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體育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5W

一、體育文化素養的內涵

大學生體育文化論文

通常認爲,體育素養依賴於個體的先天遺傳素質,能夠以個體體育學習和環境適應而產生的囊括體質層次劃分、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爲、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多要素在內的複合型外在表現和能力體現;而文化素養是指個體的言行表現、爲人處世等行爲所表現出的能夠呈現其所在環境適應能力的文化涵養或者修養,其主要特徵通常表現爲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由此可以將體育文化素養概括爲個體依賴先天生理條件,在長期的環境適應過程中結合體育學習和鍛鍊,而產生出的個體外在精神表現,以及體育道德、體育能力等內在品質的綜合表現。

二、體育文化素養教育現狀

體育文化素養的培育離不開體育教育,體育文化素養是一種基本的體育素質,而如何全面提升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既是現代教育的現實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必須。由於大學教育所處於特殊時期,在校大學生的思維、認識和判斷能力在此期間已經達到空前高度,這也是大學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其人格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但時下守舊的某些觀念、過時的授課方式及非理性課程體系結構設定,讓應該極具現代特點的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教育直面了不少困惑。

1.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意識空泛體育意識

某些守舊的人才培養觀念認爲,學校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是建立在減少部分智育教育的代價基礎上,由此表現在學校組織體育活動缺乏廣泛的參與意識,導致體育活動普遍缺乏整體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健身功能,但忽視了體育運動對於運動個體的綜合鍛鍊促進知之甚少,這從學校舉辦的運動會以及其他體育比賽的舉辦就可以看出,參與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協作意識和榮譽感略顯不足。

2.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有待加強體育能力培養

要大力推行全面的大學素質教育,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側重點要關注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以及終身鍛鍊的體育意識和生活習慣。而體育能力培養涵蓋自身的體育鍛煉能力和協同他人的體育鍛煉教授能力,在滿足運動個體自身投身健康的體育運動的同時,還要具有適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教授他人完成科學、有效、健康的體育運動。一改傳統的重視應試教育而輕視體育的短視教育的教育行爲指導思想,要將體育活動置於積極主動地位,要採用科學有效適合個體運動特點的體育鍛煉載體,完成具有個體特色的體育實踐活動,能夠積極準確地評估己有實際鍛鍊效果並持之以恆。

3.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有待加強體育品德培養

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傳統的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側重於競技體育技能的培養,也側重於傳授某專用體育知識,或許授課教師在傳授體育技能的時候輕於學生運動品德教育,也或許教授的對象即學生疏於簡單的置身感知而未能仿其神而仿其形,這些現象都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道德教育,要有強烈的行爲和言談舉止限制及適度教育影響。

4.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有待加強體育行爲的休閒化教育

現代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引導大學生進行適度的運動休閒也應成爲體育文化素養培養的一個方面,而不應將體育運動侷限於傳統的老幾樣。由於運動休閒所處的人文環境是運動者心懷釋然以愉悅之態自主投身於多種體育鍛煉或參與體育鍛煉娛樂性活動,將體育運動和娛樂的交融促成享受生活的快樂支點,由此獲取身心的愉悅和放鬆,而將原本嚴格的運動規程、運動成績等進行弱化處理,使運動休閒充斥個性化、隨意化、娛樂化,但又不失運動的基本要素。因此,休閒運動應該成爲大學校園的時尚。  第五,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有待修正參與體育行爲的優良動機教育。人類對於體育需求是終生的。要強調參與體育行爲的優良動機是透過運動鍛鍊獲取快樂,在強健體魄、實現娛樂的同時,要強化大學生體育動機是鍛鍊永恆,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方案的完成不僅使大學生獲得了部分競技體育的技能,同時也獲得了永久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而不是體育測驗的結束就是運動的終結,要透過體育行爲的優良動機教育終生參與體育活動。

三、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方法

透過體育文化素養教育現狀分析,建議針對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採用以下方法。

1.要教授大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原理

強化其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要透過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的實現,提高大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提高大學生對於體育意義、體育規律的認知水平,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透過大學體育學習,感知參與運動的心理體驗,增強對於其他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透過運動獲取穩定、持久的終生參與運動的動力,學會終生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並將這份享受內化爲永恆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學生接受這個理性的選擇,將體育的.隨性喜好轉變爲個性標誌。不僅如此,還應該教授學生終生獲取更多的獲取體育知識的途徑,促使大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在增強大學生的體質的同時,培養其良好的健身習慣,使體育教育事業體現爲大學生未來的終身服務意識。

2.要培育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要透過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的實現,透過加強大學生對於多種競技體育運動規律的學習,引導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強烈興趣。透過舉辦多種形式、多範圍比賽,如院系或社團運動會,單項比賽、師生對抗賽等,形成規模、匯聚成傳統。做好院系體育活動的宣傳活動,形成較好的體育運動輿論導向,可以透過報刊、專題宣傳廣告欄目,或者提供專業體育雜誌、期刊等,或組織校園文化陣地,要爲大學生深度理解體育運動提供知識性、趣味性、競技性俱佳的媒體支援,以體育運動衝擊大學生的視野,吸引大學生,豐富其校園生活。也使大學生在娛樂中鍛鍊體魄和意志,在參與中養成健身習慣,提高其活動能力。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既能夠促進體育健康功能發揮,又能夠準確定位體育的內涵和外延。

3.透過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

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德。面對多樣化的體育運動,大學生對於體育運動的喜愛個性化、自由度範圍豐富,大學生的在思考和選擇,促使其能夠正確地、恰當地評估其體育態度,展現其運動天賦,獲得並持久擁有對於體育鍛煉的濃厚興趣。同時,體育運動的協同性訓練,也能夠促進師生、同學關係的融洽,以及和諧學習氣氛,有利於運動積極性的大範圍傳播,形成良好的正向能量。而這種正向能量,能夠默化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加師生親切感、可信度,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大學生在愉悅氣氛中生活、學習的習慣。嚴格艱苦的體育鍛煉磨練,將形成大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堅強的意志,嚴謹、規範、務實的作風,在持久的體育鍛煉中內化爲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是體育文化素養教育最爲成功的關鍵所在。  此外,要透過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加強健身理論教育力度,以及開闢適度數量的高校健身娛樂場所,以滿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需要。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關係到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目標的實現,因此,要以培養大學生體育健身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爲終旨,使其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