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網絡資訊下的檔案編研

學問君 人氣:2.64W
淺析網絡資訊下的檔案編研


  論文摘要:網絡資訊加促了編研工作向現代化管理邁進的步伐,使編研者與利用者的關係由單向傳播向着雙向傳播的方式轉變,也改變了以往以編研者的爲主向選題取向和擴大了選題的範圍等,且檢索、查閱、編輯、傳播快捷方便,體現編研成果的各異風格。檔案編研時應注意時效性、瞻前性、真實性。

  論文關鍵詞:網絡資訊;資源共享;編研工作
  
  網絡資訊是以提供大衆化公共資訊爲目的,具有資訊量多、內容豐富,檢索、查閱、編輯、傳播功能,以資源共享提高資訊利用價值

  一、網絡資訊加促了編研工作向現代化管理邁進的步伐

  1.編研者與利用者的關係由單向傳播向着雙向傳播的方式轉變。網絡資訊爲編研者與利用者營造了一個互動的全新模式,拉近了編研者與利用者的距離。利用網絡上的交互功能,解除地域、時間、空間的束縛,打造了二者近距離對話的平臺,爲雙方交流思想、交流學習、交流心得即選題前的準備工作打下了基礎,啓開了二者你需要的我資訊,我需要你的利用的大門,雙方也頗爲互利。使編研者與利用者的地位相對化,實現了編研者與利用者的互動作用,把傳統的檔案編研工作由單向傳播向着雙向傳播的方式轉變。
  2.改變了以往以編研者思路爲主的選題取向。網絡資訊下編研者與利用者之間透過BBS、網上聊天或E-mail等方式進行交流與溝通,編研者可根據利用者的資訊需求,開展定題編研服務。即編研者將自己的編研工作計劃發佈於網上,利用者提出自己意見與具體要求,編研者根據對方的要求去設計、決定檔案編研工作的尺度與安排。傳統的檔案編研選題是編研者按自己的主觀意識操作的,採取的視點他人不一定合適。利用者介入編研選題前期準備工作,改變了編研者自主選題的傳統方式,使半封閉的編研工作向開放性的模式轉變,既可保證選題精確性,又可避免受館藏資源的侷限,或因查找疏忽而造成重要材料遺漏的失誤,減少了編研選題的盲目性。
  3.資源共享擴大了編研選材的內涵,利用羣體及資訊價值的可塑性拓寬了選題的外沿。首先以往編研的資訊材料基本來自於本單位的館藏,選擇的範圍窄、數量少,限制了選題的範圍,實現了網絡資源共享改變了這種資訊貧泛的狀況,跨區域、跨國界的資訊資源,爲編研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題材資源。大量的各種類形的資訊不僅豐富開拓了編研者的.視野,在思維和選題的方式上,也衝破了本館藏的資源材料的侷限,思想得到了解放,編研選題及題材得到拓展。其次利用羣體及資訊價值具有可塑性的功能。一方面利用羣體的本身是個龐大的團體,其內部結構是由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層次、不同職業、不同種類的人員組成,特別是透過網絡的交互視窗,不受任何界限的制約,無形中也擴大了編研選題的範圍。另一方面資訊自身價值也具有多樣性、多層次性、可變性的多重性功能。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利用者,程現的價值體現不同。這種價值的可塑性,隨着網絡利用羣體的擴大,選題的內涵也相應得到拓寬。
  4.建立了推介與宣傳編研成果的平臺,改變了以往人工傳遞的媒介傳播方式。利用網絡資訊的傳遞功能發佈編研成果,時速快、方便效率高,影響面大,利用者可隨時在網上有目的選擇和下載或打印自己所需的資料。就佈局面言,涉及面寬而廣,網絡羣(利用羣體)是由跨區域、跨國界的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結構、不同膚色的人羣組成,只要計算機接通網站,不管角落還是小巷,都能接收到來自各方的資訊,比製作成紙質資訊的傳播、傳遞速度快得多,覆蓋面也廣。
  5.編研成果由紙質向多種類、多形式的介質載體轉變。傳統的檔案編研成果多以紙質的或其他有形實物等方式儲蓄與保管,計算機網絡下的檔案編研成果經過個性或綜合性的處理,除了製成紙質的載體外,還可以數字元號的電子檔案形式在網絡中傳播和儲存,或以拷貝獨立儲存於光盤的電子介質脫機保管傳播,或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以圖文並茂、聲音、視頻融爲一體制成影視傳媒播放的音像傳播儲存等,編制出的多種類、多形式的載體,有的載體使編研成果更趨於形象、具體化。這些載體還能實現由紙質材料向非紙質材料與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並存的轉化。
  儘管網絡資訊下的計算機具有自動分類、自動標引、自動編制和管理、分類表、詞表,自動編制目錄、索引、文摘以及自動搜尋網上資訊源和全文的功能,而且還以其快捷化、高效化的優勢,爲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方便的渠道,但還是不能取代檔案編研工作。