻譯,使譯文取得近似源語文字的功能效果。讀者在閱讀工具型翻譯譯文時,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在讀一篇譯文。因爲原文形式經常改寫成符合目標語規範的文字類型、體裁、語域和語旨。

例如某中文網站對草莓音樂節的報道中,原文爲了起到宣傳造勢的效應,語言非常具有煽動性,營造了一種極其喜慶的氛圍,迎合了漢語讀者的期盼心理。但是這些煽情的語言很難在英語中產生類似的效果,英文讀者對這種空洞煽情的語言並不感興趣,他們更關心實實在在的內容。因此在將這篇網絡新聞翻譯成英文時,如果完全按原文形式進行翻譯不僅達不到原文所期待的效果,反而會讓讀者產生反感。此時就應使用適合譯文讀者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去除誇張不實的語言,將具體的活動內容告之讀者,這樣才能達到原文所期待的宣傳效應。

六、結語

網絡新聞翻譯是自互聯網誕生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是比較新興的應用型翻譯。在網絡新聞翻譯過程中,仍需考慮傳統的翻譯準則和翻譯方法,但比起傳統翻譯來網絡新聞翻譯的重心和策略已發生了很大改變。功能翻譯理論爲網絡新聞的翻譯提供了理論支撐,譯者可以根據需要對原文進行適當調整、刪減甚至改寫,從而實現預期的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許明武.新聞英語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Nord,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4]杜麗華,侯巍.“掃描式”閱讀時代的網絡新聞寫作[J].網絡傳播,2006,(6).

[5]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